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啟蒙 不光是孩子的事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梁依云 2014-05-19

最近,在南京西路人民公園內(nèi),一場名為“遇見達芬奇小小蒙娜麗莎”的展覽吸引了無數(shù)家長帶著孩子前去參觀。這場展覽別具一格地用“說故事”方式讓小朋友對經(jīng)典的“蒙娜麗莎”以及他的創(chuàng)作者達·芬奇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當孩子們沉浸在藝術啟蒙教育的新方式中時,我們是否想到還有更多人群也渴望有機會與藝術親密接觸?

換個方式啟蒙藝術教育

對于小朋友來說,五花八門的藝術作品總能吸引他們的注意,然而要讓他們能夠理解藝術的魅力,離不開藝術啟蒙教育。在上海當代藝術館展出的“遇見達芬奇小小蒙娜麗莎”讓孩子們能夠以新鮮的方式了解達·芬奇和他的《蒙娜麗莎》,在多位當代藝術家的衍生畫作中,孩子們能在一種“說故事”的方式中,了解到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空背景以及西方文化中關于《蒙娜麗莎》背后的種種故事。比起正兒八經(jīng)地參觀面向成年人的作品和簡潔說明,這種不以文字說明為主的展示方式更適合用于孩童的藝術啟蒙,畢竟低齡兒童不需要對作品意義或是藝術流派之類進行深刻理解,讓他們養(yǎng)成藝術欣賞的習慣,并且喜愛上這項業(yè)余活動才是啟蒙教育的“任務”。

老齡人群熱情不輸青年

在上海,藝術的地位正在逐漸走進普通百姓的生活,對孩童的藝術啟蒙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重視,然而在高興之余我們也不能忽略了其他人群對藝術啟蒙的需求。如今,越來越多老年人懂得利用寬裕的時間,到上海各個藝術館逛逛。于是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老人們在作品前專注地觀看著,他們很多即使戴著老花鏡也看不大清說明上的小字,又舍不得花錢租借語音講解機,往往讓他們看得一知半解,這正是我們忽略了對老人的藝術教育的表現(xiàn)。很多美術館都免費對兒童開放,但多數(shù)對70歲以上老人卻不實行免費;而在設置講解說明時,也很少會考慮到老年人特點,如果讓講解員更主動地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或者能將文字說明適當放大,又或者在講解機租借方面增加對老人的優(yōu)惠,那么也就能讓老年人與藝術更親近。

全民參與提高城市素養(yǎng)

對于提高一座城市的藝術素養(yǎng)來說,針對不同年齡層的人群我們不能簡單地“一視同仁”。中青年人群活動范圍廣,消費能力也相對較強,藝術展出的多樣性和內(nèi)容的豐富是主打;而針對兒童和老年人,藝術就更需要走“親和”路線,用適合的方式來進行展出,用易懂的方式來讓他們欣賞藝術,才能體現(xiàn)出城市藝術教育的特點。

藝術欣賞不是小圈子里才能進行的活動,應該說“藝術面前,人人平等”才是城市藝術普及的宗旨,只有全民都參與到藝術中,才能讓藝術活動真正成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遇見達芬奇小小蒙娜麗莎”是一個很好的提示,我們不僅要重視兒童的藝術啟蒙教育,找到合適的方式也不能忽視;另一方面,也能啟發(fā)我們關注到更多不同年齡層對藝術教育的需求,從而將我們的美術館、美術展出改進得更全民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