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品 上網看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葉丹 姚家怡 2013-03-28

進入互聯(lián)網信息時代,我們很多日常生活都實現(xiàn)了數(shù)字化,甚至包括逛博物館,欣賞藏品,很多博物館都開始把自己的藏品放到自己的網站上,甚至開發(fā)出手機App應用,方便隨時欣賞。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些不用出門就能看到的博物館展覽

Google藝術計劃(www.googleartproject.com)

Google藝術計劃作為全球性項目,目前已經吸引了超過40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加入,收錄了超過4萬件藝術精品,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等國內外著名的博物館和美術館。

近日湖南省博物館就加入了Google藝術計劃的公立博物館,成為中國大陸地區(qū)首個加入該計劃的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精選了50件藏品上線到藝術計劃網站,其中包括久負盛名的馬王堆漢墓文物、湖南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等,而上線的藏品時間跨度也大,從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紅陶到晚近的民國牙雕都有呈現(xiàn)。

中國用戶也可以登錄上Google藝術計劃的網站欣賞藝術藏品,該網站根據(jù)博物館和美術館進行分類,藏品都配有文字介紹,而且圖片的像素高達70億,針對藏品某個細節(jié)部位放大后依舊清晰,此外還為用戶開設了個人收藏館的功能,對于喜歡的藝術品,用戶可以添加到自己的個人收藏中,方便平時欣賞。

廣東省博物館(www.gdmuseum.com)

除了Google藝術計劃,國內本土也有很多優(yōu)秀的藝術收藏品網站。廣東省博物館的官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開設了藏品欣賞、鑒賞常識等欄目,普通用戶也能通過瀏覽網站學習到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此外用戶還可通過展覽回顧,欣賞早前錯過了的展品。廣東省博物館的官網不僅設有中英顯示切換,還別開生面地設置了少兒版,少兒版的頁面色彩豐富,配有卡通圖像,解說也更加淺顯易懂,還有與收藏、鑒別相關的簡單游戲,有利于兒童在游戲中增長知識。

上海博物館(www.shanghaimuseum.net)

很多博物館還開始通過APP提高數(shù)字化質量,去年上海博物館就嘗試過在蘋果App Store推出“竹鏤文心上海博物館竹刻藝術特展”的App,其中把展覽的場景進行了3D化,用戶不再是從一個畫面到另一個畫面地去看,而是像身處博物館中,邊走邊看。

倫敦博物館也曾經與創(chuàng)意工作室合作,開發(fā)過一個將博物館館藏融入到街頭的App,用戶通過攝像頭把街道的實景與藏品融入到一起,仿佛歷史與現(xiàn)實一下子打通了。廣州的南越王博物館也推出了自己的App,用戶下載了該應用后,不僅可以瀏覽到眾多藏品,而且還能透過虛擬展廳感受立體的觀展體驗。

現(xiàn)在走進很多博物館的展廳,都能在介紹展板上看到二維碼,博物館的數(shù)字化已經成為大趨勢,足不出戶看收藏品、看展覽的日子已經來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