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法國在世最貴藝術家蘇拉熱攜“黑畫”來襲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曾潔 2017-09-28


法國畫家蘇拉熱

備受關注的法國現(xiàn)當代繪畫藝術展,未展先熱,莫奈、畢加索、馬蒂斯等西方藝術圈大咖的名字,攪動了文藝青年的看展熱情。距離成博這場藝術大展開展不到兩天,隨著參展畫家名單的釋放,觀眾對這場藝術盛宴的期待值不斷攀升。

9月25日,記者從成博獲悉,法國目前在世最貴的當代抽象藝術家蘇拉熱也將帶著他的“黑畫”經(jīng)典參展。蘇拉熱一生只愛黑色,只畫黑色,此次展出藝術品中,唯一一幅“黑畫”,便是他的代表作《1979年6月19日畫作》,以僅次于莫奈《睡蓮》的估值做客成博,再現(xiàn)他的“黑色經(jīng)典”。


《2002年5月9日》非此次法國展展出作品

巨幅黑畫暗藏乾坤

即將展出的51幅畫作中,有一幅“身材高大”、“顏值凸出”的作品十分扯眼球,遠遠看去除了一片漆黑似乎并無其他,就像是墨水打翻在了畫板上。“這幅畫畫的是什么?是不是拿錯了?”當你站立于這幅“黑畫”前摸不著頭腦時,或許不會想到,這是此次所有展品里估值第二的千金之作。

這幅《1979年6月19日畫作》,是法國現(xiàn)當代藝術家蘇拉熱1979年的黑色繪畫代表作之一,畫作寬1.75米,高達2米,尺幅巨大,只有走進細看,才能欣賞到其中的乾坤。一片漆黑之中,蘇拉熱利用各種刷子、金屬器具在畫面中刷出橫向肌理,細微處有層層疊疊透著光亮的新空間。這些交錯縱橫的紋路,在光影之下可以呈現(xiàn)不同色彩,形成流動的美感,這便是蘇拉熱的“黑色交響曲”,他將黑色對光線的表現(xiàn)發(fā)揮到了極致。

年少的蘇拉熱懷揣著對巴黎的向往,早早揮別故鄉(xiāng)。正當他滿懷期望抵達之后,才發(fā)現(xiàn)巴黎已被遍地的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印象主義填滿,無人認可他的“黑色理想”。正當蘇拉熱在巴黎灰心喪氣之時,一位名叫詹姆斯的美國人將他帶回了美國,沒過多久,他的黑畫創(chuàng)作在美國大紅大紫。

1979年,是蘇拉熱美術創(chuàng)作史上的一個決定性轉折,他開始創(chuàng)作大幅、結合幾個面板完全覆蓋厚厚的黑色油漆的畫作,參展作品就是其中之一。這些作品沒有標題,只有完成的日期,漆黑的畫面如畫家本人一樣特立獨行。它們依賴紋理、節(jié)奏和筆觸方向的對比,由波紋或光滑表面的交替波段產(chǎn)生,如果你走進一幅“黑畫”,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光影效果都不一樣,視效非常神奇。

2016年6月,在倫敦蘇富比的一場拍賣中,蘇拉熱于1959年創(chuàng)作的一件作品以433.85萬英鎊的價格成交,他一躍成為法國在世藝術家單品拍賣價格最高的藝術家。


《1964年1月10日》 非此次法國展展出作品

百歲畫家東方受寵

出生于1919年的蘇拉熱,是此次藝術展參展者里唯一一位在世的法國當代藝術大師。蘇拉熱的畫齡已逾70年,今年已近百歲高齡,卻從未停止對繪畫藝術的新探索,其作品被全球上百家美術館所收藏。

6歲時,蘇拉熱就開始癡迷黑色。關于這件小事,還有個傳奇的故事:曾有人看見蘇拉熱在畫紙上用黑色胡亂涂鴉,不禁問道:“你在畫什么呢?”他回答:“我在畫雪,因為黑色將白雪襯得更加雪白。”成年后的蘇拉熱更對黑色瘋狂著迷,一步步試探,竟將黑色畫出了光,畫出了“黑暗精神”。在他的精神世界中,“黑色是一種顏色,同時也不是一種顏色,當光線照在黑色上,黑色就發(fā)生了變化,黑色的精神世界由此打開。”

黑色貫穿蘇拉熱整個藝術生涯,也使他的作品在東方受到歡迎。在蘇拉熱的許多作品中,深深淺淺的黑色元素與中國水墨畫的形態(tài)有些相似,兩者同樣講究意境神韻、簡約大氣。他的作品雖然不是漢字,但畫作中大量飄逸的黑色元素,卻帶給人一種東方水墨書畫的感覺,比之于西方抽象藝術畫家,他是東方人最容易接受的藝術大師。

51幅大師真跡,80天展期,盡現(xiàn)180年法國現(xiàn)代化變遷史。9月27日,莫奈、畢加索、馬蒂斯等數(shù)十位西方近現(xiàn)代藝術大師原作齊聚成博,攜手為觀眾共啟“賞美之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