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核桃
初識麻核桃,那是在中學(xué)時,在我的舅舅家。舅舅家的后院在半山腰上,那里有成片的核桃林。每當(dāng)白露過后,核桃的成熟季時,我和家人就手挎竹筐采摘或執(zhí)木棍敲打。在上百棵核桃樹里,往往會有幾棵樹干碩大的野生核桃樹,其枝丫處結(jié)出的核桃頗為不同,皮厚、個大、皺褶多、外形奇特、紋理深刻。舅舅說這就是麻核桃。
十幾年前,麻核桃在我和舅舅以及眾多的果農(nóng)眼中,當(dāng)屬歪瓜裂棗之類,其只是孩童老人手里把玩嬉戲之物。然而,隨著年事漸長,我對麻核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麻核桃,也叫“健身核桃”,又稱“掌珠”,古時稱“揉手核桃”。追溯起來,其起源于漢隋,流行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已形成了世界獨有的中國核桃文化。特別是到了明清兩朝,玩核桃達到鼎盛時期。清乾隆皇帝不僅是鑒賞核桃的大家,據(jù)傳還曾賦詩贊美核桃:掌上旋日月,時光欲倒流。周身氣血涌,何年是白頭?
因為了解,我也愛上了收藏麻核桃,在我的藏品中,有獅子頭、公子帽、官帽燈籠等品種,形狀各異。其中最令我上心的是一對磨盤獅子頭,其外形酷似農(nóng)家的石頭磨盤,外形莊重,矮樁厚邊,悶尖平底,肚子飽滿,底部紋路呈放射狀,紋路略淺,皮質(zhì)不錯。個頭寬超過4cm,高4cm左右,拿在手里揉一揉,真有所謂的金石之音,很實在、硬朗。
盡管手頭收藏的麻核桃有些數(shù)量,品質(zhì)也不錯。但我知道真正達到收藏境界的是“玩核”,也就是說讓麻核桃的殼的顏色與材質(zhì)都發(fā)生變化。比如我喜愛的那對磨盤獅子頭,開始把玩,握在掌心,五指運動,通過汗液逐漸浸蝕,行話稱“煲漿”,一點點地將核桃的黃褐色玩到棗紅,甚至能慢慢變成深紅,讓材質(zhì)越來越通透,亮里透紅,紅中透明,如此就真正成了文玩核桃收藏的精品。
這些年的收藏與把玩,在我的生活中,麻核桃不再是僅僅具有經(jīng)濟價值的藏品,更多的是增添了日常的樂趣和生命的內(nèi)涵。勞累時,五指摩挲著轉(zhuǎn)動著透亮的麻核桃,手指連心,氣脈通暢,舒筋活血。核桃在掌心的汗液里浸潤、融合,內(nèi)心氣血也在平靜中得到升華。收藏麻核桃讓我的生活樂趣無窮。
小鏈接
核桃雖然是一種食品,但它在古玩行中也是一個小小的收藏品種,行內(nèi)人稱為“文玩核桃”。“文玩核桃”是對核桃進行特型、特色的選擇和加工后形成的有收藏價值的核桃。它要求紋理深刻清晰,并且每對文玩核桃要紋理相似,大小一致,重量相當(dāng),所以,這需要花大工夫才能湊成一對,再加上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以及經(jīng)多年把玩形成的老紅色,就更顯珍貴。文玩核桃和食用核桃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挑選、上油、把玩、收藏和交易的環(huán)節(jié)上的不同。在把玩核桃中麻核桃屬于高檔次種類,一般市價在100元至4000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