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 書法
田黃石薄意雕歲寒三友隨形章
清康熙 銅胎掐絲琺瑯云紋多穆壺
——專訪《新海上雅集》創(chuàng)始人孫仲良
近年來,滬上“新海上雅集”古董拍賣一直頗受市場關注。今年秋季大拍已臨尾聲之際,“新海上雅集”拍賣創(chuàng)始人孫仲良對于本季古玩市場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
尖端稀有拍品是砝碼
孫仲良表示,從今年春拍開始,中國藝術品市場除“當代藝術”板塊外其他藝術門類都出現(xiàn)回暖趨勢,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經(jīng)濟的迅速回暖。隨著中國已擠入全球藝術品流通市場前三甲,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成熟性也大幅度提高,這里拍品的優(yōu)劣性起到了決定性因素,藝術品的兩級分化也日趨嚴重,一些尖端稀有的藝術品在不斷地刷新成交紀錄,而一些“生意貨”卻越來越無人問津。
作為古玩行家,孫仲良認為:“古董一向是物以稀為貴,所以各個門類的稀缺精品都有收藏價值,都會進一步上漲。從最近各家拍賣行的拍賣結果來看,有幾種情況是比較搶眼的。第一是材質稀缺類,如犀角、沉香、田黃等材料本身就很稀缺的古代藝術品;第二是能舒緩當代人高強度工作壓力的一些門類,如古琴,與香道有關的文人銅爐、玩香工具等,以及與茶道有關的老普洱茶和品茶工具等。
回流趨勢繼續(xù)走強
對于即將在2010年元旦開拍的“新海上雅集”09秋季古董拍賣,孫仲良透露,他們特別新增了回流“國石”和“書畫”兩大專場。之前,“新海上雅集”一直只專注于瓷雜類的拍賣,對此,孫仲良承認,他們的確有了將“新海上雅集”推向全面經(jīng)營的想法。他指出,書畫作為中國藝術品的主要品種歷來是收藏大系,而且拍賣品種的全面發(fā)展才能使公司更加全面。
此外,他還告訴記者,金秋拍賣他們的信心更多來源于諸多海外藏家的支持,新增“國石”和“書畫”兩大專場中大部分拍品都是從境外征集而來。如一批來自中國臺灣和日本的200余件名家書畫佳作中一件臺灣藏家早年購藏的45方尺于右任巨幅書法就格外引人矚目;而日本藏家提供的吳昌碩、孫中山、汪精衛(wèi)、王一亭的書畫作品也極為搶眼。而“回流當代國石”專場中的121件拍品也均為境外藏家早年從國內(nèi)購出,如“田黃薄意山水紋山子”、“林飛刻白荔枝凍彌勒童子”、“馮志杰刻銀裹金龍紋雕件”等,都屬于選材珍稀、雕刻精湛的當代石雕大師扛鼎力作。
對于回流問題,孫仲良透露,歐美藏家也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參與熱情。如瑞士藏家ADELAIDE提供的一件“清康熙銅胎掐絲琺瑯云龍紋多穆壺”就彌足珍貴,北京故宮博物院研員張榮還特為此撰文,據(jù)查是他看過的全球第四件個人藏品;另一件“明尤侃款犀角雕山水樓閣紋杯”作為犀角杯中的佼佼者也將上拍。而美國地理學教授FRANK CABRAL則提供了其珍藏的一批金銅佛像及藏傳文物;日本“池田章政”家族提供的是其舊藏的一批元代至明代中國漆器精品,如“元剔紅雕山水樓閣八方蓋盒”、“清中期犀角雕饕餮紋杯”、“清白玉鏤雕龍紋水洗”等。臺灣紫藤廬茶館珍藏的八十年前的普洱茶餅和臺灣沉香藏家提供的頂級越南富森紅土沉香都為回流板塊增色不少。
【編輯:虹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