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Noting If Not Critical——崔憲基個展于韓國省谷美術館開幕

來源:99藝術網 作者:陳耀杰 2015-03-20
2015年3月19日,Noting If Not Critical——崔憲基個展于韓國省谷美術館開幕 ,作為省谷美術館2015年首個展覽,此次展覽呈現了藝術家崔憲基二十余年藝術創(chuàng)作的歷程,同時,展覽也是省谷美術館自2009年開始的“中堅藝術家聚焦照明”項目的一環(huán),半回顧性地展出藝術家自90年代以來至今具有代表性的40余件作品。探明藝術家對生活、藝術反省式的省查與自我探究旅程。本次展覽將成為見證崔憲基“覺醒的理性與觀點”,確認其“作為藝術家的釋明”的好契機。據悉,展覽將展至2015年5月31日。
 
展覽從1994年作品《自畫像》開始,此作品是由3幅畫組成的大型“自畫像”。與我們熟知的自畫像形式不同的是,畫面上沒有所謂藝術家的“面目”,取而代之的是被模糊化的韓國、中國、朝鮮三國的國旗。關于被模糊化的形象,與其說這是崔憲基動搖的意志帶來的判斷結果及其本人的自我檢閱,不如說是能從中窺探當時中國藝術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允許何種程度的自律性的表現?;蛟S,這件作品時隔二十余年的行為式的展出,承載著藝術家想在自己的母土確認自己的“根”與“存在”的某種熱情與期盼。
 
在2號館1展廳布置的大型裝置《紅太陽》,呈現著“社會主義思想家的種種話語”與“資本主義欲望”在虛空中糾纏在一起的奇觀。赤裸裸地暴露出“被廢棄的思想萬能社會秩序”與“物質萬能資本主義社會現狀”糾纏在一起的現實境況。“思想家過去的言說”似烏云一般纏繞在被名牌商標覆蓋的“假太陽”周圍,護衛(wèi)著這顆紅太陽,實屬尷尬之境。崔憲基以可以說是我們所生存的現實境況,又可以說是未來境況的太陽或說是地球的“名牌球”為中心,導演了批判式的幻想界。不可并立的價值觀所共存的世界,他質問著這世界中的自己,質問著藝術,質問著觀眾的“眼光”及可能性。引導著我們去思考:該向哪里,什么是正確的基準、價值以及實踐。
 
藝術家用半透明的自塑像通過跳動著火紅的熱心臟的藝術家本人的身體提示著我們——答案其實就在我們所有人的心中。這是心中雖有火熱的激情,卻因特定的思潮,理念和市場捕獲而不可動彈的創(chuàng)作者本人反省的形象,也可能是觀者自己的相貌。逝去思想家的時代,面對現實而乘馱著當代精神的藝術家的使命被強調著。
 
2004年以后崔憲基幾乎放下了畫筆,與現實保持距離的狀態(tài)下進行了對材料的反復實驗以及堅持對世間觀照的立場。對越加不健康、不正當的藝術界那病態(tài)的征候,變得越加懷疑,卻又不能立馬做任何事的無力感,深深的懷疑及自省使他沉浸在對質料的探索中。可以理解為之前大膽夸張、不斷探索繪畫所能承受的感性極限的抽象創(chuàng)作延續(xù)到了更加有效的次元上。以硅膠、樹脂等極限材料鋪墊、堆積在畫板上,精心地摸索著獨有的繪畫可能性。反復強調著:藝術到底是什么?繪畫是什么?我是誰?等固有的質問當中積極的碰觸“繪畫的條件”。
 
崔憲基大部分作品是對自我根源的思索及確認,也可以說是以對生活和藝術本體性的懷疑和探索為動機(motif)的備忘錄或旅程。這“旅程”沒有僅停留在一次元式的糾明自我身份的層次上,而是進入到了對當代社會、政治現實和時代精神不斷懷疑、反省之中。又是作為藝術家面對不明確、模糊的生活界限、藝術界限使命的不斷省查,指定的過程,他那銳利的批判意識又不僅停留在上述主題意識、當代精神中,更是與藝術的條件及定義的未來相接。
 
崔憲基的作品展現出“覺醒的理性與觀點”,另一方面又展現著認識(recognition)的變化以及歲月的流逝。這種變化基于對自我、社會、藝術的反省式思考,藝術家稱其為“眼光”。他常強調“藝術是眼光”,認為確定、堅持某種定義(definition)、立場(standpoint)是作為藝術家的品德以及藝術家生活之基本原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