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國橋 口述歷史之多重時間 30×40cm 銅版畫 2014年
蘇新平 寧靜的小鎮(zhèn)之七 52×71cm 石版 1992年
第九屆IMPACT國際版畫會議于9月22日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盛大召開。“第九屆IMPACT國際版畫會議提案展”、“后印刷——第一屆CAA國際版畫雙年展”、“守望刀版——中國八大美院的版畫專業(yè)”、及“生長的傳統(tǒng)——紫竹齋·縉云活字·德格印經院”四大主題展覽同時開幕。開幕式由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副院長孔國橋主持,出席的嘉賓有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翁衛(wèi)軍,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lián)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錢曉芳,浙江省版畫家協(xié)會會長、原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趙宗藻,IMPACT會議副主席Carinna Parraman,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版畫系主任Jo Stockham,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院士Stephen Chamber及各大院校院長、版畫系主任等。中國美協(xié)版畫藝委會主任、原天津美院院長姜陸,策展人代表楊勁松等嘉賓致辭。鄭野夫、張漾兮、宋秉恒三位老教授的家屬向學院捐贈了3位老教授的作品。據悉,展覽展至10月3日。
此外,由寧波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和中國版畫聯(lián)盟藝術工作室聯(lián)盟聯(lián)合主辦的“我在——2015兩岸版畫藝術工作室作品聯(lián)展”,也作為其中的一個特別項目于9月28日至10月9日在寧波美術館舉行。此次舉辦一系列專題展覽與研討,以期在今天這個以“后印刷”為主要癥候的、具有歷史性轉向意義的宏觀背景之中,從版畫發(fā)生的本源之處出發(fā),對當代環(huán)境下的版畫創(chuàng)作所存在的危機及其潛在的諸多可能性,提出我們的思考。
第九屆IMPACT國際版畫會議為期五天。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圍繞著此次會議的主題“‘后印刷時代’的版畫——當代社會與藝術環(huán)境下的版畫問題與方法”,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的200余位藝術家、學者和藝術機構向大會遞交了提案。經IMPACT9學術委員會討論審核,最終通過論文類提案(含學術論文、說明性演講、主題討論)90余項;展覽類提案(含展覽、開放對話、工作室演示項目、版畫器材展示)100余項,涉及作品逾千件。
所謂的“后印刷時代”( the Post-Print Age / the Post-Typographic Era ),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直至今天的這樣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里,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文本以及圖像的傳播漸漸擺脫了對于傳統(tǒng)印刷方式的依賴,開始更多地應用電子媒介或者多媒體的手段,以一種“實時的”、“顯示的”、“虛擬的”以及“可編輯的”方式加以流傳。表面上,這只是一種在文本以及圖像的傳播方式上所發(fā)生的改變。但在本質上,這樣一種新的傳播方式的出現(xiàn),不僅改變了文本寫作和圖像創(chuàng)造的傳統(tǒng)模式,也改變了廣義上的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關系,并進一步深入至社會現(xiàn)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塑造出一種人類認識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新方式,改變著人和世界的種種關系。
從歷史的維度,藝術曾經就是技術,藝術也曾經僅僅被作為一種“美的表達”,但是藝術的意義和價值,卻必須建立在人和自然的關系之中。那么,在今天這個“后印刷”的時代,當曾經實在的自然世界被越來越多的由著數字技術創(chuàng)建的“虛擬世界”所占領,人和自然的關系,也正在或者已經發(fā)生了許多本質性變化的背景之下,版畫何為?藝術何為?
在采訪中,許江介紹了中國版畫的發(fā)展歷程,高度評價了魯迅先生對中國版畫的啟蒙意義,他認為“那簡約中獨立天地的精神的放懷,那媒介變革中所孕生著新的感性力量與文化責任,才是他(魯迅先生)對版畫藝術的孤心獨見,也是我們要不斷地回收到新的藝術變革中去的歷史性的精神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