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馬良的照相館:藝術要給大家幸福感

來源:外灘畫報 2012-01-25

馬良的作品

 

馬良為他的“移動照相館”計劃繪制的設備清單圖

 

以馬良的話來說,他現(xiàn)在已經“離群索居”——自從威海路696創(chuàng)意園區(qū)關閉后,他把工作室搬去了松江泗涇。采訪當天,他一早從松江趕往寶山,再從寶山直沖浦東金橋,最后再來到他最新展覽《移動照相館》的展出地,外灘18號的18畫廊。

 

馬良形容這是一次“翻山越嶺”的采訪。在他看來,搬去郊區(qū),讓他有些脫離這個社會,他希望用《移動照相館》這樣“桃花源”般的形式,把藝術中最美的那部分,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通過創(chuàng)作,展現(xiàn)出來—這是馬良內心細膩的一次詮釋,可他卻說得霸氣:“讓我把高高在上的藝術從神壇上拉下。”

 

消除對弈關系 只當一個幕后影像記錄者

 

這次在18畫廊的展覽,其實是馬良2012年攝影計劃的預演——過完春節(jié),或過完情人節(jié),馬良將帶著他的5個兄弟,駕駛一輛 長4米,寬2米,裝滿器材的大卡車,再加一輛載人面包車,花7個月的時間,沿著國道一站一站開,穿越中國,到包括上海在內的55個城市,為他生活在各地的朋友們拍照。

 

一走進展廳,關于此次計劃的《道具清單》作品赫然出現(xiàn)。“我們會帶攝影攝像設備、道具、布景、服裝、打印機、燈光器材、發(fā)電機等近60樣器材,并把卡車作為背景,創(chuàng)造出一個可移動的老式照相館。”說起這個即將動身的計劃,馬良一臉興奮與期待,仿佛是個等待去郊游的孩子,內心難以壓抑蠢蠢欲動的喜悅。?“我肯定,那是一次浪漫而溫馨的藝術行動。”

 

馬良表示,這個老式照相館的攝影計劃不會特別“藝術”,相反,卻是充滿快樂、溫暖和即性。“作為一個會攝影的人,我能送給朋友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張‘由馬良親手拍攝的照片’。我打算拍500個人,我沒有辦法給他們500種造型,但我可以通過老式照相館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我會準備40、50件不同的衣服供他們選擇,如果他們覺得穿自己的衣服拍更好,我并不反對,如果他們覺得我的方法更好玩,那我就會以馬良的方式進行。”

 

相比以前的作品,比如融入這次展覽的一些馬良舊作——2007年至2008年的《草葉集》系列、2008年的《小旗手》系列、2008年的《琥珀》系列以及2009年的《失敗之作》系列——此次的《移動照相館》消除了被拍者與拍攝者之間的一種對弈。?

 

“在早前的作品中,我是主導,我展示我的思想,其他人都是我的演員,我是絕對的導演??蛇@次,主角換成了被我拍攝的朋友們,而我,只是一個站在幕后給他們記錄影像的人。”馬良說。

 

 

回望舊時記憶 構建“馬良的奇幻世界”

 

其實,馬良口中的這場預演,是為了讓大家知道《移動照相館》究竟是要展現(xiàn)怎樣的概念。于是,在畫廊中央,6幅名為《我的照相館》作品都在展示同一種語言——童趣。

 

這些作品組成了一面有魔力的鏡子。在鏡子里,年輕的男女用捕捉蝴蝶的網捕撈漂浮在空中的時鐘;一艘漂浮在用藍色棉布當作河水的船上,穿?;晟赖男『⒘w慕地望著漂亮的大姐姐;在粉紅棉絮云彩的包裹下,熱氣球真在緩緩升起;身穿超人服的夫婦似乎正準備去拯救世界……這些充滿樂趣的布景下,作品帶來了一種戲劇性和儀式感。

 

“過去,去照相館是一件鄭重的事,一種儀式。有時我們以為隨手可得的事,原本其實來之不易。”馬良說。?

 

在6幅作品旁,還展出了馬良當時創(chuàng)作的手稿,而在展覽現(xiàn)場,紙板制成的小道具被巧妙地擺放在各個位置,白兔、蘑菇、飛機……這些花心思的小道具,讓展覽不再只有冷冰冰的作品,整個現(xiàn)場充滿“愛麗斯夢游仙境”的奇幻感。

 

馬良說:“我本來還想把卡車放進來,但后來覺得太過異想天開,就放棄了。” 他透露,其實在去年,他便有了一個“搭建照相館”的計劃,“我要建造一個自己的照相館,盡量保留傳統(tǒng)的攝影方式,但也加入我所能提供的有趣的情景和創(chuàng)造性。”

 

在最早的696創(chuàng)意園區(qū)的工作室里,馬良搭建了一個“照相館“,也就是《我的照相館》這些作品中的布景。而當這些作品刊出后,很多人紛紛希望馬良可以將這個“照相館”搬到不同的城市去,于是,“移動照相館”的概念就從馬良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

 

概念出來,實驗立即啟動,而被馬良戲稱“實驗品”的這6幅《我的照相館》作品相當成功。 “之后拍攝照片的形式也將是這樣的——紅色的帷幕、趣味的道具、復舊夸張的服裝……歡迎大家來到馬良的奇幻世界。”

 

顯眼的紅色帷幕是源自馬良兒時的記憶。馬良說,“我出身戲劇世家,父母都是搞戲劇的,小時候每天都在紅色的幕布后面看那些叔叔阿姨演戲,他們一踏出去就進入角色,下臺后,就都朝著我嘻嘻哈哈……當時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停頓了一會,他又說“這次我會選擇紅色大幕作為背景之一?;蛟S是下意識的,有或許是對舊時記憶的一次回望。”

 

B=《外灘畫報》 M=馬良

 

B:你曾說,這次《移動照相館》的拍攝,將完全不做任何后期效果,如此堅定的理念從何而來?

 

M:的確是這樣。但對于如今充滿所謂視覺效果的攝影作品,我也并不反感。其實,我最初也是一個photoshop大王,喜歡在顏色上進行后期處理。然而這一次,我要讓自己不靠photoshop,就可以把照片拍得很好看。此外,今后在路上拍攝,我也沒時間去進行后期處理,每拍完一個朋友,我直接在現(xiàn)場把照片打印出來,對方一張,我留存一張。?這次《我的照相館》的6幅作品,就完全沒有任何后期處理(除了一張要展示魔術師表演內容的作品稍稍動了手腳)。我摒棄了白光,主要選擇暖色燈光,讓作品的顏色很漂亮、鮮艷、飽和度很高,讓我非常滿意。

 

“移動照相館”攝影計劃的001號作品最近已經拍攝完成,是為一個從奧地利回國的探親的朋友拍攝的。大家玩得非常盡興,而且作品完成的效果也非常不錯。

 

B:聽說你收集了5000多張各式老照片,這些照片是不是也是《移動照相館》的靈感之一?

 

M:大約5年前,我開始系統(tǒng)地收藏中國各個時期的照相館照片,雖然和我的職業(yè)有那么一些關聯(lián),但其中最讓我感動的,卻是照片里的時間感和生命的存在感。而且,老照片中人的狀態(tài)都很好玩。?我想通過這次攝影計劃喚起大家的記憶。因為照相館這個事物,隨著數(shù)碼科技的普及已經式微消亡。以前拍照是很神圣的事,當時很少有人有照相機,可現(xiàn)在攝影卻很簡單,每個人都擁有一臺照相機,躺在床上可以拍自己的裸照,然后通過Photoshop,一張“快餐式”照片就誕生了,攝影的高貴感和儀式感蕩然無存。?雖然現(xiàn)代人對攝影麻木了,老式照相館也已經鳳毛麟角,但我相信有些東西是不可取代的——照相館攝影里那種陌生人之間即時的情感交流,以及追求照片“完美”的儀式感,總是很讓人動容。

 

我現(xiàn)在還記得小時候在照相館的拍照的經歷,回想起來非常浪漫。當時文革剛結束,整個社會很凋零。然后前去了照相館拍照,照相館里奇形怪狀的道具、各式各樣的衣服、好看的假山亭臺樓閣……會讓當時被敵意、猜疑籠罩的人感覺到了另一個世界。這是一種高于當時社會現(xiàn)狀的形式。

 

B:相比你這些充滿童趣溫暖的作品,當下很多年輕攝影師的作品中卻彌漫著一種無法靠近的距離感,你怎么看待?

 

M: 很多年輕攝影師的作品有距離感,都在講述殘酷青春,有可能是他們還未對這個社會有一定的認識,年輕人總喜歡用距離來保護自己,仿佛世界永遠欠他們的?;蛟S,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慢慢長大和變化。

 

我一直覺得,不應把藝術看得有多么高尚和深奧,藝術也有著充滿趣味的一面。很多年輕人如今早早拋開了作品中蘊涵著樸素的一面,失去了地氣。我還是喜歡每天要敲敲打打,做著實際的動作,否則我會對自己的藝術價值產生錯誤的判斷,我只是想單純地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否則我就去開畫廊了。

 

B:《移動照相館》的創(chuàng)作跨度要長達7個月,而且要穿越中國。你會一直樂在其中,直到結束嗎?

 

M: 我從事攝影已經有8年了,今年是第9年。我發(fā)現(xiàn),近來我挺懶的。以前一年可以創(chuàng)作7套作品,現(xiàn)在是一年只有一套。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工作中,能讓我產生振奮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加上如今住在郊區(qū),我離開社會越來越遠,我覺得我應該再一次進入“江湖”:穿越中國,與不同朋友見面,彼此喝酒吃飯聊天……?有時,告別安穩(wěn),進入一種動蕩的生活,那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洗禮,而且很長時間在公路上行駛,勢必會讓人產生一種對現(xiàn)狀的思考。

 

B:今后你在創(chuàng)作上有怎樣的打算?

 

M:答:今年我正好40歲,又是傳說中的“世界末日”,我對自己說,需要做些神圣的事。于是就策劃了這次拍攝項目。 在我看來,如果世界毀滅了,那么我在有生之年也做了一件好事;如果世界沒有毀滅,那么我的朋友們會記得——在那年都紛紛謠傳世界毀滅的2012,有個胖子進入他們的生活,給他們拍了一張值得紀念的照片,那也就足夠了。我認為藝術的終極目的就是安撫,是給予觀眾某種幸福感,我一直希望身體力行的為一些人做點什么,做些真正有用的藝術,而不僅僅是廟堂之上,拍賣鎚下的那些藝術作品,我更希望可以深入到現(xiàn)實生活里,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藝術的快樂和分享。用個人行動和藝術工作為他人服務,不能讓這物質時代的無力感把我們消磨掉。我不希望我作品只成為朋友們的電腦桌面,我期待我的作品能進入他們的生活,就如此一個樸素的意義。

 


【編輯:顏媛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