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博物館中的AR技術,公眾怎么看?

來源:弘博網(wǎng) 2018-08-28

隨著“新博物館學”理論的普及,博物館原本單一的知識灌輸,即通過文字和圖片的展示形式,進一步演變成集體性的參與,引導觀眾的同時也歡迎更多來自個人的理解和討論。每位觀眾都被鼓勵去成為體驗的一部分,一同構建未成形的景象。

在實踐中,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把科技運用到優(yōu)化參觀體驗中。除了一些大眾傳播時代典型的教育型設備,如大屏幕、海報、語音導覽,它們還嘗試了一些新奇的方法來增強趣味性和個性化的敘事。

其中,AR技術(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xiàn)實技術)被認為可以激發(fā)出體驗者強烈的在場感,并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引發(fā)情感反應,因此吸引了許多博物館注意力。

AR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

1 富蘭克林研究所

觀眾可以在富蘭克林研究所(The Franklin Institute)的APP上使用AR技術,以更好地了解兵馬俑的奧秘。這場以AR技術進行展示的展覽闡釋了這些雕塑、武器和物品是如何在兩千多年前被制作出來的。富蘭克林研究所希望通過AR技術幫助觀眾去更好地去探索中國第一個統(tǒng)一王朝的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信息。

2 加泰羅尼亞藝術博物館

加泰羅尼亞藝術博物館(Museu Nacional d'Art de Catalunya)利用AR技術不僅可以讓游客“復活”恐龍,還可以與恐龍互動:當你靠近虛擬的恐龍時,它看上去會大一些,你可以在它周圍走動,360度觀看它。當你靠近一只虛擬恐龍時,它還會咆哮。

3 西雅圖當代藝術中心

西雅圖當代藝術中心(Seattle’s Center on Contemporary Art)挑選了18位不同的3D藝術家,創(chuàng)作了一本名為“立體藝術Pop-up (AR)t”的AR增強藝術圖冊。受傳統(tǒng)立體書的啟發(fā),西雅圖當代藝術中心使用AR技術使得書中每一頁上的藝術品都能以三維立體的方式出現(xiàn)在觀眾眼前。

4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三星數(shù)碼探索中心(Samsung Digital Discovery Centre)里推出了一個有趣的冒險游戲“獻給雅典娜的禮物”。 參觀者需要使用AR功能的移動設備來掃描特定的展覽對象,收集詞語和數(shù)字道具,來解決謎題。參與者通過解開一個個小謎團來打開通往下一個故事的鎖。通過這樣的形式,參與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一點一點接受相關展品的知識。

AR在博物館,觀眾反應如何?

Cuseum作為一家專門為博物館和其他旅游景點制作數(shù)字產(chǎn)品的美國初創(chuàng)公司,對新技術和方法如何影響博物館和旅游景點與游客的互動、互動的多種方式深感興趣。在過去幾年中,這些互動發(fā)生了許多改變,而這些改變也重新定義了博物館等機構如何看待數(shù)字化參觀以及游客對此的期望。

消費者的期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地發(fā)展和提高。隨著消費者在他們的智能手機上體驗到更快、更有趣和更個性化的新事物,他們對新技術的期望也越來越高。

在最近的AR技術(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xiàn)實技術)浪潮中,多虧了Pokémon Go、蘋果、谷歌、Facebook和Snap的大力推動,博物館和博物館觀眾也感受到了AR技術帶來的影響。博物館和許多旅游景點對于AR技術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并開始嘗試。

P&S市場研究公司(P & S Market Research)最近發(fā)布的關于AR技術的市場報告指出,“這個市場的增長主要歸因于旅游業(yè)(包括博物館和其他旅游景點在內(nèi))對于AR技術不斷增長的需求。”此外,埃森哲(Accenture)在2018年對21000多名消費者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他們主要希望利用AR技術“更多地了解他們正在參觀的地方”。

但是,在一個更具體的層面上,關于公眾在博物館使用AR技術和其他沉浸式的體驗, 又能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為了衡量公眾對于博物館使用AR技術和其他沉浸式技術的反應,Cuseum進行了一次現(xiàn)場調(diào)查。該研究的目的是評估移動技術(包括AR技術)的影響,以及它如何影響游客的體驗。在此次調(diào)查中,參與者被要求使用基于AR技術的APP,然后回答一系列有關其體驗的的問題。

此次共調(diào)查了103名參觀者,幾乎所有參與者都同意AR技術增強了他們對博物館的體驗。

更具體的研究結果如下:

① 10位參與者中有9人表示,可移動技術使得獲取信息變得更為容易;

② 91%的參與者表示AR技術是一種令人興奮的新方式來獲取信息;

③ 87%的參與者聲稱AR技術增強了他們的體驗,并且希望所有的博物館都能夠使用這項技術;

④ 85%的參與者表示會向朋友推薦這種體驗。

除此之外,Cuseum還要求參與者用一個詞來描述此次體驗,大多數(shù)參與者對此的回復是“便捷”、“提升”、“有趣”以及“沉浸”等。

調(diào)查結果顯示,AR技術在推動文化領域可移動體驗方面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移動設備將繼續(xù)成為游客與文化相接觸的重要連接。更確切地說,智能手機將成為游客在未來體驗AR內(nèi)容的主要方式。數(shù)字工具(如AR)與智能手機的結合,意味著手機在日后將成為觀眾在博物館參觀與學習的好幫手。而Cuseum也表示他們正在尋找進一步優(yōu)化這種體驗的方法。

編者按:

今天許多博物館都強調(diào)展品的互動性、體驗性,但實際的展示教育效果并不好。歸其原因,在于很多博物館只是簡單地用大眾通俗文化的色彩包裝展品,或為使用新技術而使用新技術……這種方法使博物館成了裹著糖衣的學校,其目的是誘使參觀者進入乏味的學習。

因此,在通過多媒體、新媒體、VR/AR展示展品時,博物館也應在設計時考慮:是否從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效果出發(fā)進行展品設計?是否擺脫了“知識裹糖衣”的俗套?是否真的能夠讓科技幫助博物館實現(xiàn)其真正的教育目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