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我拿到綠卡,移居紐約。在紐約待了不到一年,我被診斷出胃癌晚期,返回四川接受化療。也正是在此時,我開始更多地接觸到井上有一的報道,了解他的創(chuàng)作和故事。
藝術(shù)家井上有一
貧 1993年,井上有一個展《貧》舉辦,展覽表現(xiàn)當時日本泡沫經(jīng)濟崩潰后沉悶的社會現(xiàn)狀。在這個展覽上,一次性公開了井上有一自1954年以來30年里創(chuàng)作的“貧”字大幅一字書作品64幅。
事實上,井上有一的創(chuàng)作人生,和“貧”這個字如影隨形。
1916年,井上有一出生在東京平民區(qū)一個貧苦的舊家具商家中。生在這樣的家庭,井上有一卻一直夢想著當一個畫家。家里供不起他上美術(shù)學校,他只好進入國立師范學校就讀,19歲便當上了老師,用自己工作得來的錢跑到城里去上畫塾。
學美術(shù)的花費相當巨大,井上有一當時學的是油畫,和其他手頭充裕的同學相比,他就像一個揮舞著夢想當顏料的小丑。就這樣邊工邊學堅持了五年之后,他放棄了油畫。
井上有一寫“貧”字的時候,先在白紙上畫出“腳”,再畫上“軀干”,然后畫上“臉”,最后給它戴上“帽子”——他是把字當成一個人來畫的,它有自己的骨骼結(jié)構(gòu)。“貧”之一字,亦有他自己的投影。
1941年,井上有一師從上田桑鳩,開始學習書法。貧窮所迫,書法簡簡單單一支筆一張紙就足夠,用另一種形式堅持了自己的藝術(shù)理想。井上有一臨帖習字十年,這十年,恰巧是日本社會動蕩最劇烈的十年。
貧窮帶給井上有一的影響不完全是負面的,他有一個很創(chuàng)造性的認知:他認為寫下來的就是書法,不一定非要拿毛筆,炭筆寫就的也是書法。
井上有一寫了幾十年“貧”,他甚至一輩子都沒有跨出過日本一步,但是他的作品是劃時代的。西方人研究他,認為他建立起一個東方的抽象框架。從內(nèi)在去看,井上有一的創(chuàng)作正是從內(nèi)在溢出的力量。他不依靠外在,外在的事物沒有那么大的力量和沖擊。
命
井上有一開始學習書法是在1941年,這一年日本對美國宣戰(zhàn)。1945年3月,東京遭到美軍夜間大規(guī)模空襲。
空襲的那天夜晚,井上有一正在他任教的江東區(qū)橫川國民學校里值班。當時,漫天都是轟炸機投擲下的炸彈,隨著驚慌的人流,他躲到樓梯下的倉庫以求避難。突然之間,極近之處的一聲震響令他失去了意識,當他蘇醒時,身旁已滿是尸體。第二天,巡查校園的校工和家長們發(fā)現(xiàn)了他,起初他們以為那是一具尸體,后來發(fā)現(xiàn)他還有一線生機,便緊急施救挽回其生命。
1998年,我被查出胃癌晚期回到四川治療,我記憶里最深刻的就是躺在手術(shù)臺上做手術(shù)的時候。當時,我仿佛是置身在一個很長很長的黝黑隧道里,遠處有一個光點,我不知道光點到底是在哪里,我完全看不到四周的東西,只能試圖往那個光點前進。
可是,雖然我看不到旁邊的任何東西,但聽覺卻非常清晰,我能聽到醫(yī)生、護士的聲音,甚至能聽到看護在打牌的聲音。我不記得自己最后到底有沒有達到光點那兒,但醒過來之后,我才深切明了自己似乎走在死亡隧道,而那些仿仿佛佛的或許也就是常人口中的瀕死體驗。
幸存于流血之夜的經(jīng)歷,讓井上有一深深地明白了戰(zhàn)爭與死亡這兩個沉重的字眼。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偶然、不堪一擊,也許下一刻你就會被流彈帶走,井上有一僥幸撿回了一條命,可那十萬個逝去在大轟炸中的生命呢?他們曾是他熟識的面孔,如今卻再也沒有了殘喘于這亂世之中的資格。
從此之后,井上有一的作品愈加狂放。揮巨毫,潑濃墨,一筆成書。
我的一生,也是從1998年患病那個時間點被劃分開來。生病之后,我最大的改變是放下了“執(zhí)”。人之所以會煩惱,是受到執(zhí)的捆綁。這場病教會我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生命,思考什么是人的創(chuàng)造力,在無形間打開了我對藝術(shù)的看法。
經(jīng)歷過死生大劫,對普通人來說是一場悲劇,對藝術(shù)家來說,卻是一份悲壯的恩賜。
1949年底,井上有一寫下《法華經(jīng)自我偈》。這部作品于次年在第三次書道藝術(shù)院展參展,令他嶄露頭角,開始獲得人們的關(guān)注。他突破了水墨的時代,成就了一個高峰。他不再講究書寫的漂亮,他的字是很拙,但是樸拙里藏了很深的命。
禪
我生病之后,一位藏傳佛教的師傅建議我去尼泊爾待一段時間,我就去了喜馬拉雅山腳下。在那里,人直接和大自然產(chǎn)生關(guān)聯(lián),雪山很干凈,你看到全世界的人都坐在那里,你不需要去構(gòu)建這個世界。
心無掛礙,作品才能純粹。
井上有一的作品透露著純粹性,他的結(jié)構(gòu)性很單純,他的書法作品里沒有添加顏色,而是在黑白關(guān)系中藏著很多東西。西方人可能看不懂字本身的意思,但是能看到他作品的結(jié)構(gòu),比如“貪”的結(jié)構(gòu)就好像上面是一個房子,下面有人在走。
他的作品有一種內(nèi)在的禪意。他寫“塔”字的時候,并不是從偏旁開始寫,而是從下開始落筆。人們問為什么從下面寫?下面是個“口”,他回答說蓋房子不是有地基嗎?所以這個“塔”字,從下面寫和從上面寫完全不一樣。從下面寫,“塔”就有基礎(chǔ)在那里,蓋一座活的“塔”,這個“塔”就能有很多不同的風采、不同的氣質(zhì)、不同的趣味、不同的含義。
井上有一在臨死前兩個月,曾在一個書法展上笑著說自己得了癌癥,還有兩個月的生命。兩個月之后,他真的如約去世了。連死生亦是純粹坦蕩,其人其作,都近乎禪。
在過世前,他寫了一幅字:“守貧揮豪六十七年”。這是他對自己一生的評價,也正是他的厲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