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之美令人心醉——讀于秉正的畫有感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11-08-05

一句名言能給人以啟迪,一個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能使人心情舒暢,一件好的藝術品能給人感官的愉悅和心靈的震撼。于秉正的繪畫作品,寧靜之中透著安詳,雋永之中含著浪漫,質樸之中蘊藏著典雅。深沉之中流動著韻律,細細觀之,令人心醉。

 

于秉正是一位學者型畫家。他謙虛謹慎而又含蓄內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是他為人、為藝、為文的基本尺度和原則。他是版畫科班出身,又精于水彩和油畫,偶爾亦寫詩作詞嘆物詠懷。為人師表三十余載,他不僅在三尺講臺培育桃李無數,寫下百余首詩詞來記錄自己的思想情懷,更積累了大量的版畫、素描、歷史肖像畫、連環(huán)畫、水彩風景畫和油畫等藝術作品,不斷充實自己的生命軌跡。

 

于秉正的畫路寬,題材廣,基本上是寫實為主,既強調具象,又帶有一點淡淡的抽象,既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含有深刻的時代內容和文化內涵。在對畫面的把握和處理上,他始終堅持做到“景”、“情”、“境”、“趣”的有機統(tǒng)一,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寓趣于境,借境達理。無論是景物還是人物,無論是大型創(chuàng)作還是小品,均有詩一樣的情感和意境,令人回味無窮,流連不已。觀看他的油畫《聽泉》,他以寫實的筆法塑造出體態(tài)纖蔓的少女坐在巖石上頷首沉思,用淡淡的光和影來概括了周圍若隱若現(xiàn)的景物,一股股清澈的漣漪蕩漾在少女的周圍,整個畫面洋溢心間,情景相引,境趣相和。 再看他的油畫 《田園交響曲》,是他1992年在奧地利的火車上,透過窗外看到一片片農田和村莊在眼前閃爍跳躍著,像音樂的節(jié)奏一樣歡快輕盈,于是他運用了點彩的技法,用各種不同顏料“點”出一片五彩斑斕而又富有音樂動感的山川田園畫。由此可見,于秉正對生活與藝術有自己的獨特的體驗和見解,但他并沒有把個人的觀點,趣味性強加于讀者身上,而是給讀者以廣闊的想象空間,憑借讀者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去形成獨特的藝術形象。

 

近幾年退休之后,于秉正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油畫藝術的探索和實踐中。他為冼星海博物館創(chuàng)作的大型油畫《怒吼吧,黃河!》,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力作。在畫面的構圖和布局上,他摒棄了傳統(tǒng)的構圖方式,進而采用了“打散構圖”的構圖方法,按照《黃河大合唱》中各個章節(jié)的精華部分來攝取某些特定的畫面,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以揮動著的雙手作指揮狀的冼星海為中心,周圍奔流涌動的波濤,既像滔滔的黃河水,也像冼星海創(chuàng)作《黃河大合唱》時文思泉涌的靈感和跳躍的激情。河東民眾痛苦的呻吟,軍民聯(lián)合抗日的情景等等,各個要素和畫面之間的巧妙布置和銜接,構成了一幅經典的民族抗戰(zhàn)史。 這幅場面浩大的油畫,氣勢雄偉,空間感強,使人讀來心潮澎湃,震撼無比。

 

于秉正身為南方鴻儒,卻對西部的壯美與粗獷有著特殊的偏愛。近兩三年,他的足跡已遍及新疆、青海、藏區(qū)各地,畫下大量的速寫,積累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題材。蒼漭空曠的大漠,神秘旖旎的草原風光,寺廟里朝圣的藏民,帕米爾高原上的牧羊姑娘等等,在他的筆下都充滿了生活的情趣和意味,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的藝術追求,概括了各種深刻的人生哲理。他的油畫作品《紅云》,是2003年到藏區(qū)草原體驗生活時所作,畫面取象于充滿幻想的暮色風云和清遠飄香的花草世界,采用了夸張的手法,將絢麗的鮮花畫得浪漫而迷蒙,將云彩畫得變幻而流動,將母親牽馬的姿態(tài)和仰望兒子的深情畫成清晰的背景,將母子之間的親情愛意安排在暮歸的道路上,使幸福、吉祥貫穿于氣韻和神韻之中,景情相映,境趣相隨,真實而細膩地呈現(xiàn)了藏區(qū)高原生活的原始和粗獷的美。除此之外,于秉正還非常崇尚三千年不死、三千年不倒、三千年不腐的胡楊,他覺得在沙漠這片干涸、貧瘠的土地上,唯有胡楊如此頑強的活著,笑對世畫無常,笑看風云變幻,他為它倔強、頑強生命力所折服。因此,他計劃著把胡楊作題材,準備創(chuàng)作一組歌頌胡楊的畫。這,也許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種方式吧!我們深信,透過于秉正的畫筆,展現(xiàn)給我們的不僅是令人心醉的藝術之美,更是一種超乎物外的精神高度。我們深切地期待著!

 

(文:黃輝霞)
 

 


【編輯:耿競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