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2015·"青年藝術+"青年藝術家推廣計劃 作品征集方案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15-05-14

官方網站:www.youngartist.cn

一、目的與宗旨

為鼓勵優(yōu)秀青年藝術家藝術創(chuàng)作,加強在藝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北京文創(chuàng)國際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和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聯(lián)合發(fā)起"青年藝術+"青年藝術家推廣計劃,并得到國家藝術基金和北京當代藝術館的大力支持。項目著眼于當下藝術新人的挖掘,依托全國重點藝術園區(qū)和美術院校啟動作品征集和團隊招募。通過選拔和推介的形式,發(fā)掘藝術新人,記錄當下青年藝術家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作,推出在當代藝術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有代表性的青年藝術家,并為之提供廣泛資源和未來發(fā)展的無限可能。

項目愿景:展示藝術家精神思想,提供資源共享平臺

確立青年品牌,推進文化產業(yè)國際化進程

藝術人才孵化器,當代藝術正能量

二、組織架構

主辦單位: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   北京文創(chuàng)國際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北京當代藝術館 

支持單位:國家藝術基金 

學術支持: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實驗藝術委員會

1、組織委員會

名譽主席:張愛平

主席:朱英杰

副主席:秦風   金秀花

項目總監(jiān):韓昆哲

2、策展團隊

總策展人:張子康

策展人: 粟多壯   姬忠鵬 

宣傳統(tǒng)籌: 陸曼妮

3、學術委員會(排名不分先后):

國內:

張子康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            

蘇新平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         

黎  明  廣州美術學院院長

傅中望  湖北美術館館長               

譚  平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朱青生  北京大學教授              

賈方舟  著名美術批評家

王端廷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外國美術研究室主任

隋建國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呂勝中  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

孫振華  深圳雕塑院院長、批評家

彭  鋒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策展人 

黃  篤  策展人、評論家

王春辰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研究員、策展人

盛  葳 《美術》副主編

高  鵬  今日美術館執(zhí)行館長             

國際:

Heinz Aeschlimann     瑞士圣·烏爾班文化藝術基金會主席及雕塑公園創(chuàng)辦人

Eileen Cooper   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監(jiān)護人(Keeper)

Marlena Donohue   美國奧提斯藝術與設計學院藝術史教授、批評家

Wolfgang Gramm  德國卡爾舒特藝術中心主席,策展人

Neil Powell  英國諾維奇藝術大學副校長(學術)英國藝術五年展(British Art Show)策展人

Ralfonso    國際動態(tài)藝術組織主席

Peter Selz   美國伯克利大學當代美術館首任館長,美國現(xiàn)代藝術館策展部前主任

Miles Thurlow   英國  Workplace畫廊創(chuàng)始人

Peter Weibel    德國ZKM 藝術與多媒體博物館館長

Nayia Yiakoumaki  英國白教堂藝術館(Whitechapel)

三、作品征集

征集對象: 1975年(含)之后出生,致力于原創(chuàng)藝術品創(chuàng)作的青年藝術家且具有藝術專業(yè)本科以上學歷(含應屆本科畢業(yè)生)。

征集類型: 油畫、水墨、版畫、雕塑、 影像、裝置等。

征集資料內容:藝術家聯(lián)系方式,藝術簡歷,個人生活照片,有關藝術創(chuàng)作的自述、評論等文字資料,作品圖片提交不少于六張(以近兩年的作品為主),并請備注作品基本信息(作品名稱、尺寸、材質、年代)。

藝術家資料提交:藝術家登陸官方網站(www.youngartist.cn)-- "作品征集"頁面填報相關資料,在線報名。 應征資料一經提交,即視為同意并接受本活動的所有約定。任何與本次征集活動有關的未盡事宜,活動組委會將制定相應細則,并擁有最終解釋權。

截稿時間: 2015年7月10日

作品征集方式:作品征集作為"青年藝術+"推廣計劃運營和品質的重要保證,為了使更多的優(yōu)秀青年藝術家參與進來,將采用藝術家自薦報名和業(yè)內藝術機構負責人、藝術院校教授、批評家、策展人、著名藝術家、資深媒體人等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作品征集,每位推薦人可推薦3-5位青年藝術家。為配合好作品征集,通過媒體宣傳預熱,重點在全國設立東北區(qū)、華北區(qū)、華中區(qū)、華東區(qū)、華南區(qū)、西北區(qū)、西南區(qū)、港澳臺8個地區(qū)進行發(fā)放宣傳折頁、張貼征集海報、召集藝術家座談等形式的宣傳、資源對接等活動,并在各區(qū)設立召集人制度做好活動推廣和資源對接工作。各地區(qū)邀請召集人如下:

華北區(qū):唐 堯  《中國雕塑》副主編、批評家、策展人

曲建雄   天津美術學院綜合繪畫系主任

東北區(qū):王易罡  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

劉兆武   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

西南區(qū):鄧  樂  四川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

王小箭   批評家、策展人

華中區(qū):張松濤 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

段江華   湖南油畫學會主席

西北區(qū):王志剛 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

張乃麒   西安美術館展覽部主任

華南區(qū):張燕根 廣西藝術學院造型學院副院長

范  勃  廣州美院油畫系系主任

華東區(qū):羅小平 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學院公共藝術系主任

楊勁松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

四、扶持機制

在作品征集截止后,組委會將所有報名資料統(tǒng)一匯總,以統(tǒng)一模板制作可供評審的參評資料,不體現(xiàn)報名方式和推薦信息,以作品品質做為唯一評判標準,作品內容積極健康,鼓勵藝術家的學術創(chuàng)造力,注重實驗性與傳統(tǒng)的再創(chuàng)造,嘗試具有突破性的藝術語言。

入圍階段:由學術委員會和策展團隊共同推選,參考網絡投票,產生百余名青年藝術家入圍本屆"青年藝術+"推廣計劃。"青年藝術+"百余名入圍青年藝術家將獲得由主辦方頒發(fā)的榮譽證書,對其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進行學術跟蹤,組織藝術家作品進行線上展覽并對其評選作品編輯梳理、印刷成冊。

復評階段:  組委會將對入圍青年藝術家征集其至少三年不同時期的作品資料參加評審,組織評審委員會秉承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注重考查藝術家在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路徑、風格轉換、形式內容觀念上的突破。從中差額選拔出5-8位優(yōu)秀青年藝術家進入"英才計劃",在后續(xù)發(fā)展中根據(jù)藝術創(chuàng)作、展覽活動、媒體宣傳等適時提供相應的品牌資源及三至十萬元不等的資金支持。入選"英才計劃"的青年藝術家將獲得由主辦方頒發(fā)的榮譽證書,并對其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重點關注,進行學術跟蹤,在展覽活動、宣傳推廣、藝術交流等活動中給予資助和扶持。在征得主辦方同意的前提下,允許入選"英才計劃"的青年藝術家參加的學術展覽及個人展覽冠名使用主辦方名稱。

五、展覽與文獻  

1、展覽

展覽名稱:2015第二屆"青年藝術+"推廣計劃年度大展

展覽時間:2015年9月-10月

展覽地點:北京當代藝術館

參展藝術家:60人

2、文獻出版

出版第二屆"青年藝術+"推廣計劃作品文獻叢書。

第一部分文獻以本次60人左右參展藝術家為對象,邀請策展人、批評家及理論家撰寫相關評論文章,通過對代表藝術家的個案研究,在國際視野下梳理中國當代藝術尤其是青年藝術的發(fā)展狀況、潮流趨勢及所遇問題。正式書號,中英文雙語在國內外出版發(fā)行。

第二部分文獻將以本次120位入圍藝術家為對象,本著"學術、大眾、發(fā)掘"的原則介紹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以及發(fā)掘未來有潛力青年藝術家和藝術潮流,注重青年藝術家人才庫和數(shù)據(jù)庫建設。

3、相關活動

·開幕式

·VIP預展品鑒會

·"青年藝術+"英才計劃沙龍

·青年藝術家發(fā)展論壇

·本屆青年藝術家與藝術機構合作意向簽約儀式

·"青年藝術+"青年藝術家推廣計劃入圍線上展覽

六、聯(lián)系方式

郵箱:youngartist@vip.163.com

通訊地址:北京市通州區(qū)宋莊公共服務平臺二層218室

郵 編:101118

聯(lián)系電話:010-69597024

"青年藝術+"推廣計劃愿與青年藝術家共同成長,為藝術家的職業(yè)發(fā)展提供切實、有益的幫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