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柜門人物畫
前段時間,寧波藏家“西禾”在香港有名的古玩集市荷里活道閑逛,突然看到一塊似曾相識的門板畫。畫上關公的模樣竟然和自己的一件藏品一模一樣。不同的是,自己購買這塊門板畫僅花了數(shù)千元,而香港古玩商的報價竟然是數(shù)十萬。
這類門板畫是江南民間繪畫藝術的一種類別,雖然其藝術水準并不在桃花塢、楊柳青等流派的民間年畫之下,但長期以來因無人炒作而價格低廉,適合初學者收藏把玩。
樣子妖邪的關公門板畫可能是青幫所用
仔細詢問之下,“西禾”發(fā)現(xiàn)兩人的藏品竟然都來自浙江臺州,自己的那件藏品是關公、關平和周倉的三人畫像(圖左),而古玩商的那件則是關公一人騎馬跨刀,兩塊門板應該是一對。“香港古玩商說,經(jīng)他初步研究,由于臺州是清初以來流行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民間秘密結社之一———青幫的發(fā)源地,而這對門板上關公的樣子妖邪,和普通民間繪畫中的關公形象大相徑庭,因此極有可能是當初青幫頭目開香堂所用”。
“西禾”的這件藏品是初入門時所買,當初并不知道其用途,只是覺得畫風比較獨特,如今初識得用途和價值,可謂意外的收獲。
更多的江南民間繪畫藏品價值被低估甚至忽視。“2005年我從溫州古玩商處花60元買了一片大柜門板畫,如今也就值200多元吧,差不多檔次的楊柳青年畫怎么也要千把塊了吧。好一點的年畫更是輕輕松松過萬元。”藏家“華少”告訴記者。
民間繪畫成就被文人畫的輝煌掩蓋
江南民間繪畫藏品之所以不受重視,藏家何其遠認為主要是兩方面原因:
一來是因為江南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輝煌的文人畫掩蓋了江南民間繪畫的成就。
二來是無人炒作。年畫收藏已經(jīng)形成體系,被后人按地區(qū)分為楊柳青、桃花塢等流派,價格也隨著藏者的增加而水漲船高;但江南地區(qū),尤其是寧海、象山等地以雕刻聞名,其雕工往往掩蓋了繪畫的光芒,藏家在收藏時主要考察的也是雕工,畫工只是附屬。
在何其遠和父親何曉道看來,人類的文化史證明了藝術來自民間,江南民間繪畫廣泛運用在建筑和家具中的大床、大柜、箱籠、桶盤等實用器具上,特別是大床屏風更具有內房生活的含義,極具民俗性,并且浪漫夸張。“以朱砂底漆上勾勒生漆線條,貼上真金的高貴畫面是世界一絕,流暢熟練的線條和風趣浪漫的故事情節(jié),極具文化價值和視覺效果。”
經(jīng)過數(shù)年的收藏和篩選,父子倆集齊千幅江南民間繪畫,用來證明江南亦是民間繪畫的故鄉(xiāng),并且更具地方特色和藝術個性,“今后我們會對這些民間繪畫做一些系統(tǒng)的梳理,希望我們本地的民間繪畫藝術也能夠像各大年畫流派那樣,散發(fā)出自己的光芒,為世人所了解和喜愛。”何其遠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