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為上海藝博畫廊“12345畫展”寫文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作者:周春芽 2008-01-18


    1989年初,我從德國回到了成都,當時寒冷的成都還沒有空調,我穿著時髦的大衣回到了離別三年的畫室。家鄉(xiāng)也發(fā)生了變化,印象最深的是女人用的衛(wèi)生巾變了,三年前中國女人用的衛(wèi)生巾還是一塊巨大的草紙,在德國衛(wèi)生間里卻發(fā)現(xiàn)了一小塊能吸水的什么栓。在德國曾經坐過時速二百公里的汽車在希特勒發(fā)明的高速公路上。那時去樂山坐汽車也要花上五,六個小時。在德國我親自看到了新表現(xiàn)主義的頂盛時期,我畢業(yè)于德國卡塞爾美術學院,那里有全世界最前衛(wèi)的卡塞爾文獻展,在文獻展上我第一看到了行為藝術,裝置藝術,用圖片表現(xiàn)的政治藝術。出國前我們國家的藝術大多數(shù)還是為當權者的政治服務。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穿西裝打領帶是在德國柏林聽愛樂樂團的音樂會上,但是使我產生回國的念頭之一卻是中國古曲“塞上曲”。
    1989年初,我回國路過北京時,中國藝術家正在籌備中國的第一個現(xiàn)代藝術大展,其聲勢有點像中國共產黨當年的秋收起義。在我坐火車回成都時,我很多好朋友昔日的戰(zhàn)友正坐火車上北京,我們可能在秦嶺擦肩而過。那一年我們經歷了一場政治風波,一年沒有畫畫。第二年我卻一頭扎進了八大山人,黃賓虹等的藝術中去了。那幾年我其實經常有點自卑,別人都在搞前衛(wèi)藝術啊。直到1993年在"中國經驗"展后的一次談心會上,栗憲庭先生說那些以石頭為題材的畫有春芽的個性,以后我才有些自信。直到今天我還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傳統(tǒng)"的藝術家,因為我還在用油畫筆在亞麻布上作畫。
    有個賭王叫葉漢曾經說過一句話,人生最難吃的面是"情"面。八年前我剛被廢約失落在上海灘,當時非常難堪,感覺沒面子。當時中國的藝術市場是非常蕭條。一天上午我先去投靠一個外國畫廊,但我馬上發(fā)現(xiàn)老板對我不感興趣。于是下午我又去了浦東找到趙建平,因為我當時覺得趙老板和藹可親,趙一口答應代理我,我當時內心感激萬分。于是我參加了藝博畫廊舉辦的多個展覽。后來藝博畫廊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我們的合作也就淡淡的離去了。今天藝博畫廊要辦一個成渝兩地藝術家的聯(lián)展,我很感激建平兄再次邀請我參加,盡管我現(xiàn)在是“債務”繁重。我沒有什么感激的話要說,只希望我的作品可以給觀眾帶來新的視覺享受。

    周春芽2006年7月于藍頂

                                                                                                  【編輯:霍春?!?/P>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