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不朽的語言——凱斯哈林:藝術為眾人存在

來源:藝術國際 2016-01-22


 

美國涂鴉藝術家凱斯·哈林(Keith Haring),在1990年離世后20余年,他簡潔明瞭的創(chuàng)作語匯,對愛與生命的關懷,仍被人們深深記憶著。凱斯哈林這個關鍵字,更多次登上國際網(wǎng)站artnet“全球藝術家關鍵字搜尋排行榜300大”前十大;他的創(chuàng)作元素在20年來更被借用、授權、融入各式的生活品牌中。
 





 

現(xiàn)在,想一睹凱斯哈林的原作,不用出國看展,走一趟臺灣歷史博物館的“普普·涂鴉凱斯哈林特展”就行了,展覽展至4月20日。

這檔凱斯哈林特展從日本中村凱斯哈林美術館(Nakamura Keith Haring Collection)借展133件藏品,并以復合主義(Multiplexism)為題,展出畫作、雕塑、海報,以及數(shù)件1980年代凱斯哈林在地鐵中的涂鴉作品。

“凱斯哈林好像還活在我們身邊”,策展人梁瀨薰表示,展覽題名為復合主義,意為一個管道同時傳送多個訊息,這個詞起源于電腦用語,也意味著訊息是沒有國界、沒有界線的。

凱斯哈林在創(chuàng)作時不斷重復著相同元素,歡愉的小人、張口吠叫的狗,這些符號就像手機或電腦的顏文字,在電腦尚未普及、還沒人知道網(wǎng)路是什么的1980年代里,傳遞著凱斯哈林想傳達的重要訊息。

凱斯哈林的訊息愛、生死、自由

1982年,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跟拍凱斯哈林在地鐵的涂鴉實況,意外拍攝到他因涂鴉而被美國警方逮捕的實況,這則新聞片段讓凱斯哈林受到矚目,成為當時的天才藝術家。

凱斯哈林的創(chuàng)作簡單、易懂。在他的日記里曾寫道“藝術為眾人存在。藝術是生活,生活是藝術。藝術是無法定義的,因為它具有許多無限的意義。藝術,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同,藝術只有靠觀者的想法才可以為他定義。”

在凱斯哈林創(chuàng)作初期,1980至1986年間,他于紐約地鐵以白粉筆在地鐵黑色看板上看涂鴉創(chuàng)作,透過簡單的圖像,向地鐵的乘客訴說故事。這些涂鴉沒有被凱斯哈林強加特定意義,每個人看著圖,都能有自己的故事。
 


“閃耀的嬰兒”


“咆吠犬”


“天使”


“狗”


“跳舞三人”
 

他的創(chuàng)作符號“閃耀的嬰兒”意指為青春的天真、純潔、善良;“咆吠犬”沒有明確象徵意涵,常常代表行動與懷疑;“天使”是人們面對生活的守護者;“小人”的各式姿態(tài),則是各種心情的人們;“站立的狗”常代表各類壓迫人們的權力組織。

1986年,凱斯哈林結束地鐵的涂鴉創(chuàng)作,開始參與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在紐約快速道路旁、柏林圍墻、巴黎Necker兒童壁繪上涂鴉,并在紐約蘇活區(qū)建立自己的普普藝術商店,要讓藝術走進人的生活里。

2年后,1988年,凱斯哈林被診斷出罹患愛滋病,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太久,反而更努力創(chuàng)作,更在隔年籌建凱斯哈林基金會(Keith Haring Foundation),為愛滋病治療研究與兒童福利做努力。1990年,他因愛滋病而離世,得年31歲,但他透過藝術向人們傳達的愛與關切,則因為簡明的藝術語匯而被永久留存下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