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shù)貢r間1月7日,法國諷刺漫畫雜志《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位于巴黎的總部內(nèi)發(fā)生槍擊事件,兩名武裝人員持沖鋒槍和火箭發(fā)射器襲擊了總部辦公室,并與安保人員交火,最終造成12人死亡。這件事情迅速引發(fā)了全球媒體的關(guān)注,但是這似乎并不是一個偶然事件,那么是什么讓《查理周刊》結(jié)下了這樣大的梁子呢?
《查理周刊》1月7日上午在推特上貼出的漫畫
1月7日上午,這家法國的諷刺漫畫報紙在推特上貼出了一張ISIS領(lǐng)導(dǎo)人巴格達(dá)迪(Abu Bakr Al-Baghdadi)的漫畫,并配上文字“最好的祝愿和身體健康”。就在這個推特發(fā)布后幾分鐘,三名戴面具的武裝人員闖入其辦公室開火,殺死了10名員工和兩名警察。
根據(jù)該報紙的總編輯杰拉德•比亞爾(Gerard Biard)的說法,“襲擊發(fā)生之前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緊張狀況,也沒有什么具體的暴力威脅”,慶幸的是襲擊發(fā)生時他身在倫敦。
長期以來,由于出版刻意的爭議作品和挑釁的卡通封面,《查理周刊》一直都是一個遭受襲擊的目標(biāo)。其實(shí)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0年,當(dāng)時 François Cavanna和 Professeur Choron 創(chuàng)辦了月刊 《Hara-Kiri》,Choron 擔(dān)任總監(jiān),Cavanna任總編輯,之后在1969年創(chuàng)辦周刊《 Hara-Kiri Hebdo》,同年5月更名為《L'Hebdo Hara-Kiri 》。1970年,由于出版嘲弄戴高樂的文章遭到法國政府關(guān)閉。之后,為了回避禁令將其更名為《Charlie Hebdo》,也就是現(xiàn)在的《查理周刊》,但是又在1981年12月???。在10年的沉寂之后,于1992年復(fù)刊,這次《查理周刊》看起來更像是一家對政治充滿熱情和攻擊性的“法國瘋雜志”。 《查理周刊》的態(tài)度是用聲音的左翼,反獨(dú)裁主義,反宗教和反制度,但是它每年例行性的刊登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則是傾向于獲得更多的注意力。
下面就是這家雜志諷刺宗教爭議最大的一些作品,雖然不是非常全面,但是也可以從中看出些許脈絡(luò):
2011:“特邀編輯穆罕默德”封面
2011:“特邀編輯穆罕默德"封面
在2011年10月,《查理周刊》出版了一刊”特邀編輯穆罕默德“,并打上了《伊斯蘭教法周刊》(Sharia Hebdo)的標(biāo)志。其刊登了漫畫藝術(shù)家Luz的作品作為封面,圖中先知向讀者說道“如果你不笑死的話鞭打一百下”。
查理周刊漫畫藝術(shù)家與穆斯林親熱漫畫
一周之后,這家雜志的辦公室就遭到了汽油彈的攻擊,網(wǎng)站也被黑。雜志總監(jiān)Charb,同時也是其最著名的漫畫家之一,稱這些攻擊者為“徹底愚蠢的人,他們不知道伊斯蘭教是什么”和“背叛他們自己宗教的傻瓜”。緊接著出版的雜志封面上是一位查理周刊的漫畫藝術(shù)家跟一位穆斯林正在親熱,并配上文字“愛的力量大于恨”。
2012:“穆斯林的清白”漫畫
“穆斯林的清白”系列整版漫畫
之后,不到一年,由于YouTube的視頻《穆斯林的清白》(The Innocence of Muslims)中展示了《查理周刊》出版的一系列先知漫畫,再一次激起了穆斯林世界的憤慨。在一幅漫畫中,他俯下身子,一顆星星遮著他的屁股,配文為“一顆星星的誕生”。另一幅漫畫中,在配文“這部電影將讓穆斯林世界情緒激昂”之上,穆罕默德像是在電影中躺在一張床上展示他的裸體,并說道“我的屁股?你愛它,我的屁股?”
仿自法國電影《觸不可及》的漫畫
仿自法國電影《觸不可及》的漫畫
這個封面模仿自法國的電影《觸不可及》(The Intouchables),這部電影講述的是關(guān)于一名富有白人的故事,他在一次滑行事故中癱瘓,雇傭了一個貧窮的黑人來照顧他。穆斯林和猶太人都稱“我們不能被愚弄”。
正如《紐約客》在那時寫到的一樣,大多數(shù)法國的當(dāng)權(quán)派都反對《查理周刊》,警察也要求Charb不要出版這一期:在消息傳出一周之前,該雜志印刷了一個穆罕默德的代理人,當(dāng)這一期就要收尾之時,警察打電話給了編輯和封面漫畫藝術(shù)家Stéphane Charbonnier。但是,Charb,正如人們所知道的,發(fā)布了前邊和后邊的封面,對此,警察還曾勸他再考慮考慮。他拒絕了,畢竟諷刺作品就是他的飯碗,這一期就這樣充斥在了互聯(lián)網(wǎng)和各種各樣的報紙和雜志攤上。
之后,法國政府立即增加了安全防范,并宣布關(guān)閉20個國外的前哨基地。法國總理埃勞(Jean-Marc Ayrault)還刊發(fā)了一個聲明批評這些漫畫,以及同樣“放肆”的行為。法國的很多政治和社論的版塊也抨擊這些漫畫是不負(fù)責(zé)任的、不合時宜的和愚蠢的。
2006:日德蘭郵報(Jyllands-Posten)穆罕默德漫畫
日德蘭郵報穆罕默德漫畫
2006年,也就是遭汽油彈襲擊5年之前,《查理周刊》重新出版了聲名狼藉的丹麥《日德蘭郵報》穆罕默德漫畫,加了自己的一些東西,并附上封面標(biāo)題“穆罕默德被基要派壓倒”,還有一幅先知哭著說“得到混球們的愛戴真難受”的漫畫。
法國前總統(tǒng)雅克•希拉克對該雜志進(jìn)行了譴責(zé),還有一些穆斯林組織控告其是種族主義,但是訴訟被駁回。
2008:Siné的反猶主義爭議
薩科齊兒子
2008年,漫畫藝術(shù)家Siné(原名Maurice Sinet)控告《查理周刊》非法解雇,起因是他在一個專欄中明顯的反猶主義,其中涉及到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22歲的兒子。
當(dāng)時,《衛(wèi)報》這樣描述到:Siné在沒有任何證據(jù)的情況下寫到,這個年輕人(薩科齊的兒子)計劃在與Jessica Sebaoun-Darty(猶太人嗣女)結(jié)婚前皈依猶太教,他評論道“在生活中,他將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個小伙子!”。在剛剛出版時并未引起爭議,直到幾天之后,一段廣播在介紹時將其視作反猶主義。兩年前,以新聞自由的名義,做出再版日德蘭郵報(Jyllands-Posten)穆罕默德漫畫決定的Val也同意這篇文章具有冒犯性,并告知其作者應(yīng)該道歉。
但是Siné拒絕這樣做,他說他寧愿“割掉自己的睪丸或者被解雇”,最終Siné在訴訟中獲得了4萬歐元的解雇費(fèi),之后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雜志《Siné Hebd》。
諷刺天主教的封面
“均等機(jī)會的進(jìn)攻”是《查理周刊》重要的理念,也是該刊回應(yīng)伊斯蘭恐懼癥和種族主義指控時的論點(diǎn)。上一個月,其用漫畫描繪了耶穌的誕生:
2013年的“終于自由”(Free at last)
2012年的“戀童癖的主教”( Pedophile bishops)
還有這幅,這也是《查理周刊》可能提出的世界觀最精確和原意的闡釋,畫中猶太人、教皇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都是《查理周刊》長期諷刺對象,他們?nèi)轮?ldquo;《查理周刊》必須蒙上面紗”:
1970年:戴高樂封面
這家雜志在向穆罕默德“開火”前,它的“開火”對象是戴高樂。不過,這也導(dǎo)致了其在1970年被關(guān)閉,并由先前的名字《Hara-Kiri Hebdo》更名為現(xiàn)在的《查理周刊》。
我們不能說它是一個好玩笑。BBC解析道:
兩個戲劇性的事件占據(jù)了新聞的重要位置:一件事夜總會舞廳糟糕的火災(zāi)導(dǎo)致100余人喪生,另一件是前總統(tǒng)戴高樂的逝世。《Hara-Kiri》在它的頭版挖苦這些死亡:“Bal tragique a Colombey - un mort”(含義:Colombey(戴高樂的家)悲劇的舞會——一人死亡)。這個隨后的丑聞導(dǎo)致了《Hara-Kiri》被關(guān)閉。然而,它以其新聞工作者的方式迅速地創(chuàng)立了一個新的周刊——《查理周刊》作為回應(yīng)?!恫槔碇芸凡⒉皇菬o禮的提及戴高樂,事實(shí)是最初它也重版來自美國的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