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超越肉身”——中國當代藝術國際巡回展(挪威.奧斯陸)
如果說文藝復興通過對神的世俗化再現,驚醒了被神權壓抑人的精神與肉身,結束了由“神”統(tǒng)治的中世紀漫漫長夜;啟蒙運動的理性精神則進一步將人性從神權、王權的愚民鎖鏈中解脫,導向光明;那么,在尼采宣稱“上帝己死”的當下,人們開始發(fā)現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作自己的“上帝”,人類社會由此步入當代。
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本身就處于一個宿命的怪圈,在無序與有序、束縛與解脫、神與人、靈與肉之間的纏斗中循環(huán)延展。人原本是自然的人,但人卻自造“枷鎖”。自己制造了“神”(上帝),其后國家集權的淫威,又將人的自然屬性剝奪殆盡。“神”本來可以用來作為解釋和規(guī)范世界的標準,國家可以抵御外侮、協(xié)調社會,但當掌握“神”的話語權的一方(神權、或國家權力),利用“神”的威權對人性肆虐、壓抑達到極至,個體精神被集權體制抽空之時,人開始了對“神”,以及以“神”為象征的舊有社會價值觀的置疑和反叛,一個新的循環(huán)由此開始。從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到“上帝己死”的現當代,正是人性精神從蒙昧走向開化,從禁錮走向解放,沉重的肉身開始步向超脫輕盈的歷程,正是這一新的循環(huán)向更高一級形態(tài)延展,人再次有可能成為具有個體精神、自然的人。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運動在總體上展現了這一民主自由的時代潮流,讓國人領略了當代文明。
尼采“上帝己死”的命題,從哲學上為人性在現當代的多重困境中尋求解脫提供了依據,并從文化的角度也讓人們關注的中心從宏觀社會變革,轉移至對微觀個體人性的解放。并宣示,人的自由和尊嚴應依靠個人自身的覺醒和努力來實現,再也沒有“神仙皇帝”可以拯救自己、拯救人類。一切曾被人們認定的絕對權威、倫理法規(guī)、神圣偶像均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置疑、挑戰(zhàn),乃至推翻;一切有違人性的思想禁錮都將被打破;絕對主義的一元化思維將讓位于相對主義多元開放的智思,人類的創(chuàng)造、探索精神也因此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歷史證明,隨肉身蘇醒、個體解放、思想自由所帶來的工業(yè)革命、科技發(fā)展、知識爆炸為人類社會提供了日益豐富的物質文明,并以此基礎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自由精神已被證明是人類文明擺脫蒙昧、束縛、走向開明進步的力量;一個更加自由、多元、富于人性的社會形態(tài)正成為當代文明社會所追求的目標。在“上帝己死”的當下,人類面臨著多重的考驗和困惑。舊有體制和僵化的傳統(tǒng)與新思想之間的矛盾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遠沒有結束。這類沖突或將永無止息,正因如此,人性的進一步解放將具有更深遠的現實意義。作為人類精神文明生產者的藝術家在這場變革中必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超越肉身”-中國當代藝術國際巡回展因此是意在追求人本肉身解放的基礎上精神自由的更大空間,實現精神的超越。誠然,人與神、靈與肉、個體與集權之間的紛爭或將永續(xù)不停,這些糾結作為哲學的、政治的、藝術的主題都將不停地演繹,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之間平衡支點的探求或將成為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過程中不可缺失的座標系,回歸自然人的天性也不失為當下擺脫集權體制和資本物欲對人性新的囚禁的理性選擇。顯然,人性回歸的訴求已成為當代社會文化的主流,個體肉身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也已成為當代藝術的表徵。如果說,人文主義的核心是關注個體的人,一個具有肉身和精神自由的人,那么,人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精神信仰和世俗歡愉的自然表達就應當擁有天然的合法權力,而藝術家也理所當然地應當為捍衛(wèi)這些基本的權力而努力。“肉身超越”展的作品應該就是對上述討論作出的敏銳反映。
本次展覽是繼2010年、2011年意大利“穿過”展和2012年美國“超越肉身”展作為中國當代藝術國際巡回系列展的延續(xù)。今年此展移師挪威奧斯陸市政廳,對展覽主題的提升有著非凡的意義。我們知道,諾貝爾獎是目前全世界公認的各領域的最高獎。諾貝爾“和平獎”作為五獎中重要的獎項的評選和頒獎定在奧斯陸。(諾貝爾將五個獎項的其他四項頒發(fā)地留在了他的祖國瑞典,而唯獨將“和平獎”安排在挪威奧斯陸。據聞是因為諾貝爾訂立遺囑時瑞典和挪威仍同屬一個聯邦,且挪威議會推行更加務實的和平政策,所以把和平獎評定這一榮譽交給了挪威議會)。隨時代的發(fā)展,“和平獎”從最早的推進世界和平、裁軍和促進各民族團結的宗旨延伸到對改善人權、環(huán)境、災難救助等卓越成就者或機構的獎勵,雖然對一些獲獎者資格,有過不少爭議,但諾貝爾獎對“人”生存狀態(tài)的改善和提升,功不可沒。奧斯陸也因頒此獎盡享殊榮。我們希望借此地利之便,讓中國藝術家利用這一國際舞臺展現中國藝術家的藝術天資和他們的思考,特別是讓國際社會通過藝術家的作品了解他們是如何反映后現代的中國,這些作品藝術地集中表現了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呈現的多重人文生態(tài)狀態(tài)。
如若諾貝爾在天有靈,當為這些遠道而來的中國藝術家鼓勁喝彩,因為他們正在為諾貝爾先生未盡之業(yè)而努力,用他/她們的藝術改善和提升著人類的精神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