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中國藝術品收藏熱度不減 天價拍賣新聞頻出

來源:新華網 作者:馬曉澄 2011-05-04

刀柄為金色,刀身為褐色,黃褐之間層次清晰;刀鞘盡顯山川紋理,似鐵馬金戈征戰(zhàn)沙場……這是在廣東陳村國際藝術博覽會上展出的一塊名為“寶刀未老”的奇石。在奇石旁邊,一根酷似達摩祖師的根雕和一塊重達93公斤的“千年靈芝”更是吸引了眾多人圍觀。

 

站在展品一旁的寶石集萃國際藏館館長史茂強說:“這次我?guī)淼氖詹仄分皇俏覀€人館藏的很少一部分,我希望通過這次展會能讓更多人欣賞到我的藏品。”

 

在中國,史茂強這樣的藝術品收藏癡迷者為數不少。5月4日結束的第五屆中國(陳村)國際藝術博覽會可以用“火爆”來形容。據主辦方介紹,在“五一”期間舉辦的這次活動,吸引了超過14萬藝術收藏專業(yè)人士和觀眾參觀,會上玉器等收藏品的拍賣表現不俗。

 

而在近期,類似的藝術品收藏和展覽熱在中國并不鮮見。“五一”期間在國內舉辦的就有“藝術北京2011”當代藝術博覽會和天津第八屆民間收藏展等。此前,中國藝博會中歷史最早的廣州藝博會2010的辦展面積比2009年翻了一倍,中國藝術品頻頻拍賣出“天價”的新聞不斷吸引著公眾的眼球,而民間收藏更是遍地開花。

 

據《收藏》雜志統(tǒng)計,中國現有各類收藏協(xié)會、收藏品市場逾萬家,各類專題和系列的收藏500多項,3000多萬收藏者熱衷此道。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的藝術品收藏熱度依然不減。史茂強對藝術收藏的觀點就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想法,他說:“相比較物質追求,我現在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滿足,而這正是吸引我收藏藝術的原因。”

 

廣東省收藏家協(xié)會副主席潘繼生則認為,大量資本涌入藝術品市場,促使藝術品價格進入“資本干預”的新時期。

 

藝術品成為投資者追逐的目標,也帶來藝術品價格虛高的問題。對此,有專家認為,中國需要形成一批有文化責任感的收藏家群體,為社會樹立起正確的收藏觀和文化觀,通過收藏、品鑒、研究等方式,使藝術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得到體現,進而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龔繼遂表示,還需要從制度上入手,通過嚴格的鑒定制度和專業(yè)人員提供的服務,讓普通收藏者的利益得到保障,促進中國藝術收藏品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編輯:成小衛(wèi)】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