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北京亨申2013金秋書畫藝術品拍賣會將于12月6日舉槌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13-11-14

豐子愷《種瓜得瓜》45x32cm

北京亨申2013秋季書畫藝術品拍賣會將于12月6日舉槌,3至5日進行為期三天的預展,展拍地點皆為北京國際飯店二層國際廳。屆時將有中國近現代小品暨成扇專場、中國近現代書畫暨小酉書屋藏古美術文獻專場、中國古代書畫專場共三個專場720余件精心遴選的拍品集結亮相,為廣大藝術品藏家愛好者獻上一場藝術的盛宴。

中國近現代小品暨成扇專場

自2012年首拍以來,質量上乘價格優(yōu)廉的成扇專題已然成為北京亨申得特色之一。上午率先開槌的是中國近現代小品暨成扇專場,共計137件小品成扇,方寸見珍。其中成扇部份,啟功、羅復堪合作的《秋山圖。行書詩句》,山水寫意繪畫與行書為一體,共為友人“綸扉”作,竹扇骨為浩庵刻“五福同壽圖”。吳琴木、張大千作于1946年的《春溪泛棹。行書詩句》扇骨為香妃竹,正面為吳琴木繪小青綠山水春溪泛棹,背面灑金箋紙由張大千行草書題字,文人意趣濃厚。鄭午昌作畫、吳湖帆題詩的《秋江帆影。行書七言詩》亦可謂海派名家合作的又一精彩作品。近現代小品部分,豐子愷寫給友人王鳳琦的漫畫小品《種瓜得瓜》,充滿了自然純真的田野趣味而又寓意十足。顏文梁的風景寫意小品《夕陽泛舟圖》,在技法上類同水彩畫寫生并將中國寫意和西化透視有機結合在一起,畫面充斥了大自然的微妙變化和靜謐之美。林風眠1944年寓居重慶時作的《梅鶴同春》畫面極為簡練,風格上正處于對東方神韻與西畫形式融合的探索階段,畫中紅梅、仙鶴、高士依次展開,帶有一種自足的寂寞與沉靜的色彩。仿齊白石《佛像》而作的黃胄《彌勒佛》題材罕見,坐像筆墨造型吸收齊老寫意畫技,又加入黃胄固有的人物速寫風格,佛教禪意可見一斑。

張善孖《寒鴉三駿》287x135cm

中國近現代書畫暨小酉書屋藏古美術文獻專場

中國近現代書畫暨小酉書屋藏古美術文獻專場共有397件精品書畫及美術文獻上拍。本專場封面作品張善孖《寒鴉三駿》約34.9平尺,為其歷年來十分少見的巨幅畫作。畫面取雙重意象,將牧馬、溪岸、荒原等意象構成的“荒墟馬群”圖式,與枯樹、鴉群構成的“古樹鴉爭”圖式在巨幅畫紙上有機的結合,畫工精細,牧馬采用西畫的明暗結構,畫上方群鴉飛舞卷成漩渦,極具動勢。整幅畫面充滿想象力,寓有蕭瑟冷寂而又荒誕的獨特趣味。本作上款人劉安溥為浙江南潯首富劉墉之四子,收藏書畫、古籍、碑帖甚富。此外,啟功作于1935年的《仿元人山水》為北京文物商店舊藏,并分別出版于《近現代書畫精品集》、《啟功書畫作品選》、《啟功書畫精品集》。上款人“新民先生”當是啟功對繪畫啟蒙老師賈羲民的尊稱,“大雅之屬即希政之”的語氣,充分表達了啟功對恩師的敬重之情。此畫為其早年嘗試元人逸筆的山水景致,畫面取高遠之勢,構圖繁復而用筆簡逸,是啟功學畫之初以淳樸天真的個性師法元人山水的重要作品之一。徐悲鴻《勁松圖》作于1943年,40年代正為其開始著力于花鳥畫的寫生創(chuàng)作階段。畫面中的古松取局部構圖,主干挺拔直立,松枝以濃墨皴筆擦出,意象簡練,予人以挺拔剛強之美。在畫面布局與風格上顯然受嶺南畫派陳樹人花鳥畫的影響,講求描繪千變萬化的自然生趣,但更為重要的是徐悲鴻在所繪花鳥中寄托的強烈現實主義和愛國主義情思。此外,出版于2005年《程十發(fā)畫選》的程十發(fā)《鐘馗啖食圖》漫筆描繪鐘馗嘗果,寓意著嘗盡人間酸甜,值得回味。張大千《松崖高士圖》作于莫高窟,畫面意象登臨仰望,無奈崇巖阻隔,思鄉(xiāng)望遠之情溢滿胸襟。鄭慕康《元宵舞燈》為其1940年臨新羅山人之風俗人物畫,并有吳湖帆題詩。畫面將元宵節(jié)兒童在庭院中嬉戲玩鬧的熱鬧場景描繪的淋漓精致,生動風趣。另外,小酉書屋所藏中國古美術文獻亦將為廣大書畫愛好者提供幾十冊上世紀出版的重要藝術品文獻,如《東洋美術大觀》、《云岡石窟》、《纂祖英華》、《故宮藏瓷》等,以供諸多愛好者品挑選。

華嵒《竹溪六逸圖》183x100cm

中國古代書畫專場

本次古代書畫專場依舊為北京亨申的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此次共遴選出188件古代書畫拍品,以饗方家。本次亨申秋拍最亮眼的作品非華嵒《竹溪六逸圖》莫屬,為其首次亮相于國內拍賣市場。此作尺幅巨大,約16.5平尺,描繪了唐代六高士于山東泰安相會的逍遙隱居場景??v觀全圖,無論是師造化而擬黃大癡的遠山配景,重畫意而歸寫真的繁竹潺流,更有取陳筆意,人物形態(tài)又更雋妙的逸士侍童,景物和人物的布局章法遠近有致,畫面亦真亦美,完整的重現了故事的場景,氣勢恢宏引人入勝。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作在上世紀便得到了諸多權威書畫鑒定家的認可。徐邦達,彭本人等歷經多年悉心篩選編輯而成的《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陳文平花費十年旁搜遠紹而出爐的《流失海外的國寶——文字卷》、以及八十年代光復書局出版的《中國書畫》之人物篇中,都紛紛將此作收錄且著錄出版。嘉慶進士王世紱于1826年為友人“耕亭”所作的《篝燈課讀圖》,此次亦亮相本場拍賣。畫中所描繪的意境為古時多流行的庭院書齋生活小景,細讀此畫,夜幕降臨下的童子讀書聲朗朗,不絕于耳。值得關注的的是卷后匯聚了清代至近代眾多文人的書法提拔,有二十三人之多。正如趙樸初1991年題寫的跋文所言,此手卷可貴之處不僅在于畫,后紙中集結有清一代重要文人官員的跋文,在流傳至今的繪畫中確屬罕見,識者當重之。為清初徐干學、清末狄楚青遞藏的沈周《山靜日長圖》出版于《中國名畫寶鑒(明)》中,且由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鑒定家單國強先生在甲申年(2004年)作裱跋,將此畫定性為沈周“五十余歲中年時所作真跡精品”,是反映沈周中年以后從“細沈”向“粗沈”山水風貌轉變時的精品之作。此外,在2011年5月“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三)”保利藝術博物館展出并出版的劉墉《楷書詩卷》、借景詠懷,帶有濃厚文人書畫特征的唐寅《黃葉玲瓏》等亦有上拍,望能得識者賞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