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o2010:漫畫治愈系
生活中,他叫高幼軍,經營著自己的廣告公司,主攻藝術家與品牌之間的溝通。在網絡上,他叫 Tango2010,一日一畫在微博上直播,娛樂兼自療。
Tango 做創(chuàng)意出身,用畫筆記錄是多年前就養(yǎng)成的習慣。年輕一點的時候畫畫多是用來發(fā)泄,時常走上大街涂鴉。但畢竟國產涂料味道重,進口涂料貨貴又難買,且早上三四點剛涂好,8 點即被城管用慘白涂料掩蓋,Tango 便放棄了這個愛好。“不過,換個角度看,中國是個練習涂鴉的好地方,到處是墻,無論新舊。”現(xiàn)在,文字依然不是他的強項,又沒空上街涂鴉,便以每日一畫的形式在微博上延續(xù)以往的習慣。
Tango 學過雕塑、西洋美術,10 歲時曾以小學生身份獲得聯(lián)合國畫展獎項。導師建議他考浙江美院,但家人認為工作還是得做靠譜些。
大學時 Tango 選讀了理科,但他嗅到理科生活的孤寂,覺得這不是自己要的日子。大四不愿被分配到計算機房做一輩子的IT 男,看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招有理科背景的工業(yè)設計研究生,便去報考,沒想到竟考中,開始學習工程規(guī)劃和工業(yè)設計。也正是在那段學習期間,他生成了延續(xù)至今的價值觀—藝術可為人所用。畢業(yè)以后先是幫別人打工,后來開辦了自己的廣告公司。
發(fā)表于微博的第一張畫創(chuàng)作于 2010 年 12 月 15 日,畫面上的大象正用象牙挖鼻孔。一切純屬偶然,當時只為朋友間的賭約—夸口一天畫一張,為了不失信,硬著頭皮畫下來。一開始,看畫的人和評論都很少,十幾個粉絲,只有朋友在轉。
畫了 100 多張以后,Tango 2010 這個ID 開始在廣告圈中傳開?,F(xiàn)在,他已經有了 5 萬多名粉絲。
網絡互動的形式小而經濟,幾乎沒有什么物質投入,不過相當瑣碎。平時他基本不回復粉絲留下的評論,偶爾有狀況要安撫才出來冒個泡。
“英文題材不怎么受歡迎,他們愛看人性話題,最好是有人出丑之類的題材。”
Tango 的工作室里,書架上放滿了他從世界各地買來的原版漫畫書,非常好看。他對《紐約客》那類直白犀利的漫畫風格頗為贊賞,也多多少少受到些影響。但是像這種通過畫筆將兩件以上的事物嫁接組合形成新事物的做畫方法,他還是第一個嘗試的人。諸如之前畫姚明與易建聯(lián),后者臉形令人印象深刻但又無法獨立成型。是否能與另一位知名球員做成組合?想到姚明,異曲同工的臉形。再好比另一張“西瓜的夢想”,來自大家都在玩切的水果游戲,誰又能肯定那些被切的東西沒有自己的想法。在Tango 的畫里,兩個不相關的東西,他卻能發(fā)現(xiàn)兩者的相似之處。在為圣誕節(jié)創(chuàng)作的漫畫中,他把麋鹿的角畫成了人民幣的形象(¥),附上“圣誕帶給你財運”的祝福。
通過每日漫畫解構現(xiàn)實,提升滿足感,而非木訥地活著,對于 Tango 是一種見證與自省。畫下愉悅、困惑及各種稍縱即逝的隱秘情緒,擺在包括自己在內的眾人眼前,讓自己勇敢地直面內心的每一種情緒,漸漸擺脫掉過度的自我保護,這就是 Tango 的漫畫自療。“我一般是自己看著能笑才畫上。直接輕松的快樂,用戲劇化的方式記錄下來,零負擔地笑。”他說。
某種程度上看,漫畫是 Tango 的幸福指標,情緒受之影響。偶然起床就有靈感,20 分鐘內完成畫作,這一天都會很開心。大多數(shù)時候,白天工作很忙,又要和朋友吃飯,一般留到晚上睡覺前才畫。朋友們都知道漫畫發(fā)布后便可電話約他出來小酌。缺少睡眠是廣告人的通病,當畫成為負擔就懶得去弄。不開心的時候也不想畫,每兩個月就會來一次想停筆的糾結。可往往又會在逼迫下出效果,畫出一些令人嘖嘖稱奇的作品,事后默默慶幸自己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