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2012春拍近現(xiàn)代藝術家排名榜TOP10”(時間截止到2012年6月30日,藝術家的上榜作品,同一作者只選取最高價者,不做重復選取),拍賣數(shù)據(jù)僅采集自雅昌藝術網監(jiān)測中心中國書畫樣本公司??v觀整個榜單,十位藝術家均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拍得高價并無大多的意料之外,稍有變化的即是領銜的藝術家從去年的齊白石、張大千,今年換成了李可染、傅抱石。
近現(xiàn)代書畫依然是主力
自2006年起,中國藝術品市場大致形成中國書畫、瓷器雜項及油畫雕塑三大分類市場。這其中,中國書畫尤其是近現(xiàn)代書畫更是占據(jù)了藝術市場的最大份額。主要原因是:近現(xiàn)代書畫板塊由于作品存世量大、價格體系完備、藝術價值認同度高而成為主要支撐的力量。從指標性指數(shù)中的近現(xiàn)代名家指數(shù)可以看出,在過去5年來近現(xiàn)代書畫作品價格一直持續(xù)增長,到了2010年開始大幅度上漲,至2011春拍更是達到最高峰。在當年秋拍中,許多藝術品價格相對回落,延續(xù)到2012的春拍繼續(xù)回落態(tài)勢明顯。今年春拍,據(jù)雅昌藝術網監(jiān)測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書畫整體市場份額有所回調,但仍在整個市場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正因為近現(xiàn)代書畫板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份額占了一半以上。所以,當行情出現(xiàn)調整,購買者觀望、持有者“惜售”,導致今年春季拍賣頂級拍品的質量上和數(shù)量上都明顯下降,偶有泰斗級作品出現(xiàn),依然會是超高的估價,而導致難以換手;要么是在高價區(qū)間成交??偠灾词沽髋?,也絕不會出現(xiàn)“賤賣”。
在2011年秋拍中,成交價過億元的10件拍品中,近現(xiàn)代書畫就占有5席。同樣,今年春拍,四件過億的作品中,兩件為近現(xiàn)代書畫。經過十多年藝術市場的洗禮,近現(xiàn)代書畫大師在投資收藏者心目中具有很高的認可度,他們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已經基本確立,于是在高度認同度下近現(xiàn)代書畫作品拍賣價格有了飛速上升,像齊白石、張大千、李可染、徐悲鴻、吳冠中,任伯年等近現(xiàn)代名家書畫作品成交價已經過億。傅抱石、黃賓虹、潘天壽、陸儼少、林風眠等近現(xiàn)代名家的作品也都接近億元大關。
2012年春拍受去年秋拍市場環(huán)境的影響,整個藝術品市場面臨了巨大壓力,近現(xiàn)代書畫總體的成交額有一定幅度地下降,但也不乏亮點。李可染、傅抱石、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潘天壽、吳湖帆、吳冠中、吳昌碩、黃賓虹等一批大師級的現(xiàn)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都有上佳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書畫一直以來就是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的大項,近年來近現(xiàn)代書畫的地位更是舉足輕重,成為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早在今年四月份就從香港蘇富比獲悉了該拍賣行舉行的中國書畫拍賣共獲取4.68億港元總成交額,是拍前估價的兩倍多。最高成交單品為齊白石的一對《溪橋柳岸、海棠秀石》金箋山水花卉屏風,以7010萬港元成交被一位亞洲藏家拍得。顯然,近現(xiàn)代書畫在市場上出現(xiàn)時間較長,一批大師級的作品運作得比較好而且已經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了一個暢銷體系,他們的作品成為近現(xiàn)代書畫市場上的“硬通貨”。
李可染領銜
2011年,中國藝術家齊白石、張大千成交總額之高已然超過了世界級大師畢加索。但是2012春,領銜的不再是齊白石、張大千。就雅昌藝術網監(jiān)測中心藝術家指數(shù)顯示,相較2011年春拍,這兩位藝術家在今年春天的成交額均下降了約莫50%。事實上,不僅是齊白石、張大千,受大勢連累,榜上的諸位藝術家除了李可染,其余均有一定幅度的回調。
何以李可染在本季如此受青睞?有一種觀點認為,這和今年春拍整體形勢不好,藏家“惜售”不無關系,像是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大師,其創(chuàng)作精品在今年春的拍賣中鮮有露面,可想而知,其成交結果自然不能和去年相比。而李可染恰好在今年春拍有數(shù)張頂級精品同時出現(xiàn)在市場上,在今年整體拍品質量平平的情況下,就顯得格外引人注意,這也是導致李可染逆勢上漲的主要原因。就一位拍賣資深從業(yè)者告訴記者,藏家或藝術經銷商出貨時往往有比較心理,希望在市場上能看到類似的作品,例如,別人有一張精品張大千在出貨,我也可以考慮出我的,但是如果別人都不出,我也就再等等。這也潛在的導致了,今年市場上出現(xiàn)了數(shù)張李可染精品,卻難覓其他藝術家的精品。
2012春拍,高調出場李可染《萬山紅遍》,果然不負眾望,在6月3日晚的北京保利2012春拍近現(xiàn)代書畫夜場中,以1.8億起拍, 2.9325億元成交,刷新李可染大師個人拍賣紀錄,位居今春單品成交額最高的中國藝術品。創(chuàng)作于1964年的《萬山紅遍》是成就李可染在中國近現(xiàn)代畫壇地位的里程碑式作品。此作品構圖飽滿,境界闊大,遠景為崇山峻嶺,近景為紅葉密布,取材于毛澤東“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詩意而成。此外李可染描寫革命圣地山水巔峰巨制《韶山》在5月12日晚間的中國嘉德2012春季拍賣會“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中,以1.242億元成交。
近年來,李可染的作品不論畫幅大小,均受歡迎。據(jù)雅昌指數(shù)統(tǒng)計,李可染國畫個人指數(shù)從2004年開始一路上揚,除了07、08年金融危機稍有回調。2011年更是大幅提升。作品成交額在今年春季攀上另一個高峰。10余年間,李可染作品從2000年的每平方尺7萬多元,上漲到2012年春的每平方尺逾3百多萬元。
吳湖帆:被發(fā)掘出的潛力股
海派畫家吳湖帆以其1947年所作《古樹層巒》在中國嘉德拍出了逾1500萬的高價,位列第七。縱觀雅昌監(jiān)測中心吳湖帆國畫個人指數(shù),不難看出,在去年之前吳湖帆的價位一路平平并無太大漲幅。甚至2011年春季表現(xiàn)都是一般,直到2011年秋呈爆發(fā)式的上漲。當然,今年春季吳湖帆也沒能避免大勢回調的力度,做了相應調整。
其實,今年很多市場觀察者都發(fā)現(xiàn),在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這個版塊,今年整體受大勢影響并不理想,但是回調的多是一線名頭,很多二三線的畫家卻是呈上漲態(tài)勢。上海某基金的總經理焦安便以吳湖帆為例給我們做了解答:“ 吳湖帆何以會在2011年暴漲?事實上吳湖帆的藝術價值在以前一直被低估。藝術品認識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新買家進入市場的時候,首先能夠認識、接觸到的肯定是那些一線畫家,因為他們的作品不斷創(chuàng)造高價,吸引眼球。尤其是做金融投資的人,藝術是他們的短板,他們很容易被市場的表面所吸引。所以他們一進來,看到的必定是齊白石、張大千。當大家都在關注這些大名頭的時候,他們的增幅當然快。這形成一個循環(huán),因為他們的漲幅快,就又被更多的人關注。所以一線名家在前兩年價位被炒到天上去了。相反的,比如說海派的、金陵派的、閩南派的,這些地域性的畫家,他們的關注度低,所以漲勢也就相對緩慢。但是當?shù)谝痪€的人被挖掘到一個定程度的時候。大家就開始有些擔心了,現(xiàn)在都已經過億了,不能買了,這個時候就會有比價效應。舉了例子,人們會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跟張大千水平差不多的,09年的時候,突然大家醒悟過來覺得張大千已經很高了。尋找和張大千可以類比的人,結果發(fā)現(xiàn)了吳湖帆,很多人就開始炒作。2010年吳湖帆一張水墨畫在嘉德,就拍了三千多萬。上海某拍賣行從臺灣征集了一張吳湖帆,也拍了四千多萬,于是現(xiàn)在就有輿論覺得吳湖帆很有可能會超過張大千。
所以很多二線畫家是有待慢慢發(fā)掘的,當一線的人被炒得過高甚至爛了的時候, 大家也覺得泡沫可能已經出來了。這個時候,回過頭來就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很扎實功底的畫家還在低位沒被人關注到。以吳湖帆為例,他生前不太擅長社會交流,更不擅長去為自己炒作,文革當中被打倒以后一直是躲在家里面不出來的,所以他就被局限在上海。除了本地區(qū),外地的人幾乎不了解他。其實就繪畫功底來說他完全是一個一線人物。在今年金融環(huán)境不明朗的情況下,更多聰明的投資者會關注這樣一些藝術價值高但是市場價值還沒有到位的畫家的作品。例如我們一直在談論早期海派,當整個藝術品市場高漲的時候,這類作品的漲勢相對較慢,但是在藝術品市場調整的時候,這類作品比較堅挺,抗跌性較強,并且在調整中有補漲的現(xiàn)象。因為藝術品市場中所謂的調整,并非什么都賣不動,而是說那些被炒作得太高的東西讓人們產生了視覺、審美疲勞,像齊白石、張大千,明顯現(xiàn)在下降的很明顯。但是像早期海派一些書畫作品,像任伯年,趙之謙,他們有一些補漲,這個現(xiàn)象也發(fā)生在其他的一些流派身上,例如像金陵畫派二三線畫家。”
【編輯:劉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