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五彩基金兩周年藝術展在今日美術館開展。展覽海報最初的設計是一位殘疾孩子坐在輪椅上學畫畫的場景。后來,我們把海報的內容換成了無數(shù)張拼接在一起的綻放的孩子們的笑臉。歷經(jīng)磨難過后的樂觀向上其實遠遠比悲傷本身更加充滿力量。
五彩基金成立五年了。第一批因震致殘的學員們,從不了解藝術到熱愛藝術,再用學習的藝術知識考上大學,順利畢業(yè)后已經(jīng)找到工作成功融入社會…… 現(xiàn)在,有將近兩百個孩子在跟著基金的老師們學習藝術。這里面,除了汶川、玉樹地震中不幸肢殘的孩子,還有很多川渝兩地喪失了正常生存能力的智殘兒童,他們從繪畫中找到了樂趣,也因此給他們的父母和身邊的人帶來了些許愉悅。
五彩基金的老師都畢業(yè)于專業(yè)的藝術院校,擁有扎實的藝術基礎知識,每一個老師都有他們獨特的藝術風格,不僅僅表現(xiàn)在作品中,也體現(xiàn)在各自的教學當中。流動教室走鄉(xiāng)串戶送課上門、玉樹授課高原反應缺氧不適、智障兒童溝通困難想盡辦法保證教學……這些對藝術有著崇高理想和追求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的善良、無私和堅持,用五年的時間認真繪制著他們藝術生涯中最了不起的作品。
看他們的畫,我仿佛也能看見其中有來自于孩子們身上天真、質樸的原始天賦,于是我在想,我們正在做的這件事其實是不是還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幫助他們的同時,我們也遇見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