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
趙無極(1920–2013)《夜之森林》
趙無極(1920–2013)《31.10.79》
1979年作,油彩畫布,145.5 x 113.3 公分
估價:900萬至1,200萬人民幣
趙無極作品從早期只在畫廊間交易,到上世紀80年代正式進入二級拍賣市場,期間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育、成長歷程。鑒于趙無極作品的市場演變存在一定的階段性,下面結(jié)合具體的拍品,分階段對其市場表現(xiàn)進行分析。
起步法國揚名歐美(1950-1980年)
趙無極的繪畫市場從法國起步。1950年,畫商皮埃爾洛埃在參觀趙無極的畫室后,便與趙無極簽訂了一份長達7年的合約。從1952年起,他的作品定期在巴黎皮埃爾畫廊經(jīng)常性展出,也會出現(xiàn)在美國、瑞士、英國。60年代,趙無極的作品出現(xiàn)在美國市場。
經(jīng)過長期的市場運作,20世紀70年代末,趙無極已經(jīng)成為法國最杰出的亞洲藝術家,作品為世界許多著名博物館收藏,代理畫廊已然遍布歐美各處,參加過的重要展覽數(shù)不勝數(shù)。機構、個人買家眾多,“國際盤”已然形成,可以說這一階段的鋪墊為趙無極的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試水拍場 華人追捧(1985-2001年)
早在1985年,趙無極的作品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拍賣場上。當年的平均成交價格為1471美元,上拍量為4 件,均成交。1989年,成交均價已經(jīng)達到51919美元,短短4年,價格增長了35倍且全部成交。從1990年到1996年的7年內(nèi),成交均價穩(wěn)定在22000美元上下,上拍量大約在30件的水平,平均成交率為68%。
需要說明的是,支撐趙無極早期價格的買家以海外華人、我國臺灣地區(qū)買家為主。這與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直接相關。趙無極開始為國人所知,進入到國人視野,臺灣地區(qū)藝術從業(yè)者們作出的貢獻功不可沒。1983年臺北的歷史博物館介紹了趙無極的畫作。與此同時,以大未來畫廊為代表的一批臺灣畫廊開始推廣趙無極的作品,但實際成效一般。
90年代初期,臺灣成為華人世界里西畫藝術品的交易中心。1999年,蘇富比將臺灣業(yè)務并入香港。同年,羅芙奧藝術品拍賣公司成立,成為臺灣地區(qū)重要的拍賣公司之一,趙無極被歸于“大華人藝術”板塊。2001 年,佳士得也將臺灣的西畫拍賣移至香港,并設立了“二十世紀華人藝術”板塊,趙無極成為該板塊的重要成員。香港佳士得也成為他的福地,誕生了諸多高價成交紀錄。
行情初現(xiàn) 一飛沖天(2002-2013年)
2002至2003年,趙無極作品平均成交價格穩(wěn)步提升,2004至2005年,連續(xù)兩年大漲,構成趙無極作品在新世紀里的第一波行情。
2006 年,趙無極作品價格開始沖高。全年的上拍量與2005年一致,均為68件,僅5件流拍,成交率略有提升,為93%,連續(xù)三年成交率保持著90%以上的高水準。
2007 年,趙無極作品的成交價格繼續(xù)上升,但幅度有所減緩。全年送拍量大幅攀升到94件,比上一年多出了38.2%,其中15件作品流拍,成交率下滑到84%。作品成交均價突破了50萬美元的瓶頸,為566577美元。
2008 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一年的行情較為特殊。雖然全年有99件作品上拍,但高達40 件作品流拍,成交率為60%。然而面對如此大的流拍量,而成交均價與上年相比僅下降了5.14%,為 537436 美元。
2009至2010 年,趙無極作品行情進一步穩(wěn)固,之后便開始快速爬升。2009年共有77件作品上拍,成交率回升到91%,成交均價上升到581716美元。2010年,送拍量增至82件,成交率為89%,成交均價為692153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9%。
2012年,趙無極行情全面爆發(fā),交易量、總成交額、成交均價、最高成交價均刷新了歷史紀錄:2011年,高達120件作品上拍,如此規(guī)模,成交率依然有94%。
2013年以來,全球經(jīng)濟震蕩、中國經(jīng)濟增速放緩無不打擊著市場信心,但趙無極在2013年病逝后,藏家普遍惜售使得作品一畫難求,趙無極上拍作品并未受到大環(huán)境影響,而是一路走高。由于趙無極作品走進市場的時間跨度達到近60年,因此收藏群體相對穩(wěn)定,新買家要想獲得趙無極精品,私人洽購和圈內(nèi)人士的推薦將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