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都靈市立現(xiàn)當代美術館館長達尼洛-??藸枺ㄗ笠唬?、藝術家方力鈞(中)、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右一)在展覽現(xiàn)場 攝影:裴剛
意大利都靈時間2012年6月21日12點,在GAM都靈現(xiàn)當代美術館舉辦了《云端的懸崖》方力鈞個展的新聞發(fā)布會,當?shù)貢r間18:00(北京時間6月22日0:00)《云端的懸崖》方力鈞個展(預展)開幕。此次展覽由GAM都靈現(xiàn)當代美術館館長Danilo Eccher策劃,并與中國主要藝術機構進行合作,包括中國美術館(NAMOC)及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以及PIN Gallery。
“意大利是我的幸運之地,在最初我還是一個非常窮困的藝術家時候,意大利的收藏家瓦倫蒂諾收藏了我的作品。阿瑪尼贊助了我參展威尼斯雙年展。自小時候學習繪畫,就從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那是們那里開始,諸如波提切利等等,所以能在大師們的故鄉(xiāng)舉辦個展是我不敢想象的事情。”方力鈞在新聞發(fā)布會上的講話,應該是所有學習西方繪畫莘莘學子和藝術家們的同感。藝術家方力鈞、中國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GAM都靈現(xiàn)當代美術館館長Danilo Eccher、都靈現(xiàn)當代美術館基金會官員M.BRACCIALARGHE參加新聞發(fā)布會和開幕并致辭。
關于作品
展覽在GAM美術館一樓展覽區(qū)域和地下項目空間兩處進行展示。此次展覽的作品大部分尺幅巨大,創(chuàng)造了所有方力鈞個展的紀錄,營造出一個生存與死亡、快樂與悲哀、絢爛與腐朽的復雜的視覺“奇觀”般的圖像世界。來參觀預展的不僅有都靈本地嘉賓,也有意大利其他城市的嘉賓,包括其他國家的藝術家、策展人、收藏家。展覽給觀眾帶來巨大的視覺沖擊力,建構了一個虛擬“云端”的景象,引發(fā)人們的對人類生活的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藝術家的宏大的場景依然是在建立個人對現(xiàn)實“痛感”的體驗,轉化為復雜而豐富的圖像世界。圖像中螺旋廣袤的天空中布滿了蟲豸、飛鳥、碩鼠、蝴蝶及各種歡喜和悲哀的人臉,都在第一時間給觀眾以強烈的印象。這些優(yōu)秀的畫作以畫風而非年代分類展示,雖然方力鈞特有的習慣是不給作品取標題,而已年月日作為作品的標題(有時只是年、有時是年月或年月日)。比如2005—2007便是云端生出一股巨大的漩渦,吞沒了沉睡在模糊海鷗身上的孩子們,這些海鷗正是從這些云朵中幻化而來。
在一個看似單色的宏大悲劇場景中,死去的或者歷史事件中人物的身上卻有無數(shù)的容易被忽視的蒼蠅樣的昆蟲。面對自己的作品方力鈞認為:“我們被傷害的往往是從那些容易被忽視的小事情開始的?!?006.7.1》表達的是一個宿命的話題,代表生命的這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仿佛就是為了被污染而來,這是一種我感覺到的人類現(xiàn)實狀態(tài)。”
在2007.4.6這幅作品里,小孩又成了主角,這幅作品被選為此次展覽的主要作品。一個新生兒跌進水中,在他嚎哭的臉周圍充斥著各色蜻蜓這種惹人厭煩的小東西,這也許代表了未來存在的各種困難。“在畫這幅畫的時候是很隨性的就順利完成了,和之前非常有計劃的完成作品很不一樣。”方力鈞對作品既有很強把控能力,同時也有很強的“感應”力。
在一副17米長的大畫上——這幅畫也被命以2005—2007的標題——這股漩渦是有無數(shù)飛鳥和昆蟲組成的,它們都沖向地平線一個莫名的點。在一樓展廳,天空和人類主題占多數(shù),位于展區(qū)中心的展廳引出主題,然后在地下項目空間進行分析,這主題便是生命和死亡的交纏。
死亡確實是方力鈞有些作品的主題,在這些作品中,死亡以一種哲學的方式被老鼠和蝙蝠(《無題2011》)或者蛆蟲(《2006.7.1》)代表,也可以由無生命的軀體、著名人物的尸體、中國文化大革命中天安門事件的主要人物再證。在《2010》這幅9米長的作品中——該作品在一樓展出——人們可以認出死去的列寧的臉以及1871年巴黎公社血案的受害者。但是,這些作品中都保有一絲生命的希望,以初升的太陽、閃亮的珠寶、小孩或慶祝的人們?yōu)橄笳鳌?/p>
本次展覽同樣展出了一部分近期剛完成的作品,如《2011—2012》,畫中展示了被濃霧籠罩下布滿摩天大廈的城市,在一絲微光中可以看見無數(shù)罕見的彩色蝴蝶及黑色的老鼠與蝙蝠。
在接受雅昌藝術網(wǎng)的采訪時方力鈞講道:“首先我在畫的是自己的痛感,每個人都在追尋自己是誰?所以畫什么不是重要的,藝術家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就像我畫的云、昆蟲、人這些圖像不重要,重要的是畫背后的思考。有的時候出發(fā)點就決定了他是一個什么樣的藝術家,有的時候出發(fā)點并沒有那么重要,就是他的出發(fā)點是允許多種多樣的,你不能夠先天地會認為一個藝術家就是愛錢,所以他就一定不是一個天才的藝術家,因為任何一個天才的藝術家,他是需要誘因的,他的誘因不一定是在哪里,比如說張曉剛,張曉剛的誘因就是他在醫(yī)院里邊的經(jīng)歷,他躺在病床上看到病房的一些經(jīng)歷,正好和他敏感的心理狀況,把這個東西引誘出來,他的創(chuàng)作基本上是這樣的一個情況。比如說安迪·沃霍爾或者像達利這樣的藝術家,他就是一個狂人,狂人他的表象就是要錢,而且炫富,這樣更能刺激他的創(chuàng)造和思想的活躍,我一直覺得好像一個藝術家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事情,它是一種好像是我們還沒有找到規(guī)律的一種化學反應。他是沒準的,有可能這樣,有可能那樣,沒有任何一種方式可以把他規(guī)定下來,只有中國的方式可能是可以的,但是我們太偏重于技術,只要我們號稱是某一名家的弟子基本上就可以賣得很好或者受到大家的歡迎,無論他有沒有這種創(chuàng)造力,我們更講究的是傳承,其實真正在所謂創(chuàng)造的領域里邊,他的出發(fā)點或者他的誘因應該是非常自由,非常不加規(guī)定的。
在我們的文化里邊,我們一直強調的是服從,或者是歸屬,就是我們?yōu)榱嗣褡迨聵I(yè),為了國家的利益,或者是為了公共,然后要求我們?nèi)プ龀鰻奚?,我們從來就不鼓勵你堅持你的權利,我們的文明發(fā)展得越來越病態(tài),病態(tài)在哪兒呢?就是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就是這個體制和社會,把每一個單獨的人都不當回事,我們沒有個人的概念,包括我們現(xiàn)在整體社會發(fā)展幾乎所有的問題。”
作品變化的三個方面
“方力鈞是在中國改革開放社會發(fā)生劇烈變革的時代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藝術家,從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的前期都是一個人鮮明的符號成為大家認識的標識。在此基礎上方力鈞身上非常難能可貴的品質是他的視野和藝術關注點從個體更多的面向了社會,從自我更多的聯(lián)系起世界。在進入21世紀之后他的作品一方面保持了他在造型和典型形象運用的延續(xù)。但是另外一方面,他的作品的基調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
首先,他越來越多的在畫面上營造了一種宏觀性的,奇觀感的大景象,雖然他也是比較早的開始向大畫發(fā)展的藝術家,但是從畫面所承載的容量來看,進入21世紀之后作品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的畫面的空間發(fā)生了變化,有海洋、云端如同超現(xiàn)實世界一樣的展開的、延展的、彌漫的這樣一種景象。我感覺早期方力鈞關心的是自我是個體的存在,現(xiàn)在他藝術的出發(fā)點似乎更多的放到了人的境遇,放到了人類在當代的、全球化時代的命運。使他的作品有了更大的容量,包括了空間、視覺、感受和思考,甚至思想方面的容量。
第二,他在作品大容量的基礎上,不是空洞的來進行抒發(fā)憤世的、歡樂的情感,而是在畫面上營造了一種層疊的空間,用以表達世界的物質存在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包括了城市、自然、人這種生命體、昆蟲、飛禽走獸、云氣等等,從某種程度上他把第一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第二自然,這個世界的物的存在用他多層的結構和穿插性的敘述表現(xiàn)出來。而不是只關注某種事物的具體刻畫或某種造型的強化。我覺得他在畫面上有一種新的超現(xiàn)實景象。他畫出了一種世界的奇觀,這種奇觀的組成是多種因素碰撞、交織、混合、雜糅所構成的總體印象。表明了他思考空間的擴展。
第三個方面,他始終堅守在繪畫為主體的領域。在信息時代,圖形時代繪畫何為?他是自然而然的用繪畫的語言再現(xiàn)思想性的豐富。”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接受雅昌藝術網(wǎng)采訪時講到方力鈞新作品的畫面語言和背后的思想性以及新的轉變。
給西方了解中國的另一個窗口
“ 方力鈞的作品是完全不同于西方藝術家的,我們通過他的作品就像通過一個窗口看到中國真實的社會生活。我們從雜志和電視了解的中國和我們從方力鈞的作品中了解到了另一個中國。對于意大利的觀眾來講需要從多個窗口了解中國。”GAM都靈現(xiàn)當代美術館館長Danilo Eccher表示自己也非常喜歡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同時也讓意大利的觀眾很驚訝。
方力鈞的作品已經(jīng)在不同國家展出過上百次。個展包括東京的日本基金會(Japan Foundation)、柏林的德國國家博物館(The Staatliche Museum)、臺北美術館(The Taipei Fine Arts Museum);并參加過紐約現(xiàn)代美術館(New York MoMA)、洛杉磯現(xiàn)代美術館(SFMoMA)、都柏林愛爾蘭現(xiàn)代美術館(IMMA)以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舉辦的群展,1993年和1990年方力鈞還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
他的作品也在國際上重要的私人收藏和美術館收藏中進行展示,包括最早收藏他作品的科隆路德維希博物館(Ludwig Museum)、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及倫敦沙奇藝廊(Saatchi Gallery)、紐約MoMA和中國的很多美術館和藝術機構。
由Charta出版社出版的展覽畫冊包括了歐洲及中國批評家撰寫的批評文章、200頁左右彩色圖片包括了從早期作品到最近在GAM展出的所有方力鈞作品。
展覽將展出至2012年的9月30日,之后還將在中國美術館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