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品的證券化:一個荒唐的命題和猜想

來源:三峽國際藝術村的藝術空間 2009-07-03

  藝術財經(jīng)雜志最近有一個稿子,一個資本推手,一個藝術出版人,一個藝術財經(jīng)編輯,討論藝術品證券化。他們似乎在討論藝術市場的大勢和未來,似乎在決定著藝術品交易的規(guī)則??上В麄兘o出的命題本身就已經(jīng)十分荒唐。貌似老練,實則幼稚。我記得在很久以前有幾家媒體定期把藝術家的作品當作股票研究,所撰寫的有關交易價格分析文章也是按照股市咨詢、股票分析的文本和詞匯。

 

  我記得看過一個最牛逼的設想是,建立中國藝術品交易所。更有不少媒體都在推出所謂的藝術品交易指數(shù),期待掌握藝術市場的話語權。實際上,這些努力都是在隔山打牛,自畫自說。藝術財經(jīng)這次貌似高端前衛(wèi)的探討,實際上既遠離藝術市場和藝術品交易,也與資本市場和資產(chǎn)證券化無關,這個選題的策劃或許原本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標題黨行動”。證券化的基本是資本的定價不是作品(商品)的定價。所以,藝術品的交易與資本市場無關。

 

  那位資本專家關于藝術品不會貶值、收藏增值的論調原本就違背的藝術品市場的規(guī)律,那句“偉大的藝術品最合適證券化”及其表述簡直是荒唐至極。這句話就是明顯的望文生義。

 

  證券化的特色就是資本或商品的虛擬化交易,藝術品的虛擬化交易該怎么實現(xiàn)?難道說,我有一百張大家庭系列,就可以讓全世界的人來交易,但是東西還在我的庫房里?

 

  “藝術品所有權和流通權的分離,產(chǎn)權和收益權的分離,可能是個正確的研究方向”這純粹的自以為是,荒謬不說,甚至基本的商業(yè)邏輯都沒有,只是把幾個經(jīng)濟學的概念加上藝術品的帽子而已。

 

  我不想再浪費時間去駁斥這種無知的設想。只是想說一句,資本不是誰都可以玩的,資本創(chuàng)新更不是從盤子里挪到鍋里。有錢,燒錢,那是玩金錢,但不是玩資本。藝術市場資本路徑只有一個:基于藝術市場服務的商業(yè)模式。那些想在藝術市場中創(chuàng)新的人,第一要務是研究市場本身的需求和規(guī)律,浪費你們的時間不說,還會害人害己。

 


【編輯:張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