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書畫真假判斷軟肋:沒有高專業(yè)水準很難辨真假升

來源: 揚子晚報 2015-09-18
2006年3月,一個吉祥的日子,印人潘敏鐘拿來一幅高二適書法,是李白古詩五十九首之十八,一共寫了173個字,筆筆工整,錯落有致。沒看過高二適寫得這么規(guī)矩的章草,估計是上世紀60年代的。紙很黃,沒有拓裱過,時間的磨損,邊緣有些缺口,看了讓人生憐,怕它再有損壞。價4萬,問能便宜嗎?他說:你先找人看看。我說不要找人看。他說,有人拿給桑作楷看過,桑老師看假。

常常有人買了東西心里不踏實,逢人便問真假、優(yōu)劣。只要有一個人說不好,就犯嘀咕。退貨的理由花樣百出,有說老婆不喜歡,有說三歲小兒指這一筆不像,最典型的是抬出某名家看假,實際并沒有找那名家看過。我認為這么好的高二適,桑作楷不可能看假,說,不管誰看假,我買了,馬上付錢!真的付了38000元買下。付錢后,潘敏鐘告訴我,這是孫洵的。我說這人也怪,一般人賣東西會把來龍去脈先給你渲染一番,他卻不動聲色,實際上他是看買家識貨不識貨,這也算恃才傲物的表現吧。孫洵在南京地界是高人,我讀過他的《民國書法史》,那詳實的資料才叫學問,一本書頁碼不多,條理清晰,面面俱到,沒有一句空發(fā)議論的閑言,在其他書中找不到的名頭,他的書中應有盡有。我不認識孫洵,但我敬佩有學問的人,他與高二適有師生之誼,只有這種不凡的門生才會冷不丁擁有這等少見的精品。

數日后遇見桑作楷,正好談到高二適,我不經意間說:“桑老師,我買了一件高二適,特精,三尺寫了一百五六十個字,聽說是孫洵的,哪天請你看看?”桑老師說:“好啊。”不管他以前有沒有看過,我告訴他買了這件東西。我顯擺,將之精裱上框,放在美術館畫廊里。那時宋玉麟還在當館長,看了也稱精彩,說,如出手可以賣給他。我只沖他笑笑。不賣的東西應該拿回家才安全,但是好東西讓人分享,于人于己都是賞心樂事,何樂而不為?一位朋友帶一位有書法造詣的領導來看,朋友問我什么價錢?我告訴他,這是非賣品。他說,你考慮考慮,價錢可以貴一點。我也沖他笑笑,那時候還沒有流行咱不差錢這句話。半年時間里朋友很嚴肅地找了我三回,我知道人家沒有把這件東西不當回事,也沒有以為我不賣是矯情或漫天要價。最后我無奈的笑笑,有時面子難卻,不就一幅字嗎?解人所難也值當。后來這位朋友,這么多年來他幫了我很多忙。

到了2011年,朋友突然問我,領導說高二適有人看假,咋辦?我想也不想說,我加錢贖回來呀!這么多年,這幅字始終縈繞在我心頭,它不是價格高得鎮(zhèn)住人的那種,卻是有人可以拿出很多,就是比不上這一幅。擁有一件東西就讓人羨慕,這種得意,不是虛榮,是實力的展現。這種級別的藏品有機會失而復得,那是喜出望外。朋友說這么做不行,你買回來不能證明是真的,要能讓他看到是真的,怎么辦?我說,拍賣,應該值20萬。就這樣,2011年11月25日,榮寶齋(上海)首拍“翰墨飄香”專場,這幅字以218500元成交,從此不知飄向何方,不知這位領導拿到幾倍的溢價作何想?他應該不會在乎這錢,更多的該是遺憾。

中國書畫真假問題一直是軟肋,沒有很高的專業(yè)水準確實很難判斷真?zhèn)?,但是偏偏有人不具備這樣的權威,卻草菅人命。我首先痛恨造假的人,也無奈不懂真假自以為是的人,以及認為什么都不是的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