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中國、印度、日本:伊夫·圣羅蘭的“東方之夢”

來源:中國美術報網  2019-01-14


?1978年,工作中的伊夫·圣·羅蘭

近日,伊夫·圣羅蘭博物館以展覽“YVES SAINT LAURENT: DREAMS OF THE ORIENT”(伊夫·圣羅蘭:東方之夢)為觀眾展現了圣羅蘭先生的東方夢境。通過這些展品,我們或許可以走入設計師于夢境中構建的那個神秘而詩意的東方世界。


1978年,工作中的伊夫·圣·羅蘭

圣羅蘭一生只去過英國、日本和中國,他對東方文化非常鐘愛,“在20世紀70年代事業(yè)發(fā)展最為迅速的時候,他的床頭擺滿了佛像、佛像圖片和中國水墨畫”。在充滿想象力的圣羅蘭先生看來,“我只需讀一本書或看著一張圖畫,就可以神游到某個地方或融入某片景色之中”。


伊夫·圣·羅蘭舊照,房間里陳設著他的東方收藏品

“伊夫·圣羅蘭:東方之夢”是伊夫·圣羅蘭博物館自2017年10月開放以來的第一個主題展覽。約50件高級時裝設計作品,以及手稿、照片和來自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的亞洲文物被陳設在環(huán)境優(yōu)雅的展廳內,這些展品回顧了中國、印度和日本文化對圣羅蘭先生的創(chuàng)作啟發(fā)。


展覽海報
© Musée Yves Saint Laurent Paris

展覽的“中國”部分展出了部分圣羅蘭1977年秋冬發(fā)布會上的“La Chine Impériale(中華帝國)”高級定制系列服飾,以及大量與中國有關的設計手稿。這一系列,圣羅蘭大膽地將他所理解的中國風格融入設計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對絲綢面料的表現,到對襟、立領、盤扣等中國服飾元素,以及大面積的刺繡,無不彰顯著圣羅蘭對中國風的偏愛甚至是癡迷。

有趣的是,“中華帝國”系列發(fā)布的時候,圣羅蘭其實還并未真正來到過中國,他是在8年之后才第一次踏上了這片讓他魂牽夢縈的土地。

圣羅蘭曾說,“我的創(chuàng)作時常被‘中國’打斷,在我的腦海中也時常出現中國意向。一本古老的畫冊也許就能完全承載我對中國的想象……我完全不需要去到那里,因為我的夢境里充斥了一個完整的中國……”顯然,在他看來,遙遠的中國早已經映射在他的夢中,而他以想象力編織出的“中國”,則是一個更為詩意和完美的存在。


展覽現場
"Yves Saint Laurent: Dream of the Orient", La Chine Impériale ©Yves Saint Laurent/ photo Thierry Ollivier

當圣羅蘭談到他另外一個靈感源泉印度時,也說過類似的話語:“當我細讀一本關于印度的畫冊或書籍,就會獲得靈感并付諸實踐,就如同我親身到過那里一樣。這就是我的想象力。”印度風格在他設計中的應用甚至要早過中國風格,早在1962年圣羅蘭自立門戶之時,便有一批十分搶眼的高級定制系列服飾出現在眾人面前,設計靈感來自于南印度的傳統(tǒng)服飾“莎麗”(Sari)。同時,有關印度的“夢境”一直貫穿于圣羅蘭的整個設計生涯,直到2002年圣羅蘭最后一場告別秀中,依然可以看到大量印度元素。

從歐洲的各種畫家諸如莫奈、梵高,到無數的裝飾藝術家,都不曾掩飾他們對日本文化的鐘愛。而圣羅蘭對日本的喜愛,更與他的生活伴侶皮埃爾·貝爾杰(Pierre Bergé) 密不可分,兩人都深深迷戀日本傳統(tǒng)文化,在圣羅蘭看來,“今天的日本,依舊在不斷變化……是過去與現在的完美結合體。”

提起圣羅蘭設計的服裝,總是讓人聯想起吸煙裝(Le smoking)那樣干凈、硬朗的廓形,而帶有強烈形式感的日式和服,無疑給圣羅蘭的廓形設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此次展覽的舉辦地位于巴黎Marceau大街2號的伊夫·圣羅蘭博物館,這里曾經在長達28年的時間里被作為圣羅蘭的設計工作室,2017年由皮埃爾·伯格-伊夫·圣羅蘭基金會發(fā)起,改建為博物館對外開放。館藏的珍貴文獻、圖像資料和手繪設計稿,向世人展示著這位法國設計界靈魂人物及其伴侶的藝術世界,自開館以來,便成為了不少時尚達人的朝圣地。


圣·羅蘭設計手稿
© Musée Yves Saint Laurent Paris

伊夫·圣羅蘭博物館橫跨450平方米,里面的藏品是圣羅蘭從1974年到2002年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設計、收集完成的。在同一棟大樓內,還設有皮埃爾·伯格-伊夫·圣羅蘭基金會(YSL Fondation)的總部。目前,博物館以各類回顧性展覽和主題性臨時展覽交替進行,計劃一年策劃兩個主題性臨時展覽,策劃按照梳理圣羅蘭不同時期的設計為邏輯,向公眾全面展示圣羅蘭豐厚的時裝收藏及歷史。

伊夫·圣羅蘭博物館收藏部總監(jiān)Aurélie Samuel女士曾在采訪中談到博物館的建館始末:圣羅蘭于2002年正值品牌四十周年之際退休,同皮埃爾·貝爾杰一起創(chuàng)建了圣羅蘭基金會,2017年巴黎伊夫·圣羅蘭博物館在圣羅蘭時裝屋原址上正式開幕,從基金會升級到到美術館目的都是保護并傳承圣羅蘭所代表的設計文化。與其展示的前衛(wèi)創(chuàng)作思想一致,自1961年圣羅蘭第一個秀他就開始著手系統(tǒng)整理歸檔自己的設計作品,而且這項工作得到了皮埃爾·貝爾杰的支持,這才有了今天大家所能看到的完整史料。

“幸運的是,我們無需辛苦地在世間尋找其過往的作品,因為我們自己就有最完整的資料,無論是時裝還是設計相關的文本。另外,我們安排一年兩次展覽計劃還基于對面料本身的考慮,時裝的面料都非常脆弱,4—5個月的展示期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面料,過于頻繁的取動都會造成面料的損傷。”Aurélie Samuel女士說。

據悉,因為圣羅蘭留下的這些精美的作品早已變成了法國時尚文化的一部分,伊夫·圣羅蘭博物館已被列入法國國家級博物館。

YSL是法國著名的奢侈品牌,主營品類包括時裝、護膚品、香水、箱包、眼鏡、配飾等。提到YSL,除了近年來幾乎人手一支的口紅,它的歷史上還有吸煙裝、摩洛哥蘭、鴉片香水、蒙德理安系列等許多令人贊不絕口的設計和產品。

才華橫溢、顏值能打的創(chuàng)始人伊夫·圣羅蘭,1936年8月1日出生于法國屬地阿爾及利亞,是名副其實含著金湯匙的“富二代”,他的祖先多從事法律相關事業(yè),也有曾被封為男爵的,他“住在陽光充足的大城堡里,由整潔的仆人服侍,在上流社會紙牌聚會中打發(fā)時間,到帆船俱樂部度過夏天”。


圣·羅蘭在日本京都

圣羅蘭的父親是一名商人,擁有保險事業(yè)及電影制作事業(yè),因此從小便可以經常從上流社會的晚宴中接觸到許多時裝。九歲時,他生日的愿望不是擁有新玩具或者長大繼承家業(yè)成為一名貴公子,他說:“讓我的名字出現在香榭大道的霓虹燈上吧”;十七歲時,他參加國際羊毛事務局的設計比賽,獲得第三名;十八歲,他以一套不對稱設計的黑色雞尾酒宴服奪下第一名,登上Vogue雜志,并被引薦到Christian Dior旗下工作,擔任Dior的副手。

1957年,Christian Dior病逝,僅有21歲的圣羅蘭主持了公司的時裝發(fā)布會,結果大獲成功并因此成名。之后,圣羅蘭幸運地遇見了他后來的伴侶皮埃爾,皮埃爾不但成為了他親密的生活伴侶,同時也是他事業(yè)上的重要伙伴,并與他攜手走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皮埃爾曾說,“我離開他最遠的距離,也就是他住在街頭而我住在街尾”。

1962年,圣羅蘭自立門戶,與皮埃爾合力創(chuàng)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時裝品牌YSL,在推出處女秀后便一炮而紅。在這場秀中,圣羅蘭拿出了水手衣、郁金香線條等引領了新一輪時尚的先鋒設計,在巴黎時裝界為新品牌樹立起特色鮮明的面貌。這些標新立異的產品迅速俘獲了顧客的心,圣羅蘭也開始用成衣和系列化產品線的方式經營自己的時裝品牌。從1968年在巴黎塞納河左岸開設第一家成衣店到1971年,短短三年間,YSL旗下已經擁有了46家連鎖店。在六七十年代,YSL代表了反叛權威的精神,它讓喇叭褲、無袖汗衫、嬉皮裝、長統(tǒng)靴、中性服裝、透明裝等在當時看來十分出位的單品迅速躥紅,在時裝界站穩(wěn)了腳跟之后,YSL迅速擴張著自己的領土,涉足更廣泛的時尚品類。

圣羅蘭的設計靈魂是他敏感細膩的時尚觸覺和豐富的想象力,因此他總能帶給時尚界驚喜。在1976年,他發(fā)表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設計款式,將吉普賽、印度、高加索、斯拉夫、土耳其等地區(qū)的特色融入其中;1977年,他讓高大、深色皮膚、體態(tài)豐滿的模特展示他的新設計,作品影射出對摩洛哥、中國、日本和西班牙等國度的好奇,同年推出的東方香調的“鴉片”香水也成為了一款風靡世界的產品;1982年,圣羅蘭被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授予國際時裝獎;1993年1月19日,YSL時裝公司與法國國有石油化學大公司(ELF-SANOFI)進行了商業(yè)合并;2002年,在40周年慶上,圣羅蘭宣布退休。


伊夫·圣·羅蘭設計手稿
"Yves Saint Laurent: Dream of the Orient", L'Inde ©Yves Saint Laurent/ photo Thierry Ollivier

退休時,65歲的圣羅蘭身體狀況已經不佳。他在法國電視臺的采訪中緩緩地說,“自從1月份正式宣布退休以來,為了趕制完最后的定單,一直都在工作。之后,我要去度假了,希望回來后,一切都會歸于平靜。”而他于1月份舉行的那場告別時裝秀,則被媒體描述為“淚花中的掌聲”。這場秀展現了圣羅蘭40多年來的設計生涯,更可被視為是戰(zhàn)后歐洲時裝發(fā)展的歷史記載,其中的吸煙裝、夾克上裝、蒙德里安系列、畢加索系列、黑色性感透視裝等設計,都成為了歐洲時裝史上重要的節(jié)點。


博物館中圣·羅蘭的辦公區(qū)域

2007年11月1日,在巴黎的深秋里,伊夫·圣羅蘭高級時裝設計工作室正式關閉;2008年6月2日,71歲的圣羅蘭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但他以無限的想象力編織出的那一個個詩意又前衛(wèi)的夢境,已經被鐫刻進了時間的博物館中,等待后人隨時的朝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