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上海美術展館硬件升級 為美術界開啟巨大空間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朱潔樹 2012-08-31

①國慶節(jié)將要在中華藝術中展出的任伯年《群仙祝壽圖》(局部)

 

 

上海市文廣局藝術總監(jiān)滕俊杰表示,“全世界本來對上海就有巨大的關注,很多文化的作品、展覽原來有來上海的計劃,苦于場地原因沒能成行,現(xiàn)在物理條件的改觀已經(jīng)讓全球很多美術館重新產(chǎn)生了興趣。”

 

上海將“塑造時尚魅力的國際文化大都市”作為“十二五”時期的主要任務之一,而紐約、巴黎和倫敦是達成這一任務的主要參照對象。

  

上海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宗明在昨天的發(fā)布會上表示:“國際著名文化大都市的博物館體系一般都由古代、近現(xiàn)代、當代藝術博物館組成。”比如美國紐約有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英國倫敦有大英博物館、泰特不列顛藝術博物館、泰特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法國巴黎有盧浮宮、奧賽博物館和蓬皮杜藝術中心。而這中華藝術宮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建設將使上海的藝術博物館體系形成完整的格局,即上海博物館展示古代藝術,中華藝術宮展示近現(xiàn)代藝術,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示當代藝術。

  

另一方面,上海藝術展館的面積過小一直是上海藝術發(fā)展所面臨的問題。過去,上海只有兩個市級美術館,上海博物館和上海美術館總展出面積僅0.68萬平方米,不僅無法比肩紐、巴、倫三城,與中國美術館的2.8萬平方米,江蘇省美術館的2萬平方米也相差甚遠。兩館的建設使上海藝術展館的總面積得到飛躍提升。中華藝術宮的展出面積達到6萬多平方米,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也有1.5萬平方米。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局長藝術總監(jiān)滕俊杰表示,中華藝術宮的展覽面積(6.4萬平方米)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美術館之一,“這給了中國美術界一個巨大的空間,有了場地,有機會可以辦很多事,可以辦好很多事。”上海市級美術單位收藏的藝術精品達到3萬多件,這一場地給藏品提供了充裕的展示空間,同樣也為國內(nèi)外交流提供了舞臺。“全世界本來對上海就有巨大的關注,很多文化的作品、展覽原來有來上海的計劃,苦于場地原因沒能成行,現(xiàn)在物理條件的改觀已經(jīng)讓全球很多美術館重新產(chǎn)生了興趣。很多大展都在計劃當中,這在原來是不可想象的。”

  

“1889年巴黎世博會留下了埃菲爾鐵塔,上海世博會已經(jīng)過去兩年了,它留下的最具標志性的建筑就是中國館。”滕俊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將中國館與埃菲爾鐵塔做了對比,他表示,中華藝術宮在改建時按照美術館的要求進行了調(diào)整,但是總體依然沒有動。展廳依然延續(xù)了中國館的各種印記,包括館內(nèi)的《清明上河圖》,還有館外的世博軸等風景,讓觀眾依然能夠回想起世博會的方方面面,這也代表了一種文化的延續(xù)與團聚。

  

另外,兩館分別年均引進知名國際展覽1個到2個,包括法國奧賽博物館、蓬皮杜藝術中心,英國大英博物館等。同時,兩館還將每年輸出1個到2個具有中國文化立場與特色、具有國際影響的優(yōu)秀展覽項目,以提升兩館在國際美術界的地位。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局長胡勁軍估計兩個場館的年均人流量可以達到300萬。

 


【編輯:李洪雷】

②中華藝術宮“名家館”將展出的吳冠中《長江山城》

 

③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展出的布朗格林《建筑與道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