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著名策展人高名潞:我期待反"符號"作品出現(圖)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劉洋 原琳 2009-02-13

  高名潞 哈佛大學博士、美國匹茲堡大學藝術史及建筑史系研究教授;四川美術學院特聘教授。主要從事現當代藝術批評和文化史研究,中文專著包括《’85美術運動》(合著)、《中國前衛(wèi)藝術》、《中國極多主義》;策劃的主要展覽包括“中國現代藝術展”(1989)、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1998)、“豐收:當代藝術展”(2002年)、“中國極多主義”(2003年)、“墻”(2005幼/TD>

  

  商報:金融風暴來了,市場泡沫被一次次地過濾,對很多剛剛起步的藝術家無疑是“寒冬”來臨。你認為這樣的環(huán)境對藝術家的成長和個人風格的形成會有怎樣的影響?會鍛煉出真正的藝術大家嗎?還是說市場的動蕩會培養(yǎng)出藝術家更多的機會主義?

  高名潞: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作從來沒有“寒冬”與“春天”之說,“寒冬”和“春天”是指環(huán)境生態(tài)。所謂好的生態(tài)不一定有好的藝術。天才和庸俗的比例在任何時代都是一樣的,天才不會因為市場好而增多。因此,現在的問題不是市場,而是創(chuàng)造性在哪里的問題。有創(chuàng)造性的新一代藝術家必將出現,而且正在出現。

  我們對市場和大多數藝術家的同情,是對經濟層面和生活人道的同情。我們期待市場好,但是不等于我們要讓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造向市場層面妥協。事實上,良好的市場和經濟,與前衛(wèi)的命運并不成正比。換句話說,任何時候前衛(wèi)都是相對艱難的。

  商報:對于目前的中國藝術市場,大量的油畫作品出現,以及作品之間“符號”的相類似,你認為是否對藝術家創(chuàng)造惟一性作品產生了挑戰(zhàn)?藝術創(chuàng)作怎樣才能擺脫“符號”化的藩籬?

  高名潞:“符號”是因為人們相信陳詞濫調,“符號”和意義相對等。為什么沒有人懷疑這些“符號”,懷疑陳詞濫調?當代藝術缺少懷疑,信奉陳詞濫調和“符號”,與市場生效有關,那是低級的藝術。我期待有打破陳詞濫調的反“符號”、非“符號”的藝術出現。懷疑就是相信自己、自信?,F在的普遍時尚是沒有自我和真誠的。

  商報:目前中國頂尖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已經令人咋舌,你認為這些作品的藝術價值與資本價值是否等同?為什么?

  高名潞: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家大多是從投資出發(fā)的,不是從永久的收藏出發(fā)。他們大多都是國際藏家,基本沒有非盈利的基金會和國家收藏。因此,價格在資本利益上的商業(yè)運作中被抬高,必定會產生泡沫。

  商報:你之前提到過:“經濟一動搖、資本一流失,藝術市場就會出現問題。即便沒有金融風暴,都會在將來哪一個時機里爆發(fā)。”那么,你認為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到達爆發(fā)點了嗎?

  高名潞:我指的是市場危機的爆發(fā)。沒有基本穩(wěn)定的藝術價值標準,即便市場好也是虛夸。沒有金融風暴也會爆發(fā)市場危機。目前這個危機已經爆發(fā),困惑正在蔓延。這種懷疑是好事,有懷疑才有探討的時間,這樣就容易建立標準?,F在正是進行良性階段的開始。

【編輯:葉曉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