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剪輯:韓羅林)
2014年12月12日,由北京市文化局、中國拍賣行業(yè)協(xié)會作為指導單位,99藝術網主辦的第五屆中國藝術品市場高峰論壇(CAMS 2014)在北京金茂萬麗酒店拉開帷幕。本屆論壇以“轉型:藝術市場的未來之路”為主題,聚焦“碰撞:全球藝術品市場新形象”、“融合:藝術市場經營的多元化”、“滲透:藝術收藏與消費的共生”三個主題論壇,旨在搭建中國藝術品行業(yè)領袖深層對話的高端交流平臺,為中國藝術品行業(yè)把脈,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第三單元議題為“滲透:藝術收藏與消費的共生”,由北京電視臺財經中心制片人李海峰擔任主持人,收藏家劉益謙、朱紹良、陸忠將分別發(fā)表主題演講,收藏家劉益謙、陸忠、唐炬、北京保利拍賣執(zhí)行董事趙旭、佳士得中國區(qū)總裁蔡金青參與圓桌討論。第三位演講嘉賓是著名收藏家朱紹良先生為我們帶來了關于中國歷史上文人士大夫和皇帝藏家的逸聞軼事。
收藏家朱紹良作主題演講
以下內容是朱紹良先生的演講實錄:
各位下午好,剛才劉益謙先生和王中軍先生都講了他們的收藏經過,他們講了是今天。今天他們都講完了,我沒得講,我只能穿越一下,我們往事越千年吧。剛才劉益謙先生說他不懂收藏,他也沒文化,可你們千萬別聽他的,你們信了就被騙了,因為劉益謙先生買的東西都是歷史上一些重要時代中重要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
準皇帝與皇帝收藏家
今天我講的是中國歷史上的收藏時代和士大夫人物。最早收藏是從漢武帝的時候,在電視劇《漢武大帝》里邊陳寶國演的漢武帝,他在未央宮里畫壁畫和國畫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漢武帝和他的皇后衛(wèi)子夫兩個人在前邊進行涂抹的情景,大家都看到過。
再往下中國書畫史上有習慣就是以書畫船的形式到處交友、走動。大家知道董其昌有書畫船,駙馬王詵,文徵明有書畫船,實際上不是。昨天我看到一位鑒定大家,他說書畫船始于米芾,這個是錯誤的,書畫船始于東晉末年的桓玄,就是歷史上所清楚的一個人物,斷背的人物桓玄,他是同志。這個書畫船建立之后他為了和一些書畫家交友,像王獻之的一些作品,他經常不服氣,就要跟這些人PK:“我的作品好還是王獻之的作品好?”很多人說是你。他篡位之后,有一次北府兵的統(tǒng)帥去討伐他,不敢跟他打,因為他實力太雄厚了,就派王獻之的兄弟去勸他,到那里跟他談論,到底誰的作品好?;感尤煌涍€有戰(zhàn)爭,他為了這個丟掉了他的江山,結果被北府兵一舉殲滅。這就是一個為了書畫收藏而丟掉了自己即將得到的大位的例子。
還有一位人物大家都認識就是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宋徽宗非常了不起。他在北宋成立了宣和畫院,又在書畫博士米芾的幫助下編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記載書畫收藏的書籍三部曲《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和《宣和睿覽冊》,一步步地進行梳理。宋徽宗不僅喜歡書畫還有賞石,花石崗,就是因為他癡迷這些東西,被金兵滅了北宋,失掉大好的江山。他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中國歷史上優(yōu)秀的書畫家,不僅繪畫好,書法也好。他的最有名的書法“瘦金體”,開創(chuàng)了唐宋書法八大家顏、柳、歐、褚、蘇、黃、米、蔡,他是第九人,后來宋徽宗的收藏散落到民間,北宋被滅亡之后,很多南宋的士大夫為了能夠得到作品,要通過榷場跟金兵交換,這是丟掉江山的一個皇帝。
另外一位皇帝離今天比較近,也是剛剛在保利拍賣過億的乾隆皇帝的書法《北海白塔山四面記》,乾隆皇帝收藏和宋徽宗不一樣,他依靠強大的國力,依靠他對藝術的癡迷,他也編纂了一部書叫《秘殿珠林•石渠寶笈》,這部書今天如果拿到拍賣公司,肯定都是過千萬的東西,都會成為我們追逐的對象。乾隆收藏不僅是收藏書畫,他還收藏瓷器,其中在汝窯、哥窯等等這些瓷器上面留下了很多詩句,最多的是“詠瓷二百首”。乾隆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收藏大家,但是他沒有丟掉江山,他還成為“十全老人”,臺灣、回部、大小金川他平定了十次,所以他自稱為“十全老人”。
收藏家朱紹良
文人士大夫收藏家
說完了帝王說說文人士大夫,就是劉益謙先生說的土豪。第一次中國歷史上文人士大夫的雅集就是王羲之舉辦的一次在會稽山的蘭亭雅集,經常說“永和九年的那場醉”,其實不是醉,而是有政治圖謀和企圖,當時是42個士大夫在會稽山進行曲水流觴,之后把流觴飄到哪一位那里就吟誦一首詩,王羲之不善于吟詩作賦,每次飄到他這兒這個觴都停住,他作不出來怎么辦?就罰酒,喝得醉酒朦朧,最后寫出了膾炙千古的《蘭亭序》,這是他的“醉書”,醒了之后再也寫不出來,后來王羲之的作品被北府的總帥收藏,最后被梁武帝的孫子幫李世民騙走了,一個皇帝的大臣騙東西給這位千古一帝,可見帝王在士大夫的心目中是多么得重要。
大家不要相信這不是真的王羲之,這是馮承素本。唐太宗得到《蘭亭序》命當時的馮承素、褚遂良等四個人每個人各臨一本,不是雙鉤廓填,是對臨本,但是其他三人的東西沒有了,現在只剩下馮承素的,也被中國歷史上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說到天下第一行書,大家要問還有第二行書是誰?第二行書就是顏真卿的,他的侄子在“安史之亂”中被抓到,被殺死,之后他為了紀念他的侄子懷著悲憤的心情一氣呵成寫完《祭侄文稿》。顏真卿再也寫不出這樣的作品了,《多寶塔》和其他作品都不能和這部作品同日而語的。像王羲之在醉眼朦朧中寫的書法一樣,現在的傅抱石先生也經常在他的繪畫上有一方印叫“往往醉后”,包括人民大會堂傅抱石畫的《江山如此多嬌》,據聽說當年他跟周恩來總理提出條件兩箱茅臺給你畫,真的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滿足了他的要求,每次畫畫之后先喝一瓶茅臺,這是什么呢?酒能祝興。
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文人雅集,也就是“西園雅集”,北宋駙馬王詵非常喜歡書畫收藏,他邀請了16位當時的文壇領袖相聚在私人宅邸西園,舉辦了一次雅集,由米芾幫他畫的西園雅集圖,蘇東坡寫的《西園雅集圖賦》,這里邊大家也是飲酒、賞花、作詩、繪畫可見當時文人士大夫是以收藏作為一個交友的工具,上層社會對話的一個工具。
再往后就是元代,在蘇州的昆山有一個巨大的土豪顧德輝(顧阿英)也就是今天市場上傳誦的過云樓的祖先。顧德輝40歲比我小12歲他就退休了,不干了,錢掙夠了交給兒子打理,他的兒子就幫他打理生意,他的錢有多少呢?大家要問他當時是全中國的三大富豪之一,有95省地,整個淀山湖周邊都是他的。他在玉山蓋了一個玉山雅集、雅集草堂,蓋了草堂之后邀請了一百多位當時的文人士大夫,有倪瓚,楊維楨、王蒙、張沃等等這些名流在他雅集歷時二十年,天天飲酒作賦,他請楊維楨作了一首《玉山雅集圖記》,張渥執(zhí)筆畫了一幅雅集圖。
這是中國歷史上三次文人雅集文人、士大夫以及一些皇帝對藝術癡迷的追逐。像王中軍先生和劉益謙先生對藝術這么熱愛,對藝術品這么追逐,不是沒有根據的,完全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幾百年,以前都會是這樣。
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
最后講一點西方藝術中國化、中國藝術西方化。為什么講這個問題。我們現在社會出現了一個世界大同,都是地球村,藝術又是相同的我們從小學習的一些知識告訴我們梵高、畢加索這些人他們的作品是世界上什么樣的作品。大連的王健林先生買的畢加索的兩個小孩,王中軍先生買的西方藝術品,中國藏家在大量買西方藝術品,同樣西方人也在大量買中國人的藝術品,劉益謙先生雞缸杯的前主人是西方人,大唐卡的前主人也是西方人,可以去大都會、大英博物館那里看一看,在那里集中著中國最優(yōu)秀的藝術品,像《女史箴圖》在大英博物館,你想去看都沒那么容易,還有大都會王季遷先生捐贈的郭熙的、董源的《溪岸圖》都是千古名作,西方人對它們也是非常熱愛的。有一個例子可以告訴大家,1973年我們按每個月生活費10塊錢標準的情況下,美國的納爾遜博物館買了一件80萬美元的中國藝術品,就是喬仲常的《赤壁賦圖》,80萬美元,貴州省一年的財政收入都沒有80萬美元,這是一個什么數字,當時買的人就是一個非常著名的西方人納爾遜。
在這里邊能不能發(fā)現藝術品真正的藝術珍品,我們拭目以待。結束語跟大家說劉益謙先生前兩天跟我談論一個問題,什么是藝術珍品和藝術商品?藝術珍品今后就是要繼續(xù)向高處發(fā)展,它的價格會越來越貴,而藝術商品今后可能還會要繼續(xù)調整。在收藏的板塊當中,書畫絕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就說還是用趙汝真那句話:“書畫乃國家之精神,個人之名譽所關。”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