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
1924年,林徽因(1904—1955)跟準丈夫梁思成一起來到美國就讀于賓夕法尼亞大學。她本來想和梁思成一起學建筑,可該校建筑系不收女生。不過,美術(shù)系和建筑系同屬美術(shù)學院,林徽因就“曲線救國”了一把,上美術(shù)系,選修建筑學課程。
當時美國學生認為中國留學生非??贪搴退烙病5橇只找蚴莻€例外,因為長得好看,身材不錯,天性開朗,加上曾經(jīng)在英國生活過1年多,很快就融入美國社會中,成了中國留學生學生會社會委員會委員,在圣誕卡設計大賽中獲獎,而且1926年春季開始,她就成了建筑設計這門課的助教了。
林徽因太受歡迎了,以至于一個叫比林斯的美國同學忍不住寫了篇文章發(fā)表在1926年1月17日的《蒙塔納報》上。“她坐在靠近窗戶能夠俯視校園中一條小徑的椅子上,俯身向一張繪圖桌。她那瘦削的身影匍匐在那巨大的建筑習題上……她的作業(yè)總是得到最高的分數(shù)或偶爾得第二。她不茍言笑,幽默而謙遜,從不把自己的成就掛在嘴邊。”
林徽因的留學經(jīng)歷離不開梁思成的陪伴。后者每次去女生宿舍樓下等林徽因,總是心急火燎。因為喜歡打扮的林徽因,對面容、發(fā)型、服裝……處處挑剔,遲遲下不來樓,經(jīng)常讓梁思成等上個二三十分鐘。梁思成的弟弟梁思永為此寫了一副對聯(lián):“林小姐千裝萬扮始出來,梁公子一等再等終成配。”橫批是“誠心誠意”。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1925年,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去世。林徽因悲痛之余,擔心家里失去經(jīng)濟來源,就難以安下心去學習,打算回國。這時,梁家伸出了援手。
梁啟超在給梁思成的信中說:“徽音(林徽因的原名)留學總要以和你同時歸國為度,學費不成問題,只算我多一個女兒在外留學便了。”
林徽因的獨立意識很強,打算自己解決留學費用,想著先打工一年再說。但是梁啟超不答應。他又寫信給梁思成:“徽音留學費用還能支撐多少時間?”囑咐兒子馬上回告,以便及時籌款。當時梁家也不寬裕,梁啟超準備動用股票利息,甚至說了這樣的話:“只好對付一天是一天,明年再說明年的話。”
在梁家的幫助下,林徽因才算度過了精神和生活的雙重難關。1927年9月,林徽因獲得了美術(shù)學士學位,同時轉(zhuǎn)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習舞美,這是我國第一位學習該專業(yè)的留學生。
轉(zhuǎn)年,林、梁完成學業(yè),開始了蜜月之旅。