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乾隆皇帝一生究竟收藏了多少贗品?

來源:人民網 2016-08-16

乾隆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書畫癡”,作為一個皇帝,他有著獨天得厚的資源,他編撰了我國書畫著錄史上的曠古巨著《石渠寶笈》,他的收藏之富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然而,他的眼光好像并不太好,許多學者發(fā)現(xiàn)他的藏品里有許多并不是原作,那么他究竟收藏了多少贗品呢?

細數(shù)乾隆收藏的贗品:


富春山居圖

乾隆收藏的贗品里最著名的恐怕就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了。乾隆年間,一幅《富春山居圖》被征入宮,乾隆見到后愛不釋手,使出了自己的看家絕招——到處蓋章、題詩,連山縫也不放過。結果第二年又得到了另一幅《富春山居圖》,而第二幅才是真品,他卻不愿承認自己此前收藏的是假畫,一邊卻又以不菲的價格將他所稱的“假畫”買下,成為歷史上的一段笑談。


古木竹石圖

倪瓚是"元代四大家"之一,而乾隆至少收了他三幅贗品。乾隆對倪瓚的《獅子林圖》喜愛有加,在畫面上反復題跋六則,但著名鑒定家徐邦達和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文金祥都認為該作“為明人的仿摹之作無疑”。還有現(xiàn)藏故宮的《古木竹石圖》,經故宮博物院書畫研究院院長肖燕翼通過對畫面風格、印章、題跋的仔細對照研究,認為倪瓚這件作品當屬贗品。倪瓚的《汀樹遙岑圖》也被徐邦達鑒定為贗品無疑。


免胄圖

宋代李公麟的《免胄圖》曾被錄于《石渠寶笈續(xù)編》中。但是直至清室敗落,很多鑒賞專家見到畫作后才發(fā)現(xiàn),雖然畫面協(xié)調、用色落筆等均有古風,白描人物也極具宋人風采,但是更多證據(jù)顯示,這幅畫卻不是出自李公麟手筆,而是后世仿品無疑。


謝賜御書詩表

據(jù)檔案記載,清代內府里曾藏有兩副宋代大書法家蔡襄的楷書作品《謝賜御書詩表》,內容一樣,均是行墨持重,措筆安和,字字端嚴勁實。其中有一幅字就很輕易地被乾隆皇帝賞給了自己的皇六子永瑢,并被乾隆皇帝刻入《三希堂法帖》,另一幅流傳去了日本,然而留下的恰恰是贗品。


宋徽宗《聽琴圖》

主攻中國宋元繪畫研究的劉九洲更是犀利地指出乾隆收藏的宋畫里六成都是假的。從1997年臺北出版的《故宮書畫圖錄》也意識到這一點,比較可靠的真跡都是彩色印刷,不可靠的都是黑白印刷,而全書大部分是黑白印刷。臺北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陳韻如也曾分析出乾隆收藏的七十余件宋徽宗作品中,可能僅有五件作品能視為有據(jù)之作。


 江村書畫目

關于乾隆被坑的故事中,最荒唐的恐怕就是高士奇明目張膽地將自己收藏中的精品留在家中,另立秘冊,將偽劣、價廉之品進呈給乾隆。圖書館專家錢存訓曾收藏一冊高士奇精寫本《江村書畫目》,明確標明了“進上”和“呈上”這樣的字,而這些作品大多是售價幾兩銀子的贗品,比如,在標注“進獻”的“錢選《竹林七賢》”條下,就注了“不真,二兩”。

由此可見,乾隆老爺子的眼確實是不夠亮啊。

為什么會收到贗品?

 


倪瓚-獅子林圖

乾隆收到贗品其實并不奇怪,首先人家是一個有作有為的皇帝,沒有那么多時間精力去深究藏品知識,一一去做鑒定;其次,很多貢品、珍玩都由大臣進獻,太監(jiān)調度,大臣想巴結皇帝,又拿不出好東西,于是就和太監(jiān)一起謀騙皇上;再加上,有些贗品是源自之前的藏家,就延續(xù)了之前的誤定,比如《獅子林圖》,明末清初就經過藏家孫承澤、高士奇遞藏,后被收入清內府。

乾隆還是收藏第一人

雖然乾隆有收過不少贗品,但也無從考究他收藏的贗品比例究竟是多少,即使是當今專業(yè)的收藏大家也難免會收到贗品。而從收藏數(shù)量上來說,乾隆確實是中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收藏第一人。


石渠寶笈

乾隆曾編撰了我國書畫著錄史上的曠古巨著《石渠寶笈》,書中所著錄的作品匯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時期的所有作品,收錄藏品約有數(shù)萬件之多,其中晉唐宋元書畫2000件,明代書畫2000件,是明清兩代,600年宮廷收藏的總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