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羅奇:教學問答錄

來源:作者博客 作者:羅奇 2012-03-11

“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有幸作為一名官方認證的教師,感覺壓力重重,道在哪里?業(yè)是如何?惑是否解?是我不斷反躬自省的問題。雖則人常以藝術家身份相稱,自問教學仍是第一位的,因為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有時簡單的一席話,或許會影響他的一生。

 

教學中的一些對話,應該是教學過程最為真實的反映,比教學論文更為直接,所以整理出來,希望得到大方之家的指正以及學生的批評,以致有效的改進,減少誤人子弟的可能。

 

問:學生

 

答:羅奇

 

一, 問:繪畫究竟有什么意義?

 

答:這是一個十分難于回答的問題,實際上也是一個哲學意義上的命題,恐怕也沒有誰可以確切來解答這個問題。既然你問了,我也就試著從我的個人體會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繪畫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它有著較為明確的意義,比如古人有說“傳移模寫”“映照神會”“成教化”甚至抓犯人所用的“描像”等等功能與作用,但到了今天,這個問題就變得復雜了,因為以前很多繪畫所具備的獨一無二的功能逐漸被其他工具或形式媒介所替代,繪畫的意義與作用被擠兌到無法具體化描述的狀態(tài)??梢哉f它是夕陽產業(yè),然而繪畫畢竟還是存在,我們還是在學習研究它,既然它存在,那就一定有它的意義,值得我們去追尋。

 

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談繪畫的意義,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參考。首先是繪畫在當代語境中被多種藝術形式吸收、解構、轉變?yōu)槠湫问秸Z言的隱形框架和重構詞匯。所謂形式框架與重構詞匯是指一種基礎性的方式。我們知道很多哲學或藝術的理論最初是來自于對繪畫的思考,最熟悉的是“印象派”這一詞,最初來自于繪畫,但之后于電影、音樂等等其他藝術形式都出現(xiàn)這樣的詞匯。因為繪畫作為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之一,是最為直接的,也是最為感性的,是我們對于審美判斷的最為有效的訓練,繪畫它是以一種基礎性的方式去突破、去探尋一種新的審美方式。比如說畢加索的繪畫,可以說在他之前沒有人會認為那樣的一種方式去畫畫是一種審美,然而自畢加索之后,對此可以說習以為常了,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畢加索的繪畫拓寬了我們的審美領域。其次,繪畫是實現(xiàn)個體價值與自我認識的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我們常說繪畫是個人的,強調個性。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既然是唯一的,自然有他的獨特性,是一種自我價值的追求與實現(xiàn)。但自我究竟是什么模樣,大多數(shù)人是來不及思考的,在瑣碎的事物中無法抽身,生命的意義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別人不知道,關鍵自己也不知道。而繪畫恰恰在此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通道,它是不斷的在物與我的觀照中,不斷地相互投射,將自我生命的意義通過方寸之間的畫布實現(xiàn)。最后,繪畫的意義是現(xiàn)實的,比如廣告、插圖、漫畫以及工程草圖等等都需要繪畫,畫得好的可以賣錢,家居裝飾。不管你以何種目的追尋你的繪畫,只要你是真誠的,我覺得都應該值得肯定。

 

 


【編輯:李裕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