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場緊鑼密鼓的春拍,用各自獨有的表現(xiàn),見證了2012年中國藝術(shù)品春季拍賣的風雨冷暖,在2011年的春漲秋跌之后又開始回歸理性。此時,江南的新海上雅集以一枝獨秀的姿態(tài),正在悄然揭開今年這場饕餮盛宴的壓軸帷幕,將為廣大的行業(yè)內(nèi)人士和廣大海內(nèi)外藏家獻上最別具一格的大餐,這次大拍包括上海首屆明清竹刻專場,首屆文人書齋及江南舊藏專場,首屆鼻煙壺專場,首屆湘妃竹及茶道具專場,首屆翡翠、珠寶、名表、古董首飾專場,第二屆宮庭藝術(shù)及重要工藝品專場,海上集珍—瓷、玉、工藝品專場,文房四寶及書畫專場,近現(xiàn)代名家書畫精品專場,海外回流書畫專場和扇骨、成扇、小品專場共11個近1500件拍品,即將在上海延安飯店隆重展現(xiàn),為江南的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開啟新的篇章。
刀筆仙工——首屆明清竹刻專場
2012年4月28日至7月1日,上海博物館六十華誕之際,上博為廣大觀眾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展覽——竹鏤文心•竹刻藝術(shù)特展,利用其館藏的藏品和圖像、文獻資料,全面展示了從秦漢時期開始一直到現(xiàn)代的竹刻藝術(shù)發(fā)展歷程,展現(xiàn)了竹刻藝術(shù)在當今獨特的藝術(shù)氣質(zhì)和文化收藏價值。新海上雅集為祝賀上海博物館六十華誕及其竹刻特展的圓滿成功,也為響應(yīng)國內(nèi)外文人墨客的呼吁,舉辦上海史上第一屆刀筆仙工——明清竹刻專場。展現(xiàn)明清時期樣式繁多的竹刻精品佳作,專場中有四件來自2008年香港自佳士得”好善簃”竹刻專場中的佳作:清 竹雕石榴擺件、清 竹雕荷蟹香筒、清 竹雕二喬讀書筆筒和清乾隆 御制竹雕秋趣圖葫蘆盒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四件佳作件件古雅清新,刻畫入微,用刀如筆,質(zhì)地瑩潔朗潤,充分的展現(xiàn)了竹刻藝術(shù)的精神和意境。
而整個專場最為耀眼的非此件坐姿壽星擺件莫屬了,此竹雕壽星取材碩大,端坐于假山之上,腦丘高凸,彎眉長垂,神色和藹,笑口大開,左手捧持如意,右手握仙桃,長髯垂胸,唇頜腮長髯連為一片,眉宇、眼部和胡須刻畫較細,層次分明,絲絲可辨。寬衣大袖,衣褶層迭垂然而下,飄逸流暢,周身童子八個嬉戲玩耍,形態(tài)各異,或持仙桃或持如意,情景風趣,生活氣氛極為濃厚,組成一幅寓意“多子多壽”的生動場景。雕刻容貌生動,兒童夸張的面部表情與壽星慈祥的神態(tài),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使整體雕刻的喜慶色彩更加強烈,應(yīng)為宮廷舊藏。此件壽星也是2008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的拍品,與南京博物院館藏的清壽星擺件有異曲同工之妙,堪稱嘉定圓雕竹刻藝術(shù)的典范之作。
退思慎獨——首屆文人書齋及江南舊藏專場
此專場以其獨特的江南韻味備受關(guān)注,不僅僅是因為這批藏品可靠的來源,更因為這批藏品身后歷經(jīng)令人回味的歲月,首當其沖的便是一批由抄家返回的海上舊藏,大部分都配有原包裝盒,流傳有序,一目了然。其中一件黃花梨的平頭案,是明式桌案中經(jīng)典的品類。其案形結(jié)體家具,腿足縮進安裝,外形簡約光素,線條清爽,是最能體現(xiàn)制作者藝術(shù)素養(yǎng)和基本功的家具。案面以格角榫攢邊打槽平鑲獨板面心,冰盤沿,沿下刀形牙板起陽線,耳形牙頭角位略圓,下有四根穿帶出梢支承。帶側(cè)腳的圓材腿足上端開口,安素面牙條,再以雙榫納入桌面邊框底部。抹頭下腳足間安二根橢圓形梯棖。桌面底部原來漆灰、糊織物與漆裹仍保存良好。造型簡約,素雅可人,各部分比例恰到好處,空靈俊秀,彰顯文人心境,是此專場黃花梨書房家具的代表之作。
此外,北京知名銅爐收藏家劉錫榮先生提供的幾座書齋銅爐精品,皆為案上佳品,另一批難得一見的舊藏的私款爐,有石渏珍藏、福履堂、沉煙裊裊、崇禎庚辰年繼泉制等,均悉數(shù)亮相,令人期待,韻味悠遠。書房里,一張案,燃一炷香,煙裊裊升起,一幅充滿意蘊的江南風情顯現(xiàn)眼前。此時,一陣悠揚的琴聲曼妙而出,仿若天籟,多少文人騷客沉醉其中。兩張古琴應(yīng)運而現(xiàn),其中一方名為“金聲玉振”,為官府所制,嵌白玉刻“大清康熙年制”,嵌黃楊木刻琴名。另一方則是明朝仲尼琴,寬大厚重,從其琴面的蛇腹紋來看,非數(shù)百年不能呈此妙象,古意盎然。琴面髹漆,發(fā)蛇腹斷紋。琴體琴身體長修美,琴體素雅不失華貴,法度森嚴。琴器大小適度,攜帶方便,可操于庭院廟堂,亦可操于山谷水濱。音韻恬淡文雅,發(fā)聲堪稱妙品,非常適合演奏,當為操縵家所重,且外貼“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標簽。
盈握乾坤——首屆鼻煙壺專場
此場鼻煙壺專場是上海首屆專場,有大量精品之作呈現(xiàn),相信對鼻煙壺收藏家來說定會收獲不小。藏品都是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的鼻煙壺收藏家Gurevich的舊藏,精品薈萃,精彩紛呈。而且,全場所有的鼻煙壺藏品都是無底價起拍,這是此專場尤為亮眼的地方。除了精美的鼻煙壺外,此專場還有四盒67件精美宮廷帶扣,以金、銅、白玉、水晶、瑪瑙、寶珠等各種名貴材質(zhì)制作,形制多樣,工藝多彩,紋飾華美,匯集一盒,十分難得。
禪茶一味——首屆湘妃竹及茶道具專場
此專場經(jīng)由新海上雅集精心籌備,匯集海內(nèi)外各地名家精品,近20件湘妃竹和各類茶道具,包括一批來自日本東京、名古屋和京都的鐵瓶銀瓶及茶道具,件件均是出自日本的金工名師或者知名世家,有真鍋靜良、北村靜香、木村節(jié)三、藏六,中川凈益,春山秀夫,金壽堂雨宮,尚美堂金正等,而作為其中突出的代表之作當屬這件廣珉刻如鐵款鐵包銀嵌金銀古幣紋瓶了,此件鐵包銀瓶從工藝技巧和造型美感都堪稱典范之作。在銀的外層鍛打上鐵,將銀和鐵完美的結(jié)合起來,從工藝上來說就是極難得,而且造型優(yōu)雅端莊、大氣古樸。線條流暢,柔韌又極富張力。壺身色澤內(nèi)斂含蓄,上半部嵌金銀古幣紋,極具東方神韻,與流和蓋部邊緣以及壺身下半部露出的銀色相應(yīng)成趣,對比之下凸顯鐵的樸拙和銀的華美之氣。整件鐵包銀壺看似簡單,但是諸多細節(jié)細膩精到,把鐵和銀的元素運用的恰到好處。
另征集到一批新加坡陳之初的舊藏和臺灣藏家提供的一批紫砂朱泥名壺,陳子眭、陳曼生、楊彭年、顧景洲、陳鴻壽、王寅春和黃玉麟等一系列名家如星空的星辰,將這個專場變的光芒四射。
皇室長物——第二屆宮廷藝術(shù)及重要工藝品專場
繼上一屆宮廷專場備受好評之后,新海上雅集精心籌備了第二屆宮廷藝術(shù)重要專場,匯集了諸多難得一見的皇室秘藏。溥儀家族后裔舊藏的宮廷殘件一批,另翡翠手鐲以及純金手鐲都是其中的精品之作,還有一件雍正御制湘妃黑漆描金山水花卉紋多寶閣可以說是其中的扛鼎之作,從其整體作工裝飾手法及風格特點看,這件架格使用了粽竹、湘妃竹、黃楊、象牙、刺繡、楠木影、彩漆、金漆多種材料,又結(jié)合多種工藝門類,僅漆器一項就有描金、描漆、彩金像三種工藝的綜合運用。同時這種漆器工藝與織繡工藝的完美組合實屬罕見,不是民間或地方上的工藝水準所能達到的。據(jù)清宮檔案記載,這種黑漆描金為底色的多寶格設(shè)計樣式是來自于雍正皇帝本人的欣賞要求。雍正七年三月二十三日活計檔記載:“郎中海望奉旨:九洲清宴陳設(shè)的寶貝格二架,系楠木的,看著不起色,爾照此尺寸另做黑漆格二架,如隔版雕花不能做添的,爾將兩面隔斷板或方形、圓形、腰圓形、長方形,酌量配合,俱各挖透……”可見這種深色漆多寶格的制作是為了襯托所置古玩的色彩,以便于雍正帝欣賞。而雍正對于各種多寶格內(nèi)各種異形開光的興趣,也是一個清宮家具的新樣式。此多寶格雖沒有標識出明確的制作年款,但經(jīng)研究家具與漆器的專家共同分析,從其博古格的形狀、漆器的描繪方法、紋飾的組合、織繡品的特點、湘妃竹的運用等多方面的綜合判斷,此博古格應(yīng)是清代雍正時期(1723-1735)皇家造辦處的產(chǎn)物。其設(shè)計之巧妙、用料之奢華、所用工藝之繁多,無不令今人嘆為觀止。而歷經(jīng)三百年的滄桑,此件多寶格仍然漆色不損、漆面平整光亮、繡片絲線光澤猶存,如此完美之品相更是可與而不可求的。
除此之外,還有乾隆時期一尊六品佛樓的莊嚴母及慈禧太后六十壽誕特制的翡翠香筒一對,都是宮廷上上之品。
乾隆官做的莊嚴母,頭戴寶冠,頂束高髻。面形方正,眉清目秀,妙相莊嚴。上身飾項圈、長鏈、下著長裙,腰間束帶。身披倒U字形帔帛,帔帛繞手臂垂至座側(cè),而后又向上翻卷,極富裝飾性。游戲坐于單層覆蓮座上,右手當胸結(jié)說法印,左手托海螺。整體做工精細,結(jié)構(gòu)勻稱,是清代乾隆宮廷造像典范之作。
為慈禧賀壽而制的翡翠香筒則是由瑞典藏家提供,莊嚴華麗,形制規(guī)整大氣,用料碩大考究,刻畫精妙絕倫,即便身處宮廷,與無數(shù)珍寶相較也毫不遜色。
皇室印章作為權(quán)力的象征歷來備受追捧,此次新海上雅集便推出系列宮廷印章,其中由慈禧時期駐中國的英國大使提供的白玉印和宣統(tǒng)御用的水晶印章便是翹楚之作。
海上集珍—瓷、玉、工藝品專場
此專場藏品主要源自日本、臺灣和香港三地,日本回流的藏品大部分都是首次出現(xiàn)在大陸,譬如此件明 剔紅雕鳳穿牡丹紋長方幾,木胎為材,通體朱漆肥厚,漆色鮮亮紅潤,整體滿雕鳳穿牡丹紋,四周以纏枝牡丹襯托,圖案排布嚴密緊湊,紋飾密而不亂,極見功力。日本回流中還包括一批名貴硯臺,田黃印章和銅爐,甚為難得。臺灣的臺北藏家?guī)准蠲麪t,有在《金玉青煙》和《雙清藏爐》中出版,臺中藏家提供的一批玉器佳品,不僅囊括了唐宋元明,甚至還有紅山良渚,跨度大卻件件都是經(jīng)典之作。來自香港藏家的田黃印章和知名珠寶商提供的翡翠珠寶也是本場拍賣的重要部分,以及禮儀陳設(shè)中的佛像堪稱本場拍賣的重中之重,多為歐洲藏家提供,其中一尊清乾隆的宗客巴坐像耀眼異常,此尊頭戴通人冠,表示他重戒律。雙目平視,法相寧謐莊嚴。身著坎肩,僧裙,外披坦右式袈裟,衣緣鏨刻纏枝花卉。雙手捻蓮莖于胸前結(jié)說法印,蓮枝順臂而上,花蕊上奉置象征此尊功德與智慧的寶劍,經(jīng)書和摩尼寶,這是宗客巴造像的重要標示。像身胎壁厚重,臺座蓮瓣素樸光潔,底邊呈卷唇狀,時代特征鮮明。
還有一尊不得不提,那就是清 大六臂大黑天佛造像,此尊造像怒髮上沖,繒帶飄拂於耳際。頭戴五骷髏冠,面生三目,須髮為火焰狀,咧口卷舌,獠牙外露,相容兇忿。胸腹袒露,胸前佩戴瓔珞釧環(huán),腰圍虎皮裙,以人頭蔓為飾。主臂左手托嘎巴拉、右手持鉞刀。上二臂右手原持骷髏念珠,左手原擎三叉戟;下二臂右手拿手鼓,左手拿索,手腳刻劃細膩寫實。左展立,足踏象頭天神,下承覆蓮臺座,顯示出藏密護法神的威猛之相。都是銅鎏金佛像重的上層之作。
此專場最后一個小環(huán)節(jié)便是玲瓏佩玩部分,大部分來源于文物商店舊藏,琳瑯滿目,精彩紛呈,令人應(yīng)接不暇。
華光寶氣——首屆翡翠、珠寶、名表、古董首飾專場
由英國貴族后代提供的一批古董首飾、鱷魚皮包及雪茄盒等系列奢侈品,不僅是上海乃至全國都是首次展現(xiàn)。這批系列,不僅代表了英國貴族的雍容華貴,其本身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也賦予這批藏品極其珍貴的歷史和收藏價值。
其中的另外一個手飾名表系列則是由日本藏家提供,還有日本珠寶商提供的一顆天然淡粉橘水滴型切工鉆石,此裸鉆重5.27克拉,造型富于轉(zhuǎn)變,長度與寬度的比例完美。色彩明亮鮮艷,光芒閃耀,其水滴形的切割工藝也是集卵形切割和欖尖形切割的長處于一體,使漂亮的寶石出落的好像一顆晶瑩剔透的淚珠狀,極具美感,優(yōu)美中隱含美麗。
翡翠中一件老坑玻璃種翡翠古壁掛墜備受矚目,老坑玻璃種,質(zhì)地細膩、清純、勻凈、冰透,水頭十分通透。翡翠色澤均勻、陽俏、濃正、老辣,呈滿綠色。如此高等級的老坑玻璃種翡翠極為罕見,翡翠件整體完美,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和實用價值。
來自蘇州同一藏家舊藏的一批名家白玉,有翟倚衛(wèi)的和田籽料留皮巧雕早春玉牌,裁切方正,正面保留紅艷的石皮,巧雕成早春圖,枝繁葉茂,俏色可人,背面題刻詩句,工藝精湛。劉忠榮的和田籽料賞畫玉牌,溫潤如脂,一面雕刻賞畫圖,一面題刻詩句,工藝極其精湛,構(gòu)圖優(yōu)雅,都是蘇作玉雕的典范之作。
還有一批來自東北的野山參,為同一藏家提供,部分具備國家檢驗機構(gòu)和野山參協(xié)會雙證書,質(zhì)量絕對可靠,且價格遠遠低于市場價,值得期待。
蘇州云棲山房——文房四寶及書畫專場
蘇州云棲山房主人為蘇州知名畫家,在書畫收藏及品鑒上也頗有成就,此場書畫便是出自云棲山房主人的收藏,其中江寒汀的灑金紙本花鳥四條屏受到各方的一致認可,為江寒汀作品中頂尖之作。另一方印有“誥封柱國榮祿夫人紹虞翁印”的官印尤為突出,其為覆斗式印,包漿渾厚。印面布局老練雅致,氣韻端莊大氣,鏟底平正深陷,為典型的官作精品。另外還有一批來源可靠的印章和筆墨紙硯也備受期待。
扇骨、成扇、小品——書畫專場
此專場將呈現(xiàn)由各大名家鐫刻和繪制的扇骨、成扇和小品,如張大千、江寒汀、馮超然、黃賓虹、吳湖帆、吳大澂等,群星云集,靈巧雅致,不僅韻味十足,更添濃厚的文人情懷,其中一件清初 湘妃竹扇骨,長約41公分,尺寸碩大,極為罕見。
近現(xiàn)代名家書畫精品專場
此專場的封面作品,陸儼少的東坡詩意圖,曾有過三次出版:一次是《陸儼少自敘》1986年上海書畫出版社;一次是《陸儼少全集》4繪畫卷 P141 ,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2008年10月第一版;還有一次是《南北畫壇》中國近現(xiàn)代名家書畫萃集P140,上海書畫出版社 2011年出版。程十發(fā)的少女孔雀,著錄于《程十發(fā)書畫2》第102頁,由西泠印社1979年12月出版,是程十發(fā)早期的出版物的代表作。一幅朱屺瞻的山路原無雨,也是早年已有著錄——《朱屺瞻畫集》和《當代書畫名家——朱屺瞻》,此畫同時還于1988年在新加坡國家博物院展覽。還有一幅虛谷的金魚也是本場的亮點,虛谷是清代著名畫家,海上四大家之一,被譽為“晚清畫苑第一家”。工山水、花卉、動物、禽鳥,尤長于畫松鼠及金魚。亦擅寫真,工隸書。此畫便是他的典型之作,蒼秀有趣,敷色清新,造型生動,落筆冷消,別具風格。
除了各具特色的名家精品之外,本場還有一批來自汪亞塵家屬提供的汪亞塵作品,數(shù)量多,類型齊,難能可貴
海外回流書畫專場
此專場中以海外回流精品為主,分別來自日本、馬來西亞、英國、香港和臺灣。日本的回流作品中最為引人矚目的便是一套齊白石花卉集珍冊頁了,此套冊頁有 “好”“怪”兩字便可概括其全貌。 說它“好”,乃其用筆、用色、章法皆到位。說它“怪”,只覺得少了常見白石畫作之潤澤,多了些生拙異趣。這部冊頁不是“國貨”,而是日本貨,而且不是通常用來作畫的冊頁。其紙張并非生宣,一時未能考究。尤其頁面四邊還有凹陷的直線和斜角線,似乎其原本用途是鑲嵌什么物件在上面的,是照片還是印刷畫片?難道齊白石是在一本照相冊上作的畫? 等看到最后一頁,頓時明了。畫家跋道:“橫村先生乃余之好友,此來攜舊冊一本,共計八開,求余作畫。余謂此冊丑不受墨。先生說,無論何其丑怪,先生不怪,潤格照付。余之無奈,欣然命筆,果丑怪齊來。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余始知其然也。”當然,白石自稱“丑怪齊來”,未可盡信。古人行文好自謙、自貶、自嘲,不似當今大師們引吭自夸。而橫村先生既是白石好友,且不吝潤資,可見不會是舍不得買一本好的冊頁。以此求畫,并聲言“無論何其丑怪……潤格照付”,可見是其故意求“丑”求“怪”。有時候陌生的材料會對畫家產(chǎn)生一種刺激,讓他精神一振,全力對付。而且好的畫家會很快把握陌生材料的特性,因勢利導,畫出些許新意來。這或許是橫村目的所在。再看此冊,白石不負白石之名,橫村也達到了橫村的目的。不僅如此,還給今人留下了有趣的猜想和話資。
除了這位畫壇巨擘,本場另一個備受矚目的當屬吳昌碩的這幅東籬佳色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陶淵明隨手拈出賞菊佳景,畫界不乏籬菊佳作。元明兩朝,以行草筆法,寫簡筆墨菊,皆有清逸之氣,惟略嫌單薄為小憾。 安吉吳昌碩,以擅書石鼓鳴世,又得狂草氣勢,風卷殘云,有不可一世之慨。雙鉤畫菊更是長技。 吳氏五十之前,畫菊尚是元明墨菊一路,六十而后,漸開新法,繁花密葉,枝干欹側(cè),籬落斜穿,饒野逸之趣。七十而后,技法愈精,筆墨愈肆,然奔放不離法度,精微顧到氣魄,此幀是也。 觀左上之菊,花瓣之繁密,令人目眩,一花之瓣,幾近數(shù)十而百,雙鉤宛轉(zhuǎn)而微妙,不失書法一波三折之趣。左下襯菊,略疏而稀,稍存元明菊法。上下呼應(yīng),和而不同,不同而和。雙鉤寫菊,疏者易散,密者易亂,救散救亂之道,在書法轉(zhuǎn)折頓挫行筆之氣,近世惟齊白石、潘天壽差可仿佛,然以氣勢豪放而言,吳昌碩似更勝一籌。 且籬落大干放筆,一氣而下,吳氏以石鼓漢隸之金石筆墨,自然得心應(yīng)手。籬落之穿插起收,不經(jīng)意中更見匠心,較之他人,則高下立判。惟可于識者道,難于觀者言。 款中言及螃蟹,更是吳越間賞菊之必備,神味之游,可不樂乎
由日本回流的第三幅重量級精品是傅山的翔鷺圖,大鵬六月有閑意,仙鶴千年無躁容,意境極高。而由馬來西亞華僑連建德先生提供的一批名家精品書畫,如張大千、賀天健、宋文治、何紹基和傅儒等,則全部采用無底價的方式呈現(xiàn),加上英國、香港和臺灣回流的書畫精品,本場拍賣數(shù)量多,名頭齊,墨彩繽紛,各具其妙。
此次新海上雅集共推出11個專場,為歷年來之最,是多年來廣大行業(yè)內(nèi)人士及海內(nèi)外藏家的關(guān)注和愛護的結(jié)果,其中有5個專場是上海首次開拍,意義深遠,掀開上海拍賣的新篇章。而且,此次拍賣藏品件件都是優(yōu)中選精,雅致珍貴,更有不少首次在大陸出現(xiàn)及長年秘藏的精品展現(xiàn),價格上也是趨于靈活,鼻煙壺及部分書畫采取的無底價起拍更是讓人垂涎三尺,放眼國內(nèi)外,以如此精致獨特的姿態(tài)呈現(xiàn)的拍賣實在難覓其右。
【編輯: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