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
一直致力打通中外藝術(shù)家交流管道的北京藥藝術(shù)館將于2011年10月14日迎來主題為“藥”的國際當代藝術(shù)展覽,開幕酒會定于2011年10月14日(周五)下午3點。本次展覽是第七屆中國宋莊藝術(shù)文化節(jié)重點展覽版塊。展覽邀請了包括中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荷蘭、巴西等在內(nèi)的11位藝術(shù)家。由達明•赫斯特合作策展人——斯洛文尼亞藉Breda女士和北京藥藝術(shù)館館長黃藥先生聯(lián)合策展。展覽將持續(xù)一個月。
本次展覽頗為有意思的是,兩位策展人通過多次觀念碰撞,最終確定以“藥”為展覽媒介,他們共同認為,作為展覽的標題,可以引起潛在的關(guān)注,觀眾將會有相當不一致的理解。“藥” 有概念化的解釋,但是,“藥”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出現(xiàn)亦有不同含義。展覽人旨在通過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的影像、裝置、行為、繪畫作品,試圖回應當下全球語境下,東西方社會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
據(jù)國際著名藝術(shù)展覽策展人Breda Skrajanec介紹,在人類無度的消費欲望,對資本無法掌控,個人主義的擴張,信念的迷失,社會階層矛盾尖銳化,造成越來越多新的依賴性。她希望對“藥”的闡釋可以更深入,而不單只是對酒和藥的依賴性,而是“談?wù)撘幌盗形镔|(zhì)的和非物質(zhì)的依賴性,比如工作,娛樂,購買,冒險,競賽,性愛,網(wǎng)絡(luò)等方面的依賴性,宗教極端的依賴性,這些列舉只是一些最突出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的共同特點是,逃脫現(xiàn)實世界。她挑選歐洲和美洲的每一個藝術(shù)家就是根據(jù)這些“闡釋”,希望他們通過藝術(shù)能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及個人對待社會,道德,環(huán)境的觀察和態(tài)度。
中方策展人黃藥認為,生活在現(xiàn)實景象的當下社會,每個人對每件事都有“藥癮”,如何更好的認知我們自身所處的環(huán)境和對現(xiàn)實保持敏銳的批判,將是每個藝術(shù)家面對的,日常的,又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社會課題。
展覽主題:藥——國際當代藝術(shù)展
策展人:Breda Skrajanec;黃藥
媒體總監(jiān):陳曉峰
展覽總監(jiān):張廣輝
參展藝術(shù)家:Antonio Claudio Carvalho ;Luiz Monforte ;Eva Petri? ;Federico Pietrella ;Liina Siib ;Hans Mes ;黃藥 ;王慧琴 ;成勇 ;陸少鳳 ;吳丹豐
開幕酒會:2011年10月14日(周五)下午3點
展覽時間:2011年10月14日至2011年11月14日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18:00
展覽地址:北京通州宋莊小堡南街15號藥藝術(shù)館(小堡商業(yè)廣場對面)
藥
Drug as Art
———————————————————————————————————————
Breda Skrajanec,斯洛文尼亞,歐盟
黃藥Peter Huang,藥藝術(shù)館,中國
藥作為展覽的標題,可以引起潛在的關(guān)注,觀眾將會有相當不一致的理解。“藥” 有概念化的解釋,但是,“藥”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出現(xiàn)亦有不同含義。
我面對全球化的資本主義的普及化和快速的發(fā)展,給世界增長的同時,也讓世界蒙受了巨大的災難,資本的重新分配造成的日益擴大的貧富差別和地球環(huán)境的嚴重破壞。我以為世界發(fā)展如此之快,人類歷史上還沒有準備好如何面對和解決面臨的這些困境。同時,我們原來一直賴以生存的物質(zhì):水、糧食。植物和動物的種類,有許多面臨瀕危,而且瀕危度還有日益加劇的趨勢。人類面臨的生存危險比上世紀更大。
另外一個方面,人類無度的消費欲望,對資本無法掌控,個人主義的擴張,信念的迷失,社會階層矛盾尖銳化,造成越來越多新的的依賴性。通過資本依賴性,資本控制個人而且提供一個脫離實際生活的可能性。今天我不再講對酒和藥的依賴性,而是談?wù)撘幌盗形镔|(zhì)的和非物質(zhì)的依賴性,比如工作,娛樂,購買,冒險,競賽,性愛,網(wǎng)絡(luò)等方面的依賴性,宗教極端的依賴性,我僅僅列舉一些最突出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的共同特點是,逃脫現(xiàn)實世界。
我們理解這類的問題而不再對這些依賴性進行拷問,我要提出的是,藝術(shù)是不是成為一劑 治愈宗教分歧,理想,商業(yè)利益沖突的社會良藥。當我們已經(jīng)不再留下什么?
我以上面的闡述挑選歐洲和美洲的每一個藝術(shù)家,也就是說,他們通過藝術(shù)能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及個人對待社會,道德,環(huán)境的觀察和態(tài)度。
不管藝術(shù)家是主動地或被動的以藝術(shù)為使命,及其附帶的商業(yè)目的,重要的是來自精神和知識層面的個人感受,來自他們的生活體驗,在物欲世界之外,呈現(xiàn)一種異類的對世界的理解和個人化的視覺看法。
藥
Drug as Art
Mag Breda Škrjanec, Museum counselor in MGLC Ljubljana, Slovenia
Peter Huang Curator of Drug art Museum
Foreword
The Drug is an exhibition and a theme that has all the potential to wake up very conflicting opinions and might well mean something different to every audience member. While “drug” is universal concept, its meanings are contextual and relative to the time in which they are encountered.
The speed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and globalization what we are witnessing, causes reallocation of capital and exacerba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rich and poor. It all happens with lightning speed, we do not recall in the history and on which society is not prepa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xistence of humanity is more threatened than before. Goods that have used to been taken for granted are shrinking, animal and plant species are dying out rapid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modern pace of life, with profound social structuring, stratification, secularization and individualization produces a range of new addictions. Trough them the capital controls individuals by providing them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escape from reality. Today, therefore we are no longer talking only about the addiction to alcohol and drugs, but also the dependence on, relationships, work, games, shopping, risks, competition, sex, internet, religious bigotry, to name only the most visible, and they all have one common denominator - escape from reality to the better, parallel worlds.
Being aware of all that, the exhibition q questions not any of the listed drug, but questions whether the arts can be a cure for society, which suffers from a number of religious, ideological, commercial and interest conflicts. What remains when we are no more?
I come from the most basic definition of art that says that man through art expresses emotions,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surroundings and relation to the world. Therefore, the addiction to art has, apart from its commercial aspect, especially emotional, spiritual and intellectual nature. Addiction caused by art, is unlike most other destructive forms, of particularly constructive in nature. It helps societies and individuals to overcome being trapped in material goods and offers a different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藝術(shù)家簡介
Antonio Claudio Carvalho
來自巴西,他感動我的是這句話, “藝術(shù)是毒品, 保存在記憶中保存的活的歷史。” 他的影像題目為1970年巴黎,這句話是真實的。
Luiz Monforte
多媒體團體,運氣的波浪用Batailla的話說: “我的題目是暫時停止存在,為了靈魂。他有不可摧毀的個性和塑造性,所以他的作品豐富而有魅力。
Eva Petri?
是一位在活躍維也納當?shù)厮囆g(shù)圈內(nèi)的青年女藝術(shù)家,影像像米一樣白,反映民族詩人Prešernom in和他所愛的Julijo, 對個人和國家的身份提出新的理解。
Federico Pietrella
來自意大利羅馬,他關(guān)注時間的流逝。所以,他的作品多是在現(xiàn)場的墻壁上用當日的日期印章直接來打印繪制而成的。作品原創(chuàng),簡潔而幽默。
作品有時是就是自己,或者手上地電筒轉(zhuǎn)化為太陽落山。他的作品反映藝術(shù)家與現(xiàn)實社會的連接。
Liina Siib
愛沙尼亞攝影藝術(shù)家,她的創(chuàng)作直接關(guān)注人,特別是展覽所在地的人們。為了該展覽,她將提問“美麗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Huiqin Wang
一位生活在斯洛文尼亞的多媒體藝術(shù)家,展出影像水與茶,該展覽將 Bohenj的泉水和中國名茶在現(xiàn)場表演,建立起跨國,跨文化之間的對話。讓人們通過品茶過程,激發(fā)人們珍愛大自然和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寶貴資源。
Hans Mes
來自荷蘭的雕塑家Hans Mes的行為裝置作品《臟鳥》更類似于一出戲劇演出。漢斯把他自己置身于一只被污染的大鳥內(nèi),以及通過展覽空間進行移動。“臟鳥”的抱怨和面對公眾對他所做的,他們是如何污染他,他是多么悲哀的奄奄一息。
陸少鳳 Lu Shaofeng
國家高級營養(yǎng)師,“藥食同源”藥物?食物?毒品?藥品?過猶不及,萬物皆然。
成勇 Chen Yong
他的作品《易經(jīng)與圣約》是其在2008年所創(chuàng)作的影像作品,也是首次公開。他極力試圖去更進一步的闡釋“當人們處在失去信仰并在信仰被異化的時代,我們?nèi)绾稳ビ由拈_始,以及結(jié)束生命的死亡”。
黃藥 Huang Yao
“北京烤鴨”一只“北京烤鴨”上插上煙頭,作品只在傳遞癮無處不在。如食癮,網(wǎng)癮,毒癮,煙癮,等等……
吳丹豐 Wu Danfeng
“息相吹”:在萬物之間,氣息能量無處不在,相互影響,生生不息。此消彼長,陰陽之道,在于和諧平衡,方為養(yǎng)生之本。
【編輯:張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