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揚·布羅曼:藝術品已經天價,攝影作品也會瘋漲嗎?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朱潔樹 2017-09-05

位于瑞典的攝影博物館(Fotografiska)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是一家私人攝影博物館,創(chuàng)立者是一對兄弟,揚·布羅曼(JanBroman)和皮爾·布羅曼(PerBroman)。二人曾經是成功的企業(yè)家,因為對于攝影的熱忱,他們共同建起了這家立足瑞典、放眼全球的攝影博物館。在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PhotofairsShanghai)即將舉辦之際,記者采訪了即將蒞臨上海的揚·布羅曼,他與記者分享了自己對于攝影藝術的熱忱和展望,并就瑞典和中國攝影做出了自己的評價。

在布羅曼看來,攝影與其他藝術門類的區(qū)別,就在于攝影不會成為資本瘋狂炒作的對象。“傳統(tǒng)藝術門類中,最高等級的作品價格非常高,這已經無關藝術本身了,而是資本的問題,就像是一個現實的游戲。我覺得這樣的情況不會發(fā)生在攝影作品上。”

澎湃新聞:對于收藏者來說,怎樣鑒賞一件攝影作品?

布羅曼:在我看來,開始收藏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熱愛。如果你收藏你真正喜愛的東西,自然會成功。我認為這是一開始最重要的事情。與此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發(fā)現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在此基礎上,逐漸擴展。你需要有一個核心的概念,讓所有的收藏成為一個整體。


揚·布羅曼(右)和皮爾·布羅曼

澎湃新聞:你本人是攝影收藏家嗎?

布羅曼:我自己擁有不少攝影作品,不過我不會稱自己為收藏家。我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隨著一股激情,來購買作品,所以還稱不上是收藏。也許以后會有所發(fā)展,變得更加系統(tǒng)、成體系,但目前還算不上是收藏。

澎湃新聞:攝影可以復制,特別是在網絡時代,圖像的傳播和復制幾乎是沒有成本的。你怎么看待原作的價值?怎么看攝影的版本和數量問題?

布羅曼:在我看來,未來版本數量會越來越少,與此同時,攝影作品的價格卻會攀升。過去,我們知道,攝影作品的價格比較低,所以你會制作多個版本。而今,我們已經看到,很多成名攝影師,他們只制作獨一無二的一個版本。我想未來這種情況會越來越普遍。另一方面,對我來說,版本并不是問題。因為很少真的有攝影師會過度濫用版本。攝影的種類繁多,人們也對此比較熟悉。對我來說,更有吸引力,我喜歡各種類型的攝影作品。

澎湃新聞:怎么看這類型攝影藝術博覽會的角色和作用?貴機構會以怎樣方式參與其中?

布羅曼:而今,攝影藝術博覽會變得越發(fā)重要。因為攝影博物館本身的力量比較薄弱,吸引觀眾越來越困難。攝影藝術博覽會可以將社區(qū)的力量聚集起來。但是我們機構今年不會參與其中,我只是以個人身份來參加活動。我通常也不會在攝影博覽會上購買作品,我一般就是了解一下攝影進展,與熟人見面。

澎湃新聞:你曾經是一位企業(yè)家,能否簡單介紹你的經歷,以及你創(chuàng)立博物館的動機?

布羅曼:創(chuàng)立博物館,一方面是源于對攝影的熱情,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我做企業(yè)家的經驗。我就像是創(chuàng)立了一個有關藝術的真正的公司,我們需要獲得資金,讓一切運轉順利。事實上,我原本的工作就是與攝影相關。我是做市場營銷的,所以會和攝影師打交道。

澎湃新聞:攝影博物館(Fotografisca)的主旨是什么?收藏和展示會注重什么領域?

布羅曼:Fotografisca是一家私人博物館。我們希望它成為全世界最好的攝影博物館。我們起初的希冀是將瑞典攝影推向世界。你在這里可以看到各種類型的攝影作品,科幻、肖像、紀實……非常具有吸引力。就展覽而言,我們的目標是展現最好的攝影作品,所以任何攝影作品都可以包含其中。就收藏而言,我們目前是隨著展覽的舉辦,逐漸深入發(fā)展的。


瑞典攝影師Christer Strömholm的作品

澎湃新聞:在全球范圍內,歐洲、北歐的攝影處在一個什么地位,有怎樣的特點?

布羅曼:瑞典攝影曾經以社會現實主義聞名,例如ChristerStr?mholm等攝影師的作品就是典型案例。而今,年輕的當代藝術家也非常優(yōu)秀。當然,北歐地區(qū),瑞典、丹麥、芬蘭、挪威都有優(yōu)秀的攝影師涌現。當然,現在全世界有很多非常優(yōu)秀的攝影師,我不能說我們的有如何特別。現在的競爭非常激烈。

澎湃新聞:你覺得在全球攝影領域,中國的攝影有怎樣的特點?

布羅曼:我們曾經做過兩個中國攝影師的展覽,今年做過任航的個展,幾年前,做過劉勃麟的個展。我們在今年11月會做另一位中國攝影師的展覽。我第一次看到劉勃麟的作品,就非常喜歡。它的“隱形人”系列非常有趣。任航的作品又是另一種樣子,很當代,很私人。展覽剛開幕的時候,他就自殺離世了。他的作品非常獨特,很純粹,很美,與傳統(tǒng)的裸體攝影完全不同。這是非常美的一場展覽。

中國攝影在近幾十年發(fā)展很快,這種發(fā)展,與瑞典攝影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紀實攝影。我相信中國攝影會越來越好。目前我還沒有收藏中國攝影作品,不過來日方長。


中國攝影師劉勃麟的作品

澎湃新聞:網絡社交媒體的興起,對于攝影藝術有怎樣的影響?

布羅曼:我認為這對攝影是好事。50年前,拍照還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今,人人都可以拍照,攝影實際上變得更加民主了,人人都可以通過攝影來展現自己。人們也對與攝影這種形式非常熟悉了。我覺得這對與攝影行業(yè)是好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更專業(yè)的攝影師涌現。


中國攝影師任航的作品

澎湃新聞:短視頻、3D、VR等影像類型的興起,這種情況對于攝影有怎樣的影響?

布羅曼:視頻已經有很大影響,VR,我不是很確定。現在的展覽里,我們有一個360度的非洲影像,這個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虛擬現實(VR)。我們在之前的展覽中也呈現過VR的作品,非常有趣。當你帶上VR設備,你差不多就和身邊的人隔離開了。但對我來說,藝術是某種你可以與身邊人分享的東西,所以我還不太習慣。不過我們可以等著瞧未來會變成怎樣。

澎湃新聞:攝影在近年有怎樣的發(fā)展趨勢?

布羅曼:一個趨勢是擺拍,或者說是編導式攝影。如果你看五六年前,還沒有那么多攝影師在做擺拍,但現在,已經出現了大量擺拍攝影界的杰出人物。這個類型也越來越吸引我。比如瑞典攝影師HelenaBlomqvist,她很年輕,作品非常棒。


瑞典攝影師Helena Blomqvist的作品

澎湃新聞:時至今日,與其他藝術門類相比,攝影的獨特之處是什么?

布羅曼:攝影不會達到令人瘋狂的價格。傳統(tǒng)藝術門類中,最高等級的作品價格非常高,這已經無關藝術本身了,而是資本的問題,就像是一個現實的游戲。我覺得這樣的情況不會發(fā)生在攝影作品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