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作畫
“馬體”畫
“乍一看還以為是麥旋風,仔細一看就各種不明覺厲(網絡語言,意為:不太明白,但仍覺得很厲害)。”“不怪畫風如何,只怪人太出名。”
12月22日下午,馬云自創(chuàng)的“馬家繪畫”在“來往”“淘寶官方拍賣” 扎堆以242萬元落槌,引發(fā)了網友一面倒的“吐槽”。
在此之前,眾多名人“跨界”創(chuàng)作書畫,屢屢拍出高價。不過,收藏界人士對之卻不看好。
12月22日下午,經過63次加價延時,馬云自創(chuàng)的一幅“抽象中國畫”在“來往”“淘寶官方拍賣”以242萬元落槌。
網友吐槽名人書法
據(jù)媒體追溯本次拍賣的緣由,原來馬云“雙12”前在其“江湖情”扎堆里“開玩笑”稱,如果“雙12”前扎堆堆友超過10萬人,就創(chuàng)作一幅“馬體墨寶”,如果能成交將在500年后以50億元回購。
由于“江湖情”扎堆“雙12”當天堆友達到了近40萬,馬云隨后兌現(xiàn)諾言將此畫上拍,并表示將把款項交給“魔豆寶寶”用于公益。
據(jù)透露,本次競得這件“作品”的是一名香港買家,但記者通過多方了解,仍未能獲悉買家身份。
藝術策展人岳路平在受訪時表示,馬云作品的價格不能單純以繪畫水平來衡量,而是必須將來往和扎堆的價值(甚至包括淘寶和阿里的價值)作為核心變量來評估。他甚至以“電商藝術”、“極具顛覆性的實驗”、“眾籌行為”這樣的詞語來解釋馬云的“創(chuàng)作”,認為安迪沃霍爾早就提出“人人都是藝術家”,而馬云在互聯(lián)網語境下實踐了這一理念。
但是絕大多數(shù)網友并不買賬,一面倒地“吐槽”馬云:“老覺得馬云畫了個@”。他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為什么這些名人一定要搗鼓一下書法、藝術”。
事實上,近年,“名人藝術”層出不窮,尤其以“娛樂大腕”的跨界創(chuàng)作最為引人注目,而且其作品的高價頻出使民眾覺得匪夷所思,比如馮小剛與曾梵志合作的油畫拍出1700萬元天價;趙本山的四個大字“龍騰鳳舞”拍出92萬元高價;倪萍的作品更高達118萬元;而女星蒼井空一幅字賣出60萬元天價。
名人書畫天價是營銷
“不在于畫得如何,關鍵名氣有多大。”畫得“看不懂”是網友吐槽的重點。一位拍賣行的負責人“含蓄”地點評馬云的作品:“這些東西不能以好不好去評價,他就是玩一玩而已,不要提出太高的要求嘛。”“馬云的故事真是應了一句話,"神馬都是浮云"。”行家彭先生對此不以為然,“但歷來只有名人字畫,沒有字畫名人。”他認為,不排除有人故意舉高價格來討好他,“這是最美好的解釋了。”
而一名比較“古板”的行家則嚴肅地說道:“書法首先講究技法氣韻,出家人抄寫經書,表達一種精神寄托,但沒有把抄的經文說成書法。馬云如此"點石成金",只能說現(xiàn)在這個時代對藝術沒有標準了。”她認為,這個故事有點像“皇帝的新衣”,如果過度宣揚有可能誤導社會的價值取向。
盡管藝術圈對此事不以為然,但也有市場人士一針見血地說馬云畫作的天價無非是一次成功的“營銷”:“只要我們記住了"淘寶"、"來往"、"魔豆"就行了,這才是馬云要的廣告效果。”
業(yè)內人士認為,名人書畫出天價往往被認為有廣告嫌疑,此前蒼井空拍出60萬元的書法就被網友指出內容涉及某景區(qū),并質疑拍賣有炒作嫌疑:“這位花大價錢競購的買家不排除有可能是"托兒"。”
專家意見:
明星書畫并不被市場看好
書畫的收藏和投資價值已經得到歷史和市場的認可,很多收藏投資者認為,收藏價值在于作品具有傳統(tǒng)文化內涵和藝術造詣,投資價值在于作品有升值空間。
然而,頻出天價的這種明星書畫并不被市場看好:“拍賣時風光無限,事后并未表現(xiàn)出保值增值的特點。”
收藏書畫多年的李先生一語中的:“大部分娛樂明星純屬玩票,專業(yè)水平根本不入流,如果過幾年不紅了,之前買下其作品的人還能輕松套現(xiàn)獲利嗎?”
而且,目前大多數(shù)一、二線藝人的作品價格高達數(shù)千元/平方尺至數(shù)萬元/平方尺,炒作意味很濃,他建議如果不是“人傻錢多”為湊熱鬧,建議有心收藏者還是要關注中國美術史上已經被認可的名家進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