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市場被忽略的潛力股 你了解多少?

來源:理財周報 2008-10-22

潛力股之一:寫實油畫  ——或?qū)⑻娲敶囆g派  

紅火了三四年后,中國當代藝術從去年開始似乎就沒那么“吃香”了,而這種狀況到2008年以來尤甚。2008年3月17日,紐約蘇富比2008春拍以中國作品為主的亞洲當代藝術專場,總成交額約合人民幣1.738億元,僅是去年秋拍同場成交額的一半。繼而,4月9日,香港蘇富比拍賣,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機構(gòu)之一的仕丹萊收藏基金將手里的108件中國當代藝術品悉數(shù)拋出。在最近的9月香港秋季蘇富比拍賣會,中國當代藝術品終遭寒流,大部分流拍。  

“當代藝術市場的危機給寫實油畫市場帶來了契機。”上海大田文化藝術投資有限公司藝術總監(jiān)王建對理財周報記者言:“近一兩年,當代藝術畫派作品的風頭遠遠蓋過了寫實油畫。雖然少數(shù)內(nèi)地拍賣公司也開始關注早期那些老一輩油畫家,但始終沒有形成氣候,僅有的兩件高成交拍品分別為2006年北京翰海春拍徐悲鴻的《愚公移山》和2007年華辰秋拍吳作人的《解放南京號外》。”寫實油畫之所以在內(nèi)地沒有形成市場,這和國內(nèi)油畫拍賣的經(jīng)營理念有著莫大的關系。“國內(nèi)油畫拍賣長期以來的現(xiàn)狀就是‘市場第一,學術第二’,大家都樂于吃‘現(xiàn)成飯’,不愿為他人做嫁衣,去重新開拓一個新市場、新板塊。除了個別像徐悲鴻這樣高知名度的畫家外,其他畫家經(jīng)歷幾年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買不起價來。”王建說?!?br />
 同時,王建認為,在當代藝術泡沫退去之后,當市場恢復理性后,寫實油畫的市場價值肯定會凸現(xiàn)。早在幾年前,香港的許多收藏家就開始大規(guī)模收購內(nèi)地油畫家的寫實主義作品。今年5月27日,香港佳士得舉行“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及“現(xiàn)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拍賣會。徐悲鴻作品《珍妮小姐畫像》再次以2490萬港元的成交價刷新了此前2200萬的拍賣記錄。   

相比于那些一揮而就的作品,寫實主義的畫家要付出更多的辛苦與時間,制作復雜,工期也較長。在這種意義下,他們更是“藝術的囚徒”。也正是這點,才最值得收藏家去尊重和收藏?! ?br />
據(jù)王建向理財周報記者介紹,目前,除老一輩名家徐悲鴻外,陳逸飛、艾軒、楊飛云、王沂東已成為中國油畫市場中的領跑者?! ?br />
此外,繪畫題材最具特色的王沂東,其作品多以描繪沂蒙山區(qū)的人物為主,他是中國較早成名的寫實人物畫家。他的繪畫融合了西方古典繪畫和中國傳統(tǒng)繪畫和民間藝術的元素,最終形成了個性鮮明的繪畫風格。其作品《深山里的太陽》(2005年作)在中國嘉德秋拍以506萬元的價格成交,創(chuàng)下寫實油畫成交的高價紀錄。  

潛力股之二  現(xiàn)代名人畫瓷——收藏正當時  

把名家名畫與陶瓷相融的瓷板畫更是近幾年來被收藏者重點“青睞”的類別,文人畫瓷器逐漸被部分中高端收藏者追捧。“1000多年來,中國瓷器以實用為主,明時青花雖包含一定的文化內(nèi)涵,但圖案仍偏向裝飾性,畫者多為畫匠,沒有注意虛實關系和線條之美。在清末民初時,全國畫家云集景德鎮(zhèn),名家們開始把文人畫融于瓷器中,真正使瓷器成為藝術品。程門、金品卿及”珠山八友“等人試圖將我國傳統(tǒng)的”文入畫·從紙絹移植于陶瓷。這些藝術家打破了景德鎮(zhèn)瓷畫界“院體畫(或曰‘工匠’畫)的一統(tǒng)天下,開創(chuàng)了專業(yè)瓷畫家學‘文入畫’之先河”。 對文人畫瓷器考究頗深的陶瓷藝術家王安維對理財周報記者談及文人畫的現(xiàn)狀。在他看來,現(xiàn)代名人畫瓷器正處于歷史上最為繁盛的時代,陶瓷裝飾手法“前無古人”?! ?br />
“把現(xiàn)代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和陶瓷相結(jié)合已成為一種趨勢。”王建對理財周報記者:“對于名人畫陶瓷有偏好的收藏者越來越多,需求市場正逐步擴大。”  

潛力股之三:雕塑--火候已到  

自有藝術品交易市場以來,繪畫作品一直是國內(nèi)藝術品市場中最“吃香”的交易種類。但是與繪畫具有幾乎相同發(fā)展歷史的雕塑作品的行情卻長期處于“不溫不火”的況態(tài)。從1991年澳大利亞人華萊士在北京創(chuàng)立紅門畫廊開始,至今僅北京地區(qū)的畫廊約有400家。但是仔細統(tǒng)計下來,幾乎沒有一家畫廊專門以經(jīng)營雕塑作為主打產(chǎn)品?! ?br />
但在2007年藝術北京博覽會上,雕塑家陳文令的一件雕塑作品以400多萬元的價格被國內(nèi)藏家收入囊中。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朱銘的《太極——大對招》兩件以1488萬港元拍出,創(chuàng)下中國當代雕塑的拍賣新紀錄。到了2008年春季,西泠印社拍賣行春拍,專門推出了當代雕塑專場。而同期舉辦春拍的上海嘉泰、上海天衡、上海道明、上海泓盛、上海鴻海5家拍賣行中有4家都紛紛首次推出了雕塑板塊。在西泠印社2008年春拍的當代雕塑專場拍賣會上,曾成鋼、展望、向京、魏小明、蔡志松等中年雕塑家和潘鶴、劉士銘等老一輩雕塑家共拿出67件作品,總成交額達1000余萬元,成交率高達96\%?! ?br />
雕塑進入交易市場也只是近十來年的事,從1995年,嘉德拍賣公司的春季拍賣會上,架上雕塑才在中國藝術拍賣市場首次亮相。當時拍出了四件架上雕塑作品,成交價從幾萬元至二十多萬元不等。  

此后,多年陷入低迷狀態(tài),直到2004年,臺灣羅芙奧拍賣公司拍賣的朱銘作品《十字手》以131.2萬元成交,國內(nèi)的雕塑作品拍賣價格才首次突破百萬元,雕塑作品的價格才開始攀升。  

在已成交的高價雕塑作品拍賣中,收藏家大多來自外國。外資儼然成為中國雕塑市場的主力軍,撐起了中國雕塑市場的大半邊天,有著“墻里開花,墻外香”的現(xiàn)狀。據(jù)羅芙奧拍賣公司藝術品投資顧問向理財周報記者介紹,雕塑作品在國內(nèi)已開始被藏家“聞香”,目前的價位適合逢低介入。  

潛力股之四:版畫——收藏漸入佳境  

“版畫市場很有可能在藝術品市場出現(xiàn)劇烈價格波動時,成為一些收藏家的避風港。”王建認為版畫市場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br />
5月初吳冠中的復制版畫還沒有巡展到上海就搶售大半,到了上海更是供不應求。投資這樣的版畫作品的平均成本為藝術家同一油畫作品的5\%至10\%,只要準備10萬元至30萬元,就有許多不錯的投資標的可選擇,而且增值空間不輸給油畫原作?! ?br />
“特別是一些海派作家的作品在市場上較為暢銷。”王建分析,版畫反映當時社會狀態(tài)為題材的作品較多,且特別以文革時期、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為題材的作品市場追捧度較高?! ?br />
此外,版畫市場受看好還有另一重要原因,版畫其特有的藝術手法如今已經(jīng)常被現(xiàn)代藝術家臨摹運用,且越來越受歡迎,由此也會帶動版畫市場愈來愈趨熱。

【編輯:姚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