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幾個展覽,一是長征空間舉辦的《違章建筑》,一是唐人畫廊的《身體媒體》,另外一個是韓之演當代空間舉辦的鄭德龍的個展。這些參展藝術家的作品,引發(fā)我對一種類型的藝術作品的思考,就是——藝術難道僅僅只是將我們?nèi)粘J煜さ臇|西陌生化嗎?
藝術的陌生化,或許我們也能夠從杜尚的小便池那里得到一些啟示。杜尚直接挪用實物,通過擺放場地的陌生化實現(xiàn)了藝術的意義。藝術的陌生化,可以追溯到繪畫和雕塑產(chǎn)生之日,從有史以來最早的藝術算起:繪畫是人們把活物用紙和筆表現(xiàn)出來,把三維立體的鮮活東西變成平面的繪畫,比如風景畫,人像畫,都是“無中生有”,可以用奇跡來稱贊。這些是陌生化帶來的神奇的驚嘆;雕塑,為人塑像,把一生二,這自然是一件稀奇的事情,我們可以設想人類的始祖在某日的下午第一次走到水塘邊看到了自己的倒影時的那種驚奇!陌生化就會讓人感到驚奇。藝術可能在一開始就具備了這樣的品質(zhì),只是原來的藝術不需要依靠觀念,他們僅僅是依靠一個“匠人”的技藝。那個時候匠人與藝人的區(qū)別是看你的作品是否生動是否傳神。而今天的藝術從前人的身上吸取了什么呢?!
今天大家排斥這樣一種類型的作品,比如,風景題材、人像作品,紀實攝影,這些都受到“當代藝術”的排斥。那么是不是說,當代藝術有了新的要求呢?!其實,不見得。要求都是一樣的,有美感,細膩而不粗糙,有自己的面貌和風格。只是今天的風景畫,我們見得太多;比如,人體繪畫,學美術的人人會畫;攝影就更不用說了,人人有相機,人人都會拍攝,這樣的作品很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為了博取他人的驚嘆,在現(xiàn)實的逼迫下,藝術家繞開在這種多里邊難以“突圍”的陣營。人們選擇了觀念,因為大家認為,觀念容易區(qū)分優(yōu)劣。人分九等,人受教育的程度是不一樣的,人的大腦有差異,那么“我做出的東西你想不到”你就會感覺這個人挺牛的。所以大家都在觀念上下功夫。觀念成為了這個時代讓藝術陌生化的首選。事實上這是一種回避,觀念成為借口!
觀念是屬于營銷手段和傳播學的范疇。觀念是廣告詞,是這個時代強調(diào)藝術家的社會價值的時代出場卷。從展覽的命題中充分的體現(xiàn)了這樣一種特性。比如,《違章建筑》。這一命題就帶有明顯的社會標簽,指向社會利益沖突時的價值衡量標準,是一個社會現(xiàn)實。藝術介入現(xiàn)實,這是我們所強調(diào)的社會關懷,或者說人文關懷,這點沒有錯。這種關懷就象一個火種,藝術家需要這樣的火種來調(diào)動自己創(chuàng)作的熱情。因為策展人時代的來臨,讓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變得豐富和高產(chǎn)起來。這是策展人的能量和價值所在。但是因為這樣一種“機會制”也帶來了很多沒有涉及到正文而成為注腳的作品。大家知道,我又在含沙射影了!為什么展覽的主題比一件單件的作品有優(yōu)勢和有影響力?!這說明觀念不是藝術作品的優(yōu)勢。一個再有觀念的作品比不上一個有觀念的展覽,一個有觀念的展覽,比不上一個有觀念的行政手段!所以,這也是我不喜歡用觀念來評判作品好壞的原因。一件作品先是觀念,有好的觀念,看手藝如何!
《身體媒體》這個展覽的命題也是很好,他提示我們作為一個“人”所具有的等量價值,一個人他有介入社會和改造社會的能力,展覽提示我們重視自身。從人們?nèi)绾卫米约旱纳眢w資源來看待一個社會的變遷和一個社會的現(xiàn)實。我想這也是一個很細很刁的展覽主題;還有一個展覽的選題也不錯,也是正在舉辦的展覽叫《藝術中的魚》,策展人探討的是藝術作為史的價值。作品的好和差是另外一回事,作品是藝術家掌控的事情。我覺得一個好的策展人,他需要看到和體會到很多人難以體會到的現(xiàn)實深處,這就是為什么策展人需要具備批評家的素質(zhì),為什么策展人可以對藝術家的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作的原因。藝術家有時候只需要提供一個誘餌,藝術家把這個誘餌拋向策展人拋向批評家,或者說藝術家在接受批評家策展人拋來的這一誘餌之后,剩下的就是花時間花精力做好自己的作品。一件作品的“陌生化”,觀念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剩下的還是“藝人”如何區(qū)別于“匠人”。所以我不太贊同藝術家的導演論,現(xiàn)在很多的藝術家都成為了工廠的工廠主。這種“后工業(yè)現(xiàn)象”是把藝術推向觀念之后必然帶來的惡果。藝術家沒有能夠在“利益”的驅(qū)使下把控好自己!
從這幾個展覽的參展作品里邊充分的體現(xiàn)了藝術就是要大張旗鼓的搞“陌生化”典型性炎癥。以《違章建筑》作為例子?!哆`章建筑》的參展藝術家可以比作現(xiàn)在咋們國家的國青隊成員,象邱志杰、徐震、蔣志、金鋒、李勇,他們都是做新媒體藝術的牌子藝術家了。但是,中國裝置藝術的整體狀況一直不被大家所看好,這是什么原因?!我覺得主要是裝置藝術太容易滑入觀念的泥潭。隨著這樣的觀念的展覽越來越多,觀眾已經(jīng)學會了,不看觀念而看“作品”了!
《違章建筑》展覽的整體狀況就是“臟亂差”。一:展覽里邊太多的實物挪用,這種手法特別低劣,“二合一”很容易看到:比如,幾十個老鼠玩具粘貼在墻上;一個三輪摩托與一個鐵皮腸子的組合;一輛破車與一個報警器的組合。二是實物放大:比如楊振中的《長征總閘》。三、實物改造。比如劉韡把冰箱切割。四是主題圖解。這一點在展覽中的影像作品那里也可以找到例證。展覽里邊有一個時間有三個多小時的行為錄像,我看了十多分鐘,始終看到的是一個人在一個上上念叨著自己一天都在干什么,就在山上那里轉(zhuǎn)悠。這樣的作品需要一個DV,就能夠?qū)崿F(xiàn)。我想沒有任何一位人在展廳里邊會往往完完整整地看完一個30分鐘以上的影像作品。主要是因為“說教”的成分太多,精彩和感人的部分缺乏,如果說這個展覽代表了中國裝轉(zhuǎn)置影像藝術的整體狀況。真是一個讓人悲哀的事情。
剛才夸了《身體媒體》這個命題的好。但是這樣一個具有雙年展的氣勢,卻落入四位藝術家的專利,讓人覺得可惜和遺憾。有人說這四位藝術家實力不凡,因為他們是艾未未、安迪、舒勇、趙半狄,拋開展覽的主題和觀念以及他們的名氣來,我要說的是他們的作品。艾未未,為人理發(fā),“大帥頭上動土”吻合藝術作為有意味的形式。他這件作品我還算喜歡,不過,對于他的桌子與房梁的拼合之一類型的作品,我就不敢恭維。趙半狄一直拿著熊貓說事也有很多年了,不知道他能不能玩點別的。舒勇因為做大乳房,鬧的沸沸揚揚的,這次他的千人國歌也引起爭議。把一群善良的人以愛國的名義“請”來快意了一把。難道穿一些稀奇古怪的衣服陌生之后就藝術了嗎?!這種嫁接難以讓人信服?!
這里我斗膽再說說鄭德龍的作品。他的繪畫作品,用過photoshop的人都知道,他這些作品的圖像,就是把圖像采集之后在電腦上按兩個鍵就可以實現(xiàn)。剩下的就是“助手”的活了 。作品因為放棄了色彩,放棄了筆觸,放棄了人物的氣質(zhì)和表情,那么,還能夠剩下什么呢?!產(chǎn)業(yè)化的技術技術人們一旦熟悉,人們就會放棄。人都是這樣的,喜新厭舊。不能夠舍棄的人,那就會被這個時代所淘汰!!
藝術家并非是這個社會群體里邊最擅長玩想法的人!藝術沒有技術上的要求就沒有評判的標準。觀念人人都有,但是把觀念用藝術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就不見得人人都會。事實是觀念易,而實施難,觀念藝術的產(chǎn)生是這個時代快餐文化的副產(chǎn)品,是利益時代的合謀者。藝術的陌生化被過度的夸大,藝術就貶為口號,滋長出怪胎。在人人都有觀念的時代,觀念將不再重要。
林善文 2008/3/20
【編輯:霍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