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蕭昱首次大型個展“實物劇——環(huán)球同此涼熱”在京舉辦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07-09-24

22日,在酒廠阿拉里奧北京2號展廳舉辦了中國藝術家蕭昱個展“實物劇——環(huán)球同此涼熱”,作為他在北京的首次大型個展,此次展覽包括了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裝置、繪畫、錄像作品,同時展廳的建筑空間也依據展覽概念進行了相應的整體改造。

蕭昱1989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現代藝術創(chuàng)作,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挑戰(zhàn)藝術與規(guī)則,對于思維慣性和一切規(guī)定性的制定和執(zhí)行,始終持有質疑和審視的態(tài)度。此次蕭昱個展以個人作品群展般的規(guī)模,組織了一場縱橫歷史、跨越時空的九幕現實戲劇,以戲謔、反諷、隱喻的形式身體力行的對歷史和人類社會進化的重疊進程進行了深刻而富有個人特征的批判。

蕭昱的作品向來以富于想象力的先鋒姿態(tài)和針對社會問題的尖銳視角而著稱,“實物劇——環(huán)球同此涼熱”營造出一個立體的現實劇場,阿拉里奧北京2號展廳被設計分布成一個通道連接的四個部分,由一條單向前行的路線貫穿,觀眾按照藝術家的規(guī)劃依次前行,最后抵達歷史的領獎臺,在輕快的樂曲中,莊嚴與荒誕并存的儀式落下帷幕。

豐富的作品形態(tài)使整個展覽充滿了流動性和可變因素,與觀者的參與體驗相結合,形成了鄭重的讀解與誤讀反復遞進的過程。作為一名視野開闊的藝術家,蕭昱善于提煉社會經驗和揭穿真相,他將黑色幽默與殘酷荒誕的現實并列在觀者眼前,在戲劇特有的儀式感、視覺刺激與間離效果的作用下,蕭昱對歷史的藝術化戲說與人們對歷史各種版本的消解通過古代(皇帝)——近現代(英雄-戰(zhàn)爭)——內在(思想/生命),穿過充滿超現實主義意味的“幕間休息”通道,來到混合現實(航天飛船)——建設與欲望(超級建筑拼接成的元寶/賣星球),從而達到了假象的統(tǒng)一與和諧。

“實物劇”的概念打破了歷史與現實的界限,一面是荒謬的過去,一面是狂飆的未來,人們親身上演并推動著劇情進入高潮。在第二幕《英雄去了》的綜合裝置中,觀者身如憧憧鬼影,迂回穿過一道道夕陽青松的樣板戲風格繪景紗幕,與鐵索下消失的英雄及其代表的理想主義悲壯告別。墻面上還有一系列“英雄遺物”,如“最喜歡睡的草席”、“生前想穿的草鞋”、“吃剩的魚刺”,英雄在這里成為被消遣的符號,進而反襯出時代精神主體的空虛與失落。連接第五幕與第六幕的白色通道,傾斜的一側鑲有圓形玻璃,穿過其間時會有難以抑制的超時空奇異感,“歷史曾經擺在我們面前很多路,我們只從一條路走來”。第六幕至九幕構成的“未來廳”,展示了人類征服擴張的野心、膨脹的欲望和城市建設高速度和密度對生存環(huán)境的威脅,在述說的同時,蕭昱增添了如“最適合帶上星球的動物(WU)” 等細節(jié),延續(xù)了他之前通過改造生物的生理結構,實現對生命本質思考的方法,而“星球賣法說明”則是一場荒誕派的徹底演習,作品-收藏家-藝術家之間建立起一種煞有其事的奇特關聯(lián),

“環(huán)球同此涼熱”來自毛澤東詩詞《念奴嬌·昆侖》,但此處并非將世界革命進行到底、天下共享的大同之美,而是直指豐富無序而撲朔迷離的社會現實,“所有的歷史都是現代史”,相信此次蕭昱個展“實物劇——環(huán)球同此涼熱”既是一次從內容到形式的全新表現,也是對他多年來思考和創(chuàng)作的階段性總結。據悉,展覽11月11日結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