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中華藝術宮 蕭勤“回家”藝術大展正式開幕 展出百余件蕭勤繪畫及立體作品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18-03-19


來自香港、新加坡、日本、歐洲等地的藏家朋友前來支持

3月16日下午,由中華藝術宮、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香港3812畫廊協(xié)辦的蕭勤“回家”藝術大展在中華藝術宮藝術劇場隆重開幕,百余件蕭勤繪畫及立體作品即日起正式與觀眾見面。

蕭勤早期創(chuàng)作的水墨布面、紙本作品,以及采用當年新研發(fā)的媒體丙烯所創(chuàng)作的畫作都將在本次展覽展出,其中包括有《光之躍動》、《宇宙能量》和《太陽》等系列。觀眾將有幸一睹其作品鮮明的色彩、行云流水般的筆鋒、五彩斑斕的色塊、墨點,以及幾何的構圖。

開幕式上,中華藝術宮執(zhí)行館長李磊致詞時均贊揚蕭勤老師對中國抽象藝術孜孜不倦的精神,及繼往開來的貢獻。策展人許劍龍先生指形容“是次展出的作品,好象隱藏著一個密碼。打開它,讓我們能夠了解老師的創(chuàng)作歷程及超前的哲思”。為此,市文廣局港澳臺辦主任應明達代表向蕭勤先生頒發(fā)收藏證書,正式宣布上海中華藝術宮收藏蕭勤老師的部分作品,并由市文廣局副局長羅毅和蕭勤老師親自揭幕捐贈作品。


蕭勤在開幕典禮致辭

蕭勤先生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在世界各地闖蕩多年,無時不刻對家鄉(xiāng)充滿眷戀。開幕式現(xiàn)場他這樣說道:“離開上海的時候,我只有11歲。如今再訪家鄉(xiāng),我已經(jīng)是83歲了?;蛟S你們看我蒼蒼白發(fā),步履瞞珊,但我心中仍是那個11歲時候的蕭勤。”

“這次我?guī)Щ亓烁鱾€時期的作品,與家鄉(xiāng)共享,并且將留一系列作品給中華藝術宮。對我而言,這才是回家真正的意義:讓最有代表性的蕭勤創(chuàng)作永遠留在我的家鄉(xiāng)——上海。”


回家:蕭勤藝術大展,展覽現(xiàn)場

事實上此次展覽命名為“回家”,也有著更深層的含義:不但意味著蕭勤回歸到出生的地方,也代表了他精神上“歸根”的表現(xiàn)。這寓意蕭勤先生一生的藝術追求要回到原點,這個原點不僅是指出生地上海,也是其文化和精神的歸宿。這是歸根,也是初心。


回家:蕭勤藝術大展,展覽現(xiàn)場

在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倡議和推動下,蕭勤先生將向中華藝術宮捐贈各個時期多件的代表作品,這是一個藝術家對故鄉(xiāng)和社會最大的饋贈和奉獻,并與中華藝術宮共同建立“蕭勤藝術研究中心”,以推動蕭勤及20世紀中國現(xiàn)代藝術的研究和推廣。


蕭勤, TY - 89, 布上壓克力、墨水, 110 cm x 140 cm, 1960


蕭勤, 大同, 布上壓克力, 200 cm x 480 cm, 2012


蕭勤“回家”藝術大展

展覽時間:2018年3月16日-5月2日

展覽地點:中華藝術宮展廳17

關于蕭勤

蕭勤先生1935年生于上海,其父親蕭友梅是上海音樂學院創(chuàng)辦人之一。1949年,隨姑父去了臺灣,1952年進入李仲生畫室學習。1956年蕭勤先生獲赴西班牙藝術學院獎學金。出國前他與李仲生畫室八位同學共同創(chuàng)辦了臺灣重要現(xiàn)代藝術團體“東方畫會”,在赴西班牙后旅居歐美達60余年。上世紀60年代以后,他意識到尋求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開始重新研究禪、道、老莊等東方哲學思想,發(fā)展出了有別于西方抽象圖式的創(chuàng)作風格。

蕭勤先生是為數(shù)不多的長期旅居海外,不斷以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運動方式直接參與發(fā)起國際藝術運動的中國藝術家之一。1961年,蕭勤先生聯(lián)同意大利畫家安東尼亞、日籍藝術家吾妻兼治郎和東方畫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元佳共同創(chuàng)辦了“龐圖”國際藝術運動。該運動是以東方精神為重點的國際抽象藝術運動,展現(xiàn)了東方精神的延續(xù)。“龐圖”在意大利文是“點”的意思,是西方藝術中最小及基本的視覺元素,這也巧妙地呼應了中國哲學對“點”的觀念。對中國哲學而言,“點”則象征著萬物的起源和終結,闡述了古代智慧的“萬法歸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