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嘉德香港?春拍】只留清氣滿乾坤!吳大羽珍稀油畫《花韻》綻放勢象之美

來源:中國嘉德香港 2024-03-15

我愛上了皎皎的花朵,

春天來到你的臉上,

我愛上了潔白的瓊玉,

幽谷深藏著你的輝煌,

我愛上了美麗的月亮,

是你指點了明天的太陽。

——吳大羽

在中國二十世紀藝術史的歷程中,吳大羽具無可比擬的獨特地位。他是第一代旅法的先行者、是中國抽象繪畫與理論的奠基人、是林風眠所言 「杭州藝專的旗幟」 、林文錚眼中「中國色彩派之代表者」。而他是「大師中的宗師」,培育了日后名揚國際、改寫中國近代藝術史的三位大師——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更是「先驅中的先驅」**,為第一位走向抽象創(chuàng)作、獲得重大成就,以獨樹一幟的 「勢象」美學 ,在中國影響了一代代后人。

美在天上,有如云朵,落入心目,一經(jīng)剪裁,著根成藝。」是次「四時之美」專題將呈現(xiàn)吳大羽 存世僅146件油畫之一的珍稀《花韻》 ,以花之名,綻放其「以韻噬象,蓄色成勢」的「勢象」美學!

Lot 42
吳大羽
花韻(無題92)
油彩 畫布 | 約一九八〇年作 | 53 × 38.4 cm.
Wu Dayu
Floral Symphony (Untitled 92)
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approximately 1980
出版
1996年,《吳大羽1903-1988——中國新派繪畫宗師》,大未來畫廊出版,臺北,第32至33頁
2001年,《吳大羽畫展:中國油畫開拓大師》,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第95頁
2006年,《吳大羽》,大未來畫廊藝術有限公司,臺北,第101頁
2013年,《吳大羽——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第61頁
2015年,《吳大羽作品集》,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第139頁
2020年,《飛羽掠天——吳大羽作品集》,商務印書館,北京,第173頁
展覽
2001年3月9日至4月8日,「吳大羽畫展」,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
來源
1999年4月18日,臺北佳士得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44
現(xiàn)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 ESTIMATE:
HKD 5,000,000 – 8,000,000

「花卉」為吳大羽備受藏家青睞的重要主題,于二級市場屢創(chuàng)新高,如《瓶花》一作以4554萬港元成交,至今仍居榜首,彰顯市場的追捧。是次呈現(xiàn)之《花韻》展覽出版顯著,曾亮相于2001年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的「吳大羽畫展」,并發(fā)表于藝術家全集等6本畫冊之中,作品由現(xiàn)亞洲重要私人藏家在過去25年來細心珍存,是次釋出,為難逢的購藏良機。

我們從美麗中來,前面是真理所在!

——吳大羽

以花之名,匯成獨我大境

吳大羽極愛畫花,其抽象創(chuàng)作以「花韻」、「京韻」、「采韻」系列作為大類劃分。其中「花韻」系列源自花卉題材,誕生諸多名作,如入選第三屆全國美展的《紅花》、獲第六屆全國美展榮譽獎、為中國美術館收藏的《色草》等。而花卉也是他最早涉獵,貫穿一生的重要母題:「 記得我還在孩提七八歲時,我就喜歡上了書畫。我家里都是讀書人。收藏了幾十幅古人的畫。我小時候就接觸中國畫了。我母親在鞋上、枕頭上描圖繡花,我就站在旁邊看著。 」

左:吳大羽《瓶花(無題86)》,油彩畫布,60.3×50.3cm,約1950年作,拍賣成交價45,540,000港幣
右:吳大羽《色草》,油彩畫布,53.2×38.5cm,1984年作,北京中國美術館藏

從童年記憶中走來,落入心目,「花卉」在其創(chuàng)作中生根發(fā)芽,陸續(xù)出現(xiàn)在他40年代的素描、50年代的蠟筆畫、60年代的彩墨、以及80年代的「花韻」抽象油畫,貫穿其畢生創(chuàng)作脈絡,成為他個人美學的經(jīng)典標志。

吳大羽《無題I-012》,圓珠筆紙本,27×18 cm,約1940年代作;吳大羽《無題241》,蠟筆紙本,26.6×19.2 cm,約1950年作;吳大羽《無題317》,馬克筆紙本,14.7×10.2 cm,約1960年作;吳大羽《花之舞》,油彩畫布,58.5×80 cm,約1978 年作。以吳大羽現(xiàn)存的數(shù)據(jù)中考據(jù),「花卉」元素頻繁出現(xiàn)在其 40至70 年代各種媒材的創(chuàng)作中,貫穿其畢生藝術歷程。而花卉更逐漸從客體變?yōu)橹黧w,在80年代的抽象「花韻」中成就輝煌之寫

自50年代起,受大環(huán)境所囿的吳大羽,隱居在上海小閣樓之中。他在詩中寫道「 飛羽掠天過影在,蓓蕊待發(fā)晴明枝。 」雖居斗室,僅有一扇小窗開啟,他卻透過窗戶,觀察四季流轉,以天地為畫框,點染心胸,把示寸衷。完成于1980年的《花韻》,融匯了其勢象美學的筆力、光色凝萃的表露、以花明志的追求,成為其晚年集大成之作。

1960年代,吳大羽與太太在上海家中

飛光嚼彩韻:

雨過天青的色舞詩情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清代詩人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花韻》一作獨到采用宋瓷的天青釉作為主色,于西式藍彩滲入具東方雅韻的灰調子,呈現(xiàn)五代后周柴世宗所言「 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 」的詩情畫意。

鈞窯天青釉斂口大盌,直徑22.5 cm,宋代至金代,私人收藏?!杆{色」是吳大羽鐘情不變的主旋律色,《花韻》一作采用宋瓷的天青釉作為主色,為西式顏料賦予東方的灰調子,獨具詩意

構圖以居中的瓶花為主體,由中心往外呈放射狀、結體分明的結構拉開序曲,當中帶著方向性的筆勢如浪花涌動、如蝶紛飛,將韻律感與歡快的樂音注入其中,展現(xiàn)吳大羽在文革后如雨過天青的光燦心境。鵝黃的花、翠綠的葉、棕褐的瓶身,以及隨著光線流轉而四溢折射的璀璨色澤,皆從這縱深的空間中破放而出,引入那「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的滿目繁花。

吳大羽《花韻》局部

勁筆天成:

大寫意的勢象之美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西晉書法家王羲之《蘭亭集序》

而眼前《花韻》所呈現(xiàn)「繁花連素色」的盎然,其主旨并非僅僅呈現(xiàn)瓶花的盛放狀態(tài),更是在于以繽紛的色感、靈動的線條、激昂的筆勢,去展現(xiàn)體察四季而俯仰的寰宇,和「形色本身的生命」,而這,正是吳大羽所獨有的「勢象美學」。早在40年代,吳大羽在給學生吳冠中的書信中便提出這一美學理論:「示露到人眼目的,只能限于隱晦的『勢象』,這『勢象』之美,冰清玉潔,含著不具形質的重感。」他將「筆勢」與「形象」作為載體,以「氣勢」與「抽象」作出發(fā)想,創(chuàng)生出充斥著動勢、意象與韻律的獨特藝術語匯,即為《花韻》一作的綜合寫照。

左:梵高(Vincent v van Gogh)《花瓶與丁香,雛菊和???,油彩畫布,73.5 × 60.5 cm,1887年作,巴黎奧賽博物館藏。留法經(jīng)歷令吳大羽得以將印象派的光影、表現(xiàn)主義的感染力、抽象繪畫的結構性,綜合性地展現(xiàn)在其創(chuàng)作中,并以東方的筆力形成其獨特的「勢象美學」?!痘崱芳礊橹匾碚鳎氤橄蟮男问讲蹲搅嘶ㄉ趧x那間的永恒,展現(xiàn)出「飛光嚼彩韻」的藝術張力
右:吳大羽《花韻》局部

采菊東籬下:

繁花似錦看人間

你且仰望秋夜的晴空,浮云散盡,萬物無聲,天際則疏列著明星,只是燦爛動人目,如繡如畫,使你從神智昏迷中間,返回清明,來接近了藝術世界,那時你也就彷佛接觸了他,接觸了這高人的心胸。

——吳大羽《從陶淵明說到畫家》

一切花語皆心語。在《花韻》欣欣向榮的生命力中,吳大羽以匯融東西之筆,揮灑著心中繁花的無雙「勢象」;更以如菊的淡雅花色,寄寓著陶淵明般「采菊東籬下」的精神理想:「將比到自然之于生命,生命之于愛,渾然一體,美即我,我即淵明。

在他的那片花色中,我們看到了「灼灼其華」的綻放、「草木有本心」的執(zhí)著、「閑花落地聽無聲」的淡然、及「只留清氣滿乾坤」的堅守,一一開放在藝術生命的土壤中,正如他那擲地有聲的話語:「我們從美麗中來,前面是真理所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