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年),是一位生于愛爾蘭的英國畫家。其作品以粗獷,犀利,具強烈暴力與噩夢般的圖像著稱,他扭曲、變形和模糊的人物畫使他成為戰(zhàn)后最有爭議的畫家之一。
培根出生于愛爾蘭都柏林一個英格蘭人家庭。16歲時他離開家,居于柏林和巴黎,直到1929年定居倫敦開始接觸油畫,同時不斷實驗水彩畫與素描。在此期間的作品有機而怪異,具有超現(xiàn)實主義的特色,不過一直都默默無聞。1943年一1944年,由于身體的原因而不能服軍役。培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繪畫活動上,成為了一名職業(yè)的畫家。他是自學(xué)成才的畫家。他的早期作品受到超現(xiàn)實主義的影響。1945年當他的三聯(lián)畫《三張十字架底下人物的素描》在倫敦展出后,他受到了廣泛注意。
培根幾乎全靠自學(xué),運用多變的技法表現(xiàn)各種恐怖、憤怒和興奮的形象。他最擅長運用粗獷強勁的筆觸來表現(xiàn)畫面中人物的恐怖、荒蠻、孤寂、興奮和憤怒。培根的筆觸中隱含著內(nèi)心的想象和情緒,雖然人物的形象被肢解甚至扭曲,但依然保持著可以辨認的形象。在培根的筆下,形象不再是再現(xiàn)的重復(fù),而是向人們展現(xiàn)了命運真實的面目。培根形容自己的作品是“試圖把某種情緒形象化”。他喜歡表現(xiàn)孤獨和苦惱的主題。他所繪制的人物在畫面上變成了令人不適一種恐怖,巨大的苦痛感撞擊著觀者的心靈。正是這種敢于直視內(nèi)心感受,毫不介意地表現(xiàn)在公眾視野當中,引起了人們的內(nèi)心關(guān)注,也讓當時的畫壇為之震撼。人們把他的作品與戈雅的奇妙作品相媲美。
1909 弗朗西斯•培根出生在英國都柏林。
1914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家族搬到倫敦。
1918-26 家庭在英國和愛爾蘭之間搬遷。
1924-6 培根去了丁克洛斯中學(xué)求學(xué),那是一個位于切爾騰納姆的寄宿學(xué)校,因為哮喘 而離開。
1926 離開家鄉(xiāng)愛爾蘭,搬到倫敦。
1927-8 周游歐洲,待過柏林、巴黎和尚蒂伊。
1928-9 回到倫敦;設(shè)計現(xiàn)代主義的家具和地毯;開始畫油畫;遇見了埃里克•霍爾, 多年與他有著密切聯(lián)系。
1933 創(chuàng)作的《受難日》在倫敦的市長畫廊的聯(lián)展中展出。
1934 在倫敦的桑德蘭樓的地下室舉辦首次個展。
1940 父親死在了靠近多切斯特的布拉德•福特佩弗利爾。
1941-2 不適合服兵役,他志愿參加民防(空襲預(yù)防);因為哮喘而退職。
1942 和埃里克•霍爾搬到了新罕布什爾洲的茅屋;回到倫敦,搬到南肯辛頓的克倫 威爾廣場。
1943 遇見了畫家盧西安•弗洛伊德,和他保持多年的親密友情。
1944 所畫的《十字架上》在倫敦的勒菲弗畫廊的聯(lián)展中展示,接下來的幾年也一直 在那展出。
1946-50 居住在倫敦和蒙特卡洛;和格雷厄姆•約薩蘭的友誼。
1948 畫作《1946》被紐約的當代藝術(shù)博物館所購買。
1949 加入倫敦的汗諾威畫廊,在這個畫廊他有個展;所創(chuàng)作的《頭六》,是從委拉 斯貴茲的《教皇》獲得靈感所創(chuàng)作的系列畫中的第一幅。
1950 拜訪在南非的母親和姐姐們;在倫敦與藝術(shù)評論家大衛(wèi)•西爾維斯特見面,大 衛(wèi)•西爾維斯特成了他作品的擁護者。
1951 畫了他的第一幅可識別的盧西安•弗洛伊德的肖像;離開紫草廣場,接下來的 十年,在倫敦的一些工作室工作。
1952 再次游覽南非;靈感來自南非和法國南部,開始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畫作;碰見了 佩特拉齊,和他保持多年的聯(lián)系。
1953 開始了匿名商人的系列作品。
1954 和本•尼科爾森以及盧西安•弗洛伊德在威尼斯雙年展的英國系列展。
1955 在倫敦ICA的回顧展;創(chuàng)作了收藏家羅伯特和莉薩•塞思斯伯里的肖像畫,他 們成了他的顧客;《十字架上》被倫敦的泰特畫廊買走。
1956 開始了多次多去丹吉爾拜訪的第一次,彼特•拉齊住在那里;從梵高身上有了 靈感,開始創(chuàng)作系列畫,第二年,作品在漢諾威畫廊展出;畫了他的第一幅可 識別的自畫像。
1958 加入倫敦的馬爾堡畫廊;兩年后在馬爾堡有了他的第一次展覽。
1961 搬到南肯辛頓的里斯馬廄,那里至他死都保留著他主要的家和工作室。
1962 畫了他的第一幅大三聯(lián),《十字架上》;在倫敦泰特畫廊的回顧展;彼得•拉 齊在丹吉爾離世。
1963 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回顧展,下一次展是在芝加哥和休斯頓;遇見了喬 治•代爾,和他保持多年的聯(lián)系。
1965 遇見了米切爾•賴瑞斯,在法國米切爾擁護他的作品。
1969 從斗牛獲得靈感,畫了兩幅作品。
1971 在巴黎皇宮的回顧展,下次展在杜塞爾多夫;喬治•代爾在巴黎離世。
1972-3 喬治•代爾的死給了他靈感,創(chuàng)作了三聯(lián)畫系列。
1974 遇見了約翰•愛德華,多年與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1975 出版大衛(wèi)•西爾維斯特對弗朗西斯•培根的采訪。
1978 遇見了貝瑞•焦耳,他的一個鄰居,后來變成了他的朋友,有時是勤雜工和司 機。
1982 從玩板球者的身影中獲得靈感,開始了系列畫。
1985 在倫敦泰特畫廊的回顧展,在斯圖加特和柏林展出。
1988 在莫斯科的新可夫博物館的展覽。
1989-90 在華盛頓赫希洪博物館的展覽,下一次展是洛杉磯和紐約。
1992 在離開去馬德里旅行前把許多文件和書給了貝瑞•焦耳;在馬德里時,死于心 臟??;約翰•愛德華成了他的繼承者。
1996-7 在法國蓬皮杜藝術(shù)中心的回顧展,接著在慕尼黑。
1998 工作室的東西被約翰•愛德華捐贈給了休里市的現(xiàn)代藝術(shù)畫廊
2000 來自貝瑞•焦耳文獻中的紙本作品首次展出愛爾蘭都柏林當代藝術(shù)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