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2日,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著名策展人彭鋒策劃的“意志的表象”馬新民繪畫作品展在北京奧加美術館舉辦,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尹吉男教授擔任學術主持。奧加美術館館長李英杰、展覽學術主持尹吉男、策展人彭鋒、美術評論家王春辰、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邵亦楊、評論家劉禮賓、藝術家孟祿丁等參加開幕式及馬新民藝術研討會。
八十年代出道的馬新民迎來了他的第一個個展。本次展覽既沒有展出他八十年代屢獲國際大獎的版畫作品,也沒有展出他彰顯功力大幅水彩,而是集中展示他近三年來在油畫領域探索的成果,尤其是與人有關的作品。
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和個人經(jīng)歷,讓出生于六十年代初期的馬新民,對于人的理解非常透徹。在他看來,人的重要問題只有兩個:生與死。它們不是自由選擇的結(jié)果,而是本能推動的產(chǎn)物,是生存意志的必然體現(xiàn)。
馬新民不能享受安逸,總是將自己的生存置于生死的考驗之中。仿佛不觸摸到生命的底線,他的生存就不踏實。生死、愛恨、性情……在馬新民的繪畫中表現(xiàn)得如此直率、坦誠,以至于讓人有一種赤裸的感覺。沒有什么比真實更能讓他著迷的了。作為自由藝術家,馬新民沒有偽裝,沒有顧忌,他的畫是那樣的桀驁不馴,無所畏懼,甚至充滿挑釁。
馬新民順承生存意志的驅(qū)動,聽任生死本能博弈。他的畫是意志的表象,是本能的升華。我們從中讀到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的狂暴、培根(Francis Bacon)的扭曲、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的壓抑、席勒(Egon Schiele)的緊張、基弗(Anselm Kiefer)的焦灼,甚至還有一點康多(George Condo)的熱烈……但是,馬新民還是馬新民,他沒有被風格化,沒有套上面具,他將自身放逐到未定狀態(tài),自由地生存,自由地畫畫。
馬新民用繪畫來釋放欲望,直面生死,還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的呢?貝爾(Clive Bell)曾經(jīng)將那些視藝術為神圣不可侵犯的頭等大事的藝術家稱作宗教狂,馬新民身上也有這種宗教氣質(zhì),他的作品中也有這種宗教氣息。
據(jù)悉,展覽時間將持續(xù)至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