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堅收藏的同治粉彩罐。
王堅收藏的一對清同治粉彩罐是非賣品,他說,這對罐子是從望城鄉(xiāng)下親戚家淘來的,“當時這對罐子躺在柜子下,上面布滿了厚厚的蒙塵”,雖然如此,王堅還是一眼就看中了它們。
罐子上繪著大朵的牡丹,象征花開富貴,還有飛舞的鳳凰,整個畫面色彩非常濃艷、耀眼。“一個罐子的蓋子有些殘破,當時我就說只要那個器型完整的,親戚說,剩下那一個就送給你了。”王堅說,鑒于親戚的盛情,這對罐子成了自己的陳設品。
“這應是同治時期的民窯產品。”王堅向記者介紹,目前投資同治粉彩瓷器,特別是粉彩陳色瓷器具有升值潛力,收藏投資兩相宜。其理由是:第一,這個時期民窯粉彩瓷器真品較多,對工薪族古瓷收藏者來講相對容易,特別是對年歲比較大的收藏者,這些收藏品可能似曾相識,多少還有兒時的記憶。甚至祖輩留下的傳承有序的一兩件傳家寶,自己有絕對的把握,也容易上手,不會有贗品之憂。第二,同治粉彩瓷器比同時期民窯青花瓷器價格高,現有“一粉彩器頂三青花瓷”之說,特別是陳設器最具升值潛力。王堅說,同治粉彩瓷器最好能收集器型完整、造形獨特、畫工精細者。
王堅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便涉足收藏,“開始是覺得好玩,后來發(fā)現,一件東西被我買進來,沒想到有人出比買入價更高的價格買走。于是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心中有一種自豪感,收藏既好玩還能賺錢,便迷上了。”王堅說,初入收藏門也是跟著長沙的“老收藏”學,“當年收得最多的還是長沙窯。”王堅說,搞收藏有一個不變的原則,便是“老、真、精”。所謂老,便是古舊的東西,真就是真品而不是仿品,精便是器型完好,做工精良,“以這幾個要點去衡量所收的東西,便不會大失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