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2009)”活動組委會公布了本屆活動的主題“靜觀蓄勢,戰(zhàn)勝危機”,同時,評委名單新鮮出爐,包括21位來自藝術界、收藏界和文化界的資深人士,他們分別是(按拼音字母排序):馮博一、高名潞、龔繼遂、何慶基、賈方舟、李媚、李旭、魯虹、梅建平、彭德、水天中、孫振華、謝素貞、葉永青、殷雙喜、俞可、張晴、張頤武、張子康、趙力和鄒躍進;在現今各類評選活動百花爭名的同時,評委名單對評選結果的權威性產生直接影響,AAC 藝術中國歷屆的評委名單一直受到藝術界人士的關注,本屆評委在去年華南、華北、華東、西北、西南的基礎上,還囊括了臺灣、香港以及海外等不同地域,同時兼顧策展、市場觀察、文化觀察、藝評、出版等不同的社會職責分類。該名單全面體現AAC藝術中國一直以來對評選結果學術要求的同時,更體現了藝術中國致力于打造“全中國”藝術界評選平臺的發(fā)展趨勢。
自2008年底以來,伴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當代藝術界也遭受了重創(chuàng),藝術市場進入了低潮期。這種低迷狀態(tài)在2009年春拍時變得愈發(fā)明顯,國外的藏家開始大量拋售之前的藏品,而國內的藏家卻無接手的意向,大多持觀望狀態(tài);藝術市場的低迷使得畫廊業(yè)的生存變得異常艱難,空間租賃和日常的運營經費成為眾多畫廊的“不能承受之重”;與此同時,由于“房地產土地政策和藝術產業(yè)政策”的沖突,北京的大批藝術區(qū)面臨被拆遷的局面,強制拆遷導致的拆遷隊伍與藝術家之前的沖突甚至流血事件屢屢出現,使得藝術家的生存狀態(tài)面臨著重大考驗。
盡管危機重重,生存不易。但在本屆藝術中國主席評委、著名批評家及策展人高名潞看來,2009年也不乏沉寂穩(wěn)健的一面。“在展覽和學術方面,有影響的綜合性大展、學術研討、出版和美術館建設依然逆勢而上,盡管數量不多,但是它們響亮地面向社會。”“第四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2009)”組委會負責人表示基于藝術界面臨的危機和未來發(fā)展之路的考慮,本屆活動以“靜觀蓄勢,戰(zhàn)勝危機”為主題,以期呈現那些在危機中仍彰顯或探索“具有內在持續(xù)的建設性價值”的藝術家、藝術作品和展覽,通過彰揚那些在危機中仍然“靜觀蓄勢”、奮發(fā)不止的藝術先行者的精神,從而探索出一條穩(wěn)健扎實的未來藝術發(fā)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2009)”不僅僅致力于彰顯2009年藝術先行者的精神,同時本屆活動特設立“藝術家公益榜”獎項,以期引導公眾關注社會公益事業(yè),弘揚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藝術家公益榜2009年度”征集活動啟動以來,得到了中國美術館、國家畫院等全國眾多重要藝術機構的支持與積極反饋,為了最大限度地宣傳公益,組委會決定將“藝術家公益榜”征集范圍的獲捐單位擴大至中國(包括港澳臺)國家級、省級、地市級和區(qū)縣級公共藝術機構。“第四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2009)”組委會負責人表示:“由于是全國范圍內針對梳理華人藝術家作品捐贈的首個公益榜單,加上征集范圍的擴大,勢必使我們的征集工作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會一如既往地將‘藝術家公益榜’進行下去,也希望得到全國公共藝術機構的支持,攜手推動公益精神的傳播,進而完善公共藝術收藏建設。”
【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