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投資建議:541資金分配法

來源:四川美術網 2008-02-21
今年藝術投資該如何配置?畫廊業(yè)者建議,投資人不妨把資金分為5:4:1,50%買當代藝術、40%買老前輩畫作,10%投資中堅代畫家。

  印象畫廊經理歐士豪說,臺灣藝術市場可把藝術家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老輩、前輩類,例如楊三郎等在美術史上已有定位的畫家;第二類是在學校任教的教授,或是退休的畫家,稱作中堅代;第三類是40歲左右,正在創(chuàng)作的當代藝術家。

  如果把以上三類做為投資標的,歐士豪說,老輩畫家有歷史定位,單價高,漲幅穩(wěn)定,適合穩(wěn)健型投資人;積極型投資人則可買當代藝術,因為當代的價格便宜,未來漲幅與增值空間最大;保守型的可選擇中堅代,因為他們的作品后市看漲,幾年后可望有一定增值熱度。

  以今年的投資潮流來說,歐士豪說,假設投資人有1,000萬元,就可把500萬元買當代畫作,400萬買老輩畫家,100萬買中堅代。

  歐士豪說,在2006年至2007年,一般投資人約把50%火力集中在老輩藝術家,30%當代,20%中堅,但是到了今年,整個投資趨勢已經轉到當代藝術上。

  歐士豪說,目前老輩藝術家的作品1號(約一張明信片大小)要價約新臺幣10萬元,而通常一幅畫約是20號,也就是一張老輩藝術畫作要200萬元至300萬元。而當代藝術與中堅代的1號大小,才約5,000元。

  如果資金不夠雄厚,則可把投資標的放在亞洲國家的二線藝術家上。索卡藝術中心國際部經理林芝宇說,許多日本、印度、東南亞國家的新銳藝術家都非常有原創(chuàng)性,適合預算約50萬元至100萬元的小額藝術投資人買進。

  林芝宇說,藏家要注意畫作否有國際性,是不是一幅「cross-buying」跨區(qū)域的藝術品,如果藝術品的買家不乏國際藏家,那麼在外資注入下,藝術品價格就掉不下來,較能抗跌。

  林芝宇說,現在不少泰國人、印尼人會去買中國當代藝術,或是日本人買南韓作品,這類的亞洲效應十分普遍,一方面代表藝術品的流通性強,一方面也代表其接受度高,保值、增值空間大。

  林芝宇認為,目前臺灣當代藝術在國際市場上的能見度、接受度仍需進一步觀察,因此投資人不妨多參考某些已被國際藏家所接受,又仍屬價格偏低的當代亞洲藝術。另外,林芝宇也推薦大師級的版畫,例如趙無極等人的版畫,也是很好的入門選擇。

編輯:葉曉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