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 在江西省美術館舉辦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24-11-26

展覽信息
INFORMATIONG

主辦單位
江西省美術館
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

Host
Jiangxi Art Museum
Kunstraum Villa Friede, Bonn, Germany

協(xié)辦單位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Co-organizers
CAFA Art Museum
The College of Fine Arts of Jiangxi Normal Unversity

支持單位
中國德國友好協(xié)會

Supporter
China Germany Friendship Association

特別鳴謝
深圳市埃克蘇照明系統(tǒng)有限公司
北京歐亞榮創(chuàng)國際文化有限公司
瀘州老窖·國窖1573

總策劃
任戎

Chief Director
Ren Rong

學術主持
呂澎

Academic Director
Lu Peng

聯(lián)合策展
迪特·榮特,張子康

Joint Curators
Dieter Ronte, Zhang Zikang

展覽時間
2024年11月8日-2025年1月5日

Exhibition time
November 8, 2024 - January 5, 2025

展覽地點
江西省美術館1/2/4號廳

Exhibition Venue
Hall 1/2/4, Jiangxi Art Museum

中國參展藝術家
黃銳、朱金石、徐冰、王璜生、傅中望、張曉剛、蘇新平、譚平、任戎、呂品昌、展望、孟祿丁、龐茂琨、魏光慶、繆曉春、張方白、雷子人、夏學兵

德國參展藝術家
Herbert Mehler,Sonja Edle von Hoeßle,CROW,Otto Reitsperger,Jürgen Paas,Claudia Fährenkemper, Beba Ilic, Reinhard Roy, Camill Leberer, Victor Popov, Hansjörg Schüle, Nikola Dimitrov, Edgar Diehl, Darko C. Nikolic, Antonio Marra,Axel Heibel,Nicholas Bodde, David John Flynn,Dieter Balzer,Dirk Salz,Eberhard Ross,Hans Kotter,Harald Schmitz - Schmelzer, Heinrich Siepmann,Klaus Schneider,Leif Trenkler, Matthias Brandes, Norbert Thomas, Franz Türtscher,Paul Magar, Peter Weber, Vera Leutloff, Clapeko van der Heide, Annette Sauermann, Achim Zeman. Dominique Chapuis, Götz Sambale

 

江西,這片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鐘靈毓秀之地,其自然風光之美,令人心馳神往:廬山云霧繚繞如龍潛淵;婺源古村,沉浸在綠水環(huán)繞的寧靜畫卷中,古樸而詩意;三清山奇峰聳立,盡顯天地玄妙;景德鎮(zhèn)的古窯爐火純青,映照著千年的陶瓷藝術;滕王閣飛檐流丹,傲立贛江之畔,具有紀念意義的南昌八一廣場,緊鄰江西省美術館,是集歷史紀念、市民休閑娛樂與文化熏陶一體的城市中心交匯點。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歷史文化地標與江西淳樸真摯的風土人情,自古至今吸引無數文人墨客和旅人流連忘返,書寫下許多不朽的篇章。

江西南昌八一廣場

在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好時節(jié),期待已久的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 于2024年11月8日在江西省美術館隆重開幕,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盛景,引領他們步入一個跨越國界、融匯中西藝術的新境界。

此次展覽榮幸地邀請了18位杰出的中國藝術家與35位德國藝術家共同參與,集中呈現(xiàn)了上百件/套中德當代藝術佳作。藝術家們以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創(chuàng)作理念,展現(xiàn)了中德不同文化元素之間的融合互補,多元共生,促進雙方在藝術領域近距離對話的深度交流,共同探索藝術的無限可能。

江西省美術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qū)八一大道,屬于江西重要的文化地標,是一座集藝術展覽、收藏、研究、教育于一體的現(xiàn)代化美術館,通過策劃多樣化的展覽、并積極深化與國內外其他地區(qū)的藝術展覽與交流,不斷拓展藝術視野,促進文化互動與融合,作為藝術交流與展示的標桿平臺,歷來是江西乃至全國藝術愛好者的薈萃研習之地,成為推動藝術創(chuàng)新與文化傳承的關鍵力量。

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以19世紀新藝術建筑風格矗立于萊茵河畔。古老的萊茵河,滋養(yǎng)了豐富的歐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見證了從古典時期到文藝復興及之后西方藝術的演變歷程。它橫跨瑞士、法國、奧地利、德國、荷蘭等國境,成為連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水上文化長廊,為坐落河畔的藝術館營造了濃厚的國際文化氛圍。依托萊茵河流域的多元文化積淀,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憑借出色的展覽策劃、廣泛的國際藝術資源,以及長期積累的跨文化融合交流經驗,與世界各地的藝術機構和藝術家保持著緊密的互動,持續(xù)致力于促進中德乃至全球藝術文化的深度交流與對話,成為推動國際藝術互通互動的重要平臺。

2024年6月10日德國藝術家考察團受到江西省文旅廳陳曉平副廳長以及江西省美術館領導熱情接待

江西省美術館與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攜手共同策劃了這場高水平的藝術展,為展覽帶來了國際化的視野和多元的藝術形態(tài),體現(xiàn)了藝術展覽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 促進了中國當代藝術積極融入全球藝術語境,展開更加深入與廣泛的對話,標志著江西省美術館在文化藝術領域實現(xiàn)了新的飛躍,為廣大的文化藝術愛好者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驚喜與遐想。

01

融匯萬象

向新而生

江西的自然風貌與文人情懷相得益彰,這片文墨飄香之地,培育出眾多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和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留下諸多珍貴的文化遺產與英雄事跡,歷久彌新,傳承不息。

在全球大環(huán)境日益重視文化和諧共融的今天,歷史悠久的贛鄱大地,更以廣闊的視野與前瞻力,積極響應世界文化的多樣融合與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出多元并存,共創(chuàng)未來的時代風采。

展覽總策劃任戎向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梅亦介紹德國藝術家

2024年11月8日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開幕前,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梅亦會見了本次展覽總策劃:德籍華人藝術家、策展人任戎,中德友好協(xié)會會長、中國前駐德大使史明德,及德國藝術家一行,向各位來賓為增進中德兩國友誼及文化藝術交流合作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謝。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梅亦與中德嘉賓合影

“江西紅色、綠色、古色資源底蘊厚重,當前,我們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充分挖掘闡釋贛鄱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實施藝術“四名”工程,加強江西文化推廣,推出高水平的江西籍藝術家創(chuàng)作展,提升江西藝術展覽的國際水準,以更多優(yōu)秀展覽項目打造全國一流藝術場館。真誠邀請各位藝術家走進江西、了解江西,把優(yōu)秀的展覽和作品帶來江西,共同書寫新時代“江西風景獨好”新篇章。”

——梅亦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 是一次中德文化交融的重要里程碑,也為江西在推動跨文化交流與藝術拓展方面鋪設了一座堅實的國際化橋梁,展現(xiàn)出江西在文化藝術領域不懈探索的進取精神。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開幕現(xiàn)場

中德嘉賓代表:陳曉平先生、史明德先生、呂澎先生、任戎先生,傅中望先生、梅勒先生(Herbert Mehler),相繼對此次中德藝術交流展的恢弘氣象與卓越品質發(fā)表了高度評價。他們一致認同:藝術作為跨越國界的通用語言,經由中德兩國藝術家們的藝術實踐與學術探討,極大地促進了中德藝術的深度對話與互動,實現(xiàn)了各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融共生。為增進中德文化交流與友誼,成就了一段意義非凡、深遠持久的歷程。

江西省文旅廳副廳長陳曉平致辭

“這次“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匯聚了中德兩國杰出的藝術家同臺展出,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也是一次跨越國界的藝術盛宴。相信通過分享彼此的文化藝術,能夠搭建起友誼的橋梁,進而形成寬廣的思想對話、深度的精神認知、契合的歷史共識以及強大的文化體系,共同展現(xiàn)兩國藝術人文交流的美好愿景。希望此次中德當代藝術展能夠激發(fā)江西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在相近的藝術精神性與思辨性中找到心靈契合的點,在交融互鑒的中德藝術中激發(fā)文化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

—— 陳曉平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學術主持呂澎發(fā)言

“感謝江西省美術館為我們的藝術家提供了這么一次機會。我們能夠看到來自中德兩國藝術家共同舉辦這么一個大型的展覽,通過不同藝術家的作品去理解這個世界。希望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未來江西省美術館能夠接納更多的國際性藝術展覽,不同國家的藝術家能夠參與到江西的藝術展覽當中來,構成江西整個文化和藝術的發(fā)展,與世界保持不斷的融通狀態(tài)。”

——呂澎

中方藝術家代表傅中望發(fā)言

“作為參展作者,我們深感榮幸和欣慰。此次展覽為中德兩國文化藝術交流搭建了重要的橋梁。我們各自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表現(xiàn)方法,展現(xiàn)了中德不同的文化元素與共同的藝術追求。通過這些作品,大家能感受到兩國藝術家對藝術的探索和對生活的感悟。希望此次展覽能夠為大家?guī)砻赖南硎芎托撵`的觸動,也期待中德兩國在藝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能夠更加深入和廣泛。”

——傅中望

德方藝術家代表梅勒發(fā)言

“感謝江西省美術館邀請我們這么多德國藝術家來參加此次‘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我已經是第二次來到中國,我看到了中國各方面的發(fā)展,完全不同于我們在德國的媒體宣傳。我們希望和中國的美術館、藝術家進行更多的交流,促進兩國民眾間的相互理解。”

——梅勒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總策劃任戎致辭

“我出生在一個革命軍人家庭里,受家庭因素影響,對富有深厚傳統(tǒng)文化和紅色記憶的英雄城市南昌充滿著好奇與興趣,當我去年來江西省美術館考察時,便提出了將我生活了三十八年的第二故鄉(xiāng)德國的當代藝術家與中國藝術家匯聚在一起,以各自獨特的藝術形式進行對話的展陳方案,我很高興江西省文旅廳和江西省美術館積極支持此構想,今天終于能向各位展示中德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并且期待著持續(xù)不斷地將歐洲豐富多樣的文化理念引入江西。”

——任戎

中德友好協(xié)會會長史明德發(fā)言

“今天這個展覽,對于中德兩國交流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藝術不需要‘語言’,因為藝術本身就是‘語言’。我們通過這個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就知道,雖然我們和德國之間有著地理上的遙遠距離,但是心理上和感情上的距離,是非常近的。”

——史明德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嘉賓合影

02

相融共生

熠熠重光

在全球藝術蓬勃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中國與德國的藝術家們憑借各自獨特的藝術語言和理念,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的藝術佳作。他們根植于各自的文化土壤,汲取創(chuàng)意,跨越地理與種族的界限,兼容并蓄,博采眾長。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大廳

中國藝術家黃銳作品

中國藝術家徐冰作品

德國藝術家克烏作品

中國藝術家譚平作品

中國藝術家蘇新平作品

中國藝術家王璜生作品

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深入探索人類共通的主題與理想。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秉持和而不同,藝術共生的世界觀,共同展示了一場跨越國界、意蘊悠長的藝術長卷,呈現(xiàn)藝術無國界的和諧共生之美。

德國藝術家克勞迪亞·費坎泊作品

中國藝術家張曉剛作品

中國藝術家雷子人作品

德國藝術家頌尼婭·赫斯勒作品

中國藝術家孟祿丁作品

中國藝術家展開了廣泛而深遠的藝術探索,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科技智能藝術元素相融合,創(chuàng)作出新穎獨特的藝術作品。他們運用水墨畫的意境,書法的遒勁,裝置藝術的奇思妙想以及新媒體的先鋒影像,不斷拓展藝術的邊界,描繪日常生活的詩意與哲理,賦予作品以跨越時空的生命力,表達對自然與人生的獨到感悟,將觀眾引入一系列充滿沉浸感與啟示的藝術世界,更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時代變遷的印記。

德國藝術家卡米爾·勒貝爾作品

中國藝術家展望作品

中國藝術家龐茂坤作品

德籍華人藝術家任戎作品

德國藝術家漢斯·舒勒作品

中國藝術家繆曉春作品

中國藝術家呂品昌作品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 本次展覽匯聚了中德兩國杰出的藝術家攜手同展力作,他們以各異的藝術表達形式,展現(xiàn)中德不同地域豐富的文化元素與相同的藝術真諦。在多元文化的交匯點上,一起倡導和諧共存的理念,為全球視野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增加新的色彩與活力。

中國藝術家張方白作品

中國藝術家朱金石作品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現(xiàn)場

中國藝術家夏學兵作品

中國藝術家魏光慶作品

中國藝術家傅中望作品

德國藝術家赫伯特·梅勒作品

德國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平衡地融合了抽象與具象的表現(xiàn)手法,通過解構與重構,深入剖析藝術作品的內在邏輯和觀念內核。他們密切關注藝術、科技、自然和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從多個維度汲取創(chuàng)作素材,形成具有前衛(wèi)與科技感的藝術風格。這種前沿的藝術實踐深刻反映了德國藝術哲學對藝術本質的不懈探索,同時,它展現(xiàn)了德國藝術界開放包容、勇于嘗試新事物的文化特質。從而進一步鞏固了德國藝術在全球藝術領域的影響力。

03

主題豐富

異彩紛呈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  的深遠意義已超越了單一展示的范疇。它構成了藝術領域內一次規(guī)模盛大、層次豐富的文化交流與深度探討的標志性新方向,讓中德兩國的藝術家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藝術,共同探索藝術的未來前景,為藝術的多元和全球藝術生態(tài)的和諧繁榮發(fā)展,注入了新的動態(tài)。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現(xiàn)場

“道不遠人,人無異國” 藝術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靈得以相互理解和尊重。在這場展覽中,我們看到了中德兩國藝術家對藝術的熱情和不懈追求,也體會到藝術在促進文化交流、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和友誼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它讓彼此在欣賞與學習中共同成長,共同前進。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現(xiàn)場

倡導藝術領域 “和而不同” 的超越國界、種族、文化背景及語言的普世觀。憑借其多元和廣泛的包容特征,促進不同文化精髓的交融與升華。它猶如一把鑰匙,開啟了創(chuàng)造力的潛能,拓寬了人類想象的邊界,不斷激發(fā)著藝術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這正是展覽主題“相融共生”所蘊含的深遠而美好的寓意。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現(xiàn)場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在這座中國典型的民族形式建筑風格的美術館內,藝術家們以作品為媒介,分享各自對藝術的獨到見解與深刻思考,共同交流探討藝術的創(chuàng)作之路。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現(xiàn)場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每一件作品,是一種心有靈犀,是一次思想的相互理解與認同,體現(xiàn)出關于生命、自然、世界觀等本為萬物同源的哲思,引領觀眾在藝術的海洋中遨游,感受那份跨越國界、超越語言的共鳴。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現(xiàn)場

“相融共生:中德當代藝術展”, 作為一次開創(chuàng)性的文化交流盛事,完美詮釋了文化多樣性是人類共同的資源,世界因多元而美麗,因交流而精彩,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本次展覽持續(xù)至2025年1月5日,讓我們一同漫步于中德當代藝術的展覽空間,感受異彩紛呈的藝術視覺,在藝術的廣闊天地里探索未知、共創(chuàng)未來,共同描繪一幅多元、和諧、共生的美好藍圖。

展覽策劃
EXHIBITION DIRECTOR

任戎
Ren Rong

出生于中國江蘇省南京市。1986年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1992年畢業(yè)于德國杜塞爾多夫國立藝術學院。其曾在德國、捷克、加拿大、新加坡、北京、臺北、香港等地多次舉辦個人展覽,并多次參加重要群展。

1996年任戎受德國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委托,共同組織策劃《中國!》當代藝術巡回展,2013年他在德國波恩創(chuàng)建 “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近年與眾多的德國、中國公立博物館、民營美術館以及私人畫廊積極合作,持續(xù)組織和策劃歐亞藝術家展覽,推進各國文化交流,任戎現(xiàn)生活和工作在德國波恩和中國北京。

學術主持
ADVISOR

呂澎
Lu Peng

藝術史家、藝術評論家、藝術策展人,1956年出生于重慶,1982年畢業(yè)于四川師范學院,政治教育系。2004年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yè),獲博士學位。

歷任四川戲劇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藝術·市場》雜志執(zhí)行主編、廣州雙年展藝術主持、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教授、成都當代美術館館長、銀川當代美術館藝術總監(jiān)、那特藝術學院院長。

現(xiàn)為四川美術學院特聘碩士導師、教授,澳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聯(lián)合策展
CURATOR

張子康
Zhang Zikang

現(xiàn)任新繹美術館館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美術館》雜志主編。中央美術學院藝術與科技研究院副院長。兼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實驗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美術館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

主持策劃、編輯出版各類文學、藝術圖書千余冊,多次榮獲國家級圖書獎項;策劃眾多在國內外頗具影響力的大型藝術展覽,如“馬克·夏加爾”中國首展、“雷安德羅·埃利希——太虛之境”、“安尼施·卡普爾”、“悲鴻生命——徐悲鴻藝術大展”、“超越”西海美術館開館大展等。

迪特 · 榮特
Dieter Ronte

出生于德國萊比錫,著名藝術史學家,曾任維也納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德國史普格爾博物館和德國波恩藝術博物館館長。他自1980年起任教多所大學,其中包括維也納美術學院、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德國漢諾威大學以及德國波恩大學等。

迪特·榮特教授現(xiàn)生活和工作在德國波恩和西班牙馬洛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