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99ys.com/2015/1115/20151115111120483.jpg)
2015年11月15日晚7點,中國嘉德2015秋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 古代”專場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槌,拍賣場內人氣十足,座無虛席,場內外藏家競拍激烈。其中,乾隆壬辰(1772)年作書法《行書題畫詩》以220萬元起拍,最終在經過多輪次的競價后,以1350萬元落槌,高出最低估價4倍多。此拍品此前估價為300——500萬元。
乾隆此行書自作詩十開,原是王時敏、王鑒《山水合冊》的對題,現(xiàn)二王畫已失去,然乾隆萬機之暇以書畫自娛而不廢吟詠的雅致卻藉其書、其詩留給了后人。他對二王繪畫的喜歡、贊賞以及對中國繪畫史的熟悉程度也隨處可見于詩里:“神契大癡處,那論同不同。”“龍宿郊民法,神同別撰中。”是稱贊二王對黃公望、董源的師法與融通。他在王時敏、王鑒畫里得到的是“游可復居可”、“適足供吟嘯”的精神享受。“乃悟詩文境,原同畫圖間。”于是便油然產生了這十首詩的寫作興味。至于他對寫詩以及作為日課的書法,從乾隆在這套冊頁所鈐的印章中我們也不難感受他傾注的快樂與心力:“即事多所欣”、“妙意寫清快”、“吟詠春風里”、“陶冶賴詩篇”、“落紙云煙”、“筆花春雨”、“幾席有余香”、“游六藝圃”,是說作詩作書的快感,更道出了自信。作為一個大國之君,對文藝有如此強烈的愛好與很不一般的領悟,極不簡單,值得佩服。書法是他寫得非常純熟的慣常面目,的筆無疑。
釋文
(一)層白千溪瀑,深青九夏山。云容方釀雨,樹態(tài)總含閑。游客未尋徑,枯僧早閉關。如云師范緩,似不似之間。
(二)澤畔是誰乎?依稀楚大夫。賦蘭應有間,聽筑且為娛。泉唱竹相和,竹于泉則喁。石渠法堪證,鐵網得珊瑚。
(三)秋林紅間綠,深處有禪宮。村屋還相近,山蹊若可通。居斯或摩詰,謁者定璇公。神契大癡處,那論同不同。
(四)山復澗之澳,花宮隠碧巇。一庭靜忍草,萬樹總禪枝。鐘韻寺樓出,溪聲古渡隨。欲詢應答者,可悟七條披。
(五)傍峰皆拱揖,大嶺獨隆崇。游可復居可,內空還外空。翠濃縁過雨,響颯欲吟風。龍宿郊民法,神同別撰中。
(六)古屋喬林下,憑欄阿那誰。泉聲髙處落,溪色遠邊披。小閣滿風際,夏山欲雨時。不知默會者,可解許渾詩。
(七)生翠千重壑,燒丹百尺臺。有山隔塵世,不海亦蓬萊。云自吐金鼎,露誰飲玉杯。仙如謝資藉,此地若為哉。
(八)覆屋惟誅草,起樓非背山。松陰常匼匝,溪水自潺湲。適足供吟嘯,居然謝往還。應須笑弘景,名姓噪人寰。
(九)一峰一起伏,一澗一回環(huán)。乃悟詩文境,原同圖畫間。無殊富春嶺,那數(shù)秣陵山。欲掃溪橋路,閑當數(shù)往還。
(十)一家合筆墨,十幅具云嵐。堪擬難兄弟,何須論北南。霽光凝陰嶺,寒氣逼巖庵。閉戶山僧好,安禪悟毘曇。
說明
1.據《石渠寶笈續(xù)編》的記載可知,此十開乾隆御筆原為王時敏(1592-1680)、王鑒(1598-1677)合作仿古山水冊頁的對題。
2.乾隆皇帝題詩收錄于《御制詩集•三集》卷九十八,第26-28頁,《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集部》,吉林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