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詩意畫:傅抱石的“億元時代”

來源:美術(shù)報 作者:文彭 2017-09-27

回顧過去10年傅抱石書畫的拍賣紀錄,不難發(fā)現(xiàn)傅抱石的高價作品,大多為詩意畫。

關(guān)于詩意畫

詩意畫,按衣若芬的說法,是“以特定的單一詩文為題材,表達詩文內(nèi)涵與意趣的繪畫。”(衣若芬:《宋代題“詩意圖”詩析論》),是畫家“以其自身的審美體驗對詩人主體體驗的融攝”,通過畫家對詩歌蘊意的理解,將抽象隱晦的詩歌意像轉(zhuǎn)換為具體形象的視覺圖像,并以此擴大詩文的流傳途徑。中國的詩意畫具有悠久的歷史,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是早期詩意畫的代表作之一。宋人郭熙早在《林泉高致》中已把“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視為“哲人言”“前人語”,從而師之,才能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縱橫中度,左右逢源。”其后的文人畫亦將此奉為金科玉律,推崇蘇軾所言的“文以適吾心,畫以適吾意”,將畫中物象與詩文情景相互交融,從而達到中國古代藝術(shù)“言有盡而意無窮”和“立象以盡意”的美學境界。

傅抱石的詩意畫

詩意畫,是傅抱石的主要創(chuàng)作題材之一。其在《壬午重慶畫展自序》中言:“拙作題材的來源,很顯著的可以分為四類”,其中之一即是“構(gòu)寫前人的詩,將詩的意境,移入畫面。”在傅抱石看來,“截取某詩的一聯(lián)或一句做題目而后構(gòu)想”,或是“使若干名詩形象化”,都是“自宋以來山水畫家最得意的路線。”其實,“詩與畫原則上不過是表達形式的不同,除了某種程度的局限以外,其它是息息相通的。”

傅氏也承認,中國傳統(tǒng)的詩意畫是“似乎過于陳套的一條路線”,因而在詩意畫的創(chuàng)作中,在師古的同時,也試圖探求一條推陳出新的道路,不落窠臼。其曾以“帝王輕過眼,宇宙是何鄉(xiāng)”為意,“不知畫過多少次,總遇不到一幅令我十分滿意。展出的一幅是最近畫的,也是我認為勉可成立的一幅。”傅抱石在詩意畫革新方面的探索,應當給予關(guān)注。

近年來成交價在千萬元以上的傅抱石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屬于1940至1949年之間的詩意畫,如1942年創(chuàng)作的《郭沫若詩意圖》,1944年繪制的《杜甫九日藍耕會飲詩意圖》《早隨煙月上瞿塘》《杜甫詩意圖》《細擘桃花擲流水》,1945年創(chuàng)作的《琵琶行》《山鬼》,1946年繪《山鬼》等,都取材于古典詩詞。

1949年以后,傅抱石開始以毛主席詩詞為意,創(chuàng)作毛主席詩意畫,不僅是中國最早創(chuàng)作毛主席詩意畫的畫家,也是繪制毛主席詩意畫最多的畫家。1958年,傅抱石在《創(chuàng)作毛主席詩詞插圖的幾點體會》中再次談到了詩意畫的創(chuàng)作心得:1.深刻體會作者的原意,不拘于跡象,自然合拍。這是最好的畫法。但最難,不多見。2.把全文的意思,全面畫來,句句扣緊,而畫面與主題一致。3.全文包含太多、太雜,不易在一幅之中聯(lián)系起來。這種情況下,是容許畫其中的(主要的)一句、一聯(lián),或一部分的(孤立地畫一句、一聯(lián)、一部分也可以)??梢钥闯?,傅抱石的創(chuàng)作理念已與1940年代有所不同,標志著傅抱石詩意畫創(chuàng)作進入了新的階段,《毛主席詩意冊頁》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最近10年來成交的傅抱石毛主席詩意畫,僅千萬元以上的即有《毛主席詩意冊頁》《韶山詩意》《芙蓉國里盡朝暉》《井岡山》等?!睹飨娨鈨皂摗犯?.3億元的高價,穩(wěn)居傅抱石作品拍賣的榜首。

傅抱石詩意畫拍賣概覽

《毛主席詩意冊頁》

共計八開,創(chuàng)作于1964到1965年之間,是傅抱石晚年的嘔心瀝血之作,分別為《芙蓉國里盡朝暉》《虎踞龍盤今勝昔》《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風展紅旗如畫》《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寥廓江天萬里霜》《韶山詩意》《登廬山詩意》。封面由趙樸初題簽,冊頁鈐“傅抱石”“不及萬一”“甲辰所作”“傅”“抱石”“一九六五”等印。曾被《傅抱石精品畫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傅抱石繪毛主席詩意畫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傅抱石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等著錄。

2003年,此套冊頁以1980萬元成交,轟動一時。2011年,更以2.3億元成交,穩(wěn)居傅抱石繪畫拍賣的榜首。


傅抱石 云中君和大司命(局部) 2016北京保利春拍 成交價:人民幣2.3億元

《云中君和大司命》

鏡心,紙本設(shè)色,尺寸114×315cm。題識云:“云中君和大司命。一九五四年九月?lián)褡g試寫,傅抱石。”鈐“抱石之印”“蹤跡大化”等印。曾在新加坡美術(shù)館、保利藝術(shù)館等處展出。1954至1955年,傅抱石根據(jù)郭沫若《屈原賦今譯》等書及相關(guān)研究成果,完成了屈原《九歌》十圖。此幅當為傅抱石一系列《九歌》詩意圖中的一件試作。

2016年,以2.3億元成交。

《杜甫九日藍耕會飲詩意圖》

立軸,紙本設(shè)色,尺寸208×59.5cm,以貴州皮紙繪制。題識曰:“甲申秋八日,寫杜工部九日藍耕會飲詩意,抱石。”鈐“傅”“抱石之印”“代山川而言也”“蹤跡大化”“抱石得心之作”等印。另有鑒藏印兩方,分別為“雙桐書屋”“敬之齋主”。曾被《傅抱石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版)著錄。原藏者為張德粹。張德粹(1900~1987年),字敬之,是現(xiàn)代著名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學家、農(nóng)業(yè)教育家,是中國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學奠基人之一。自幼愛好書畫,與傅抱石、黃君璧、陳之佛等往來甚密。

2012年,以9200萬成交。

《早隨煙月上瞿塘》

立軸,紙本設(shè)色,尺寸185×60cm。題識“橫江閣外數(shù)帆檣,立盡西風鬢漸霜。只有鄉(xiāng)心不東去,早隨煙月上瞿塘。甲申秋八月寫遂寧呂半隱生活。新余傅抱石。”鈐“傅”“抱石私印”“抱石得心之作”“代山川而言也”“蹤跡大化”等印。傅抱石親自題簽:“早隨煙月上瞿塘。丁亥抱石署。”鈐“傅”印?!对珉S煙月上瞿塘》創(chuàng)作于甲申(1944)年,取呂潛《望江》詩意。傅抱石的詩意圖,大多取自古風與絕句,尤愛畫家詩,如石濤、龔賢、呂潛等,曾談道:“他們盡管立場站在統(tǒng)治階級,而由于時代、社會影響,民族的熱情是充滿著的,如石濤的《詠梅花》和《金陵懷古》、半千的《與費密游》,我不知畫過多少遍。”可見是傅抱石的鐘愛之作。

2017年,以8050萬成交。

《琵琶行》

鏡心,紙本設(shè)色,尺寸113×66cm。題識為“乙酉驚蟄前二日蜀中寫,傅抱石。”鈐“抱石之印”“抱石得心之作”“蹤跡大化”等印。《琵琶行》創(chuàng)作于1945年,取白居易《琵琶行》詩意。以樹木貫穿畫面,將畫面分為內(nèi)外兩個部分,內(nèi)區(qū)繪琵琶女及兩位聆聽者,其中一人,帶幞頭,著青衫,做悲慟狀,當為白居易,與“江州司馬青衫濕”相符。外區(qū)繪白馬一匹、胡人二人、羅漢一人,與“潯陽江頭夜送客”相合??傮w構(gòu)圖嚴謹,色調(diào)暗淡,顯示出作者高超的筆法和對光影的巧妙運用。

2010年,以7010萬港元成交。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